
第134章 钦犯已抓到
两名锦衣卫官旗,立刻拿着枷锁上前,正待铐人。
薛昭冷眼望着眼前这番景象,心头却大为吃惊。
那李伯弢,虽一身泼皮气,不像个端方君子?
可方才他在堂中谈吐不凡,从容有据,足见才识不凡,学问深厚。
而如今,面对人人忌惮的锦衣卫,他却从容不迫,神色不惊,举止之间自有一股成竹在胸的气度。
她心中惊异更甚,暗道:如此人物,怎会惹上钦案?
此时,竟要被当众加枷带铐,押解带走,锦衣卫未免太过分了!
薛昭双眉紧蹙,朱唇微抿,脸上露出明显的不悦之色。
她虽不知李伯弢所涉何事,但这般对待读书士子,于情于理皆有失体统。
就在这时,身旁的徐继本已跨前一步,随即一摆手,挡在了两名持械的旗校之前。
他语声沉稳,冷然开口:
“且慢!此地乃阳武侯的私第明昭堂,今日阳武侯亲临,泰宁侯之孙陈延祚亦在场。”
“某乃兴安伯府世子徐继本,园中又尚有诸多女眷,皆为翰林、侍讲之家属,还有不少进士与太学生在场。”
“尔等在此,当众枷铐文士,岂非有辱斯文?”
他声如洪钟,句句铿锵,一时之间,众人俱静。
站在陆文昭一侧的陈延祚,见众人看向徐继本皆是点头赞同,而只有自己站在锦衣卫这边......
这未来的小侯爷,心中又开始发飙了:
好你个徐继本,怎么都是你,怎么总是你,怎么每次都有你!
别以为你装着一个大义凌然的样子,就能把我压下去,从今日开始,我陈延祚绝对不能在薛昭面前输于你!
而这边的李伯弢见时间也差不多了,花园中众人都吓得不轻,于是拱了拱手和几人道别。
蒋定国和曹致廉知道这牵连锦衣卫的钦案,自家实在不好说些什么,只能郑重的回了一礼。
薛濂看着李伯弢居然一直镇定以对,毫无恐惧之情,心中佩服。
于是,思忖了一下说道:“李老哥,那咱就祝你好运,若退百万步说,你真能出了诏狱,咱一定上门拜访,到时可别忘了这发财经!”
李伯弢哈哈一笑,洒脱的点了点头,长身而起。
“咱去哪里拜访?”
“李阁老巷,刑部尚书府!”
曹致廉看着李伯弢的背影,心中念叨着他的名字,忽然心头一愣——
咱国子监最近,贡生们都开始串连,打算上书要投笔从戎.......不就是因为——这个名字?
曹致廉大吃一惊,抬头看去,李伯弢已然朝那百户走去......
陆文昭见兴安伯世子如此一说,自然心中有数,今日这花园内个个都不是他能得罪的人物——
只要那人犯愿意和自家走,就算他想要坐轿子都可以。
于是,他挥挥手,让拿着枷锁的卢剑星和沈纯甫,赶紧退下。
此时,陆文昭见一名青年向自己走来,边上一名旗丁上前附耳说道:“就是他!”
他看着那青年一脸平静的样子,心中倒是放心下来。
毕竟尚书大人的后辈,再加上有世子说话,只要不为难咱官旗,锦衣卫自然也会还给面子。
“敢问百宰大名?”
“李观政客气,卑职陆文昭,咱们也是奉旨办差,请见谅。”
李伯弢皱了皱眉头,“还没换个活法?”
“啥?”陆文昭大吃一惊
“呵呵,随口一说。无须上镣吗?”
李伯弢倒是非常光棍的伸出了双手。
陆文昭看了看他,点了点头,说道:
“无须在此!”
李伯弢倒是松了口气,淡淡说道:“那咱们走吧!”
花园中所有人等都站了起来,看着那位表情轻松的李观政,正随着锦衣卫往外走。
邵春捷心中大骇,他鼓足勇气喊道:“伯弢兄?!”
李伯弢闻言,转身看去,见自家的几位同年都看着自己,朝他们笑了一笑,说道:“大家放心,小弟要去锦衣卫呆几天。就此别过。”
“最后可有话留下?”雷跃龙哭丧着脸喊道。
李伯弢一阵牙痛,说道:“别忘了之前和你说的事!咱死不了。”
说完,拱了拱手,便跟着锦衣卫走了。
亭中的林梓同看得心忧,踌躇了半天,终于跨步冲出六角亭,高声喊道:“李观政!!”
李伯弢转头望去,见一十六七岁的少女向自己奔来,离自己还有三丈之时,停住了脚步。
她面容清秀端丽,一双眉目如画,眉心微蹙,正咬着唇强自镇定。
这般模样,说是勋贵家千金,倒更像是哪家翰林家出来的女眷。
李伯弢心中诧异,自己并不识得此人,可她却眼含热切,似是将自己当作了极重要之人对待。
只觉好笑之余,心中竟莫名涌上一丝暖意。
“我家大人乃是翰林院编修林欲楫.......”
李伯弢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师妹......,告诉恩府,不用替我担心!”
站在远处的薛昭看着这一幕,心中惊讶林梓同居然认识这李伯弢,一双素手却不知不觉的抓住了垂下的织金裙摆。
眼见那李伯弢渐渐远去,消失在眼中,忽然又泛起一股难言的滋味。
这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万历四十七年的清明节,对许多人而言,注定是个不太平的日子。
指挥佥事、东司房佥书郑士毅一大早便赶到了东司房的署衙,心里满是无奈。
本是应当祭扫先人公休的日子,他却仍得回衙办差。
只因昨日百户陆文昭来报,说驾帖还要到今日才能批下,抓捕任务也只能延到清明。
这案子是大都督亲自交办的钦案,不容有失。
纵然郑士毅心中万般不愿,可在今日这般紧要关头,他也只能坐镇中堂,寸步不离。
他心里虽然感激大都督信任自己,将此事托付,但也明白,这绝不是一件轻省的活计。
因此,他特意将手下最干练的一旗调了出来,由百户陆文昭指挥,负责处理这案子。
案情的大致脉络他早已知晓,只是昨日陆文昭他们追查钦犯的细节情况,他还不甚清楚。
刚踏进署衙,案台上果然已经放着一份新送来的公文。
郑士毅坐在案头,打开公文,细细的看了起来。
这是一份关于案情的详细报告。
追查的过程,出乎郑士毅的意料——非常的简单。
陆文昭几人去了骡马市,不一会便从几个主要的马商那里获得了钦犯详详细细的证词。
随后,陆文昭立刻兵分两路,一路去了钦犯府中盯梢,另一路陆文昭自己带队去了刑部开驾帖。
之后的事情,郑士毅都已知晓。
他翻阅着案头的公文,手指不停地掀着纸页,直翻到了关于钦犯的勘录。
他停了下来,想看看究竟是何人,犯下的罪过,竟要惊动圣听,由皇上亲自下旨缉拿。
他看着看着,微微愣神,盯着勘录良久,一动也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