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天文学》在中国(新版代序)
《大众天文学》是一部世界名著,由法国天文学家、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弗拉马里翁(Nicolas Camille Flammarion,1842—1925)创作,1880年在法国出版,成为传遍全球、轰动一时的科普读物,曾译成许多文字在国外出版。原书也一再重印。
作者是一位博学多才、口若悬河的天文科普奇才。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天文科普演讲拥有大量听众,每办讲座都是座无虚席,男女老少无不听得如醉如痴。因此他的书也是令人争相阅读,爱不释手。
1925年弗翁逝世,但他的著作仍然畅销。20世纪20年代,中央观象台首任台长高鲁博士就想把《大众天文学》译成中文,但未能实现。高鲁对弗翁的天文普及贡献大加赞扬,无限崇拜,言必称弗翁,因此人们常戏称高鲁是中国的弗拉马里翁。高鲁于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开始筹建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不久又出任中国驻法公使,因此《大众天文学》中文翻译的事就此搁浅。
1954年,中国第一座天文馆——北京天文馆开始筹建,1955年正式动工,就在这个时候,《大众天文学》的新版问世,这是应弗拉马里翁夫人的要求,许多位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用大量天文学的新发现、新知识对原版进行了修订。新版的《大众天文学》又一次风行全球,英国首先于1964年出版了该书新版的英译本,书名为T he Fla m m arion Book of Astrono m y (《弗拉马里翁天文学》)。
1957年,北京天文馆建成开幕,中国的天文科普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人们对天文知识的需求和兴趣空前高涨。这时,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上海天文台台长李珩教授除了对北京天文馆的建成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和祝贺外,还表示愿意把《大众天文学》新版译成中文出版,以纪念北京天文馆的诞生,并把弗翁成功的天文学科普经验传播到中国来。新版《大众天文学》精装为一巨册,洋洋百万字,图片近千幅。把这样一部世界名著译介到中国来谈何容易,但是李珩教授毅然挑起这副重担,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翻译这部巨著。他告诉我说,为了早日译成,他牺牲了许多娱乐休闲,集中力量,投入全部身心于繁重而愉快的工作中,他仿佛面对弗翁听他在演讲,看他在著述。当时李珩教授就约我担任他的助手,译完之后由我根据英译本整理、校阅,选编一些新的彩色插图。我知道这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我只能尽力而为。全部译稿约两千多页,在我家中书桌上摆了一年多的时间,书稿整理校阅以及新增配图才算完成。因为我在北京天文馆的工作十分繁杂,时间紧迫,我往往编校《大众天文学》译稿到深夜。当时我谢绝了许多约稿,连《十万个为什么》的约稿也不敢答应,因为《大众天文学》这本书对天文科普工作者、对天文馆工作者、对广大天文爱好者,甚至对一些天文教育和研究工作者,都会是有价值的读物,我一定要集中精力完成这个任务。在这个流水作业中,李珩教授译好一部分就从上海寄到北京,我编校完一部分后又送给科学出版社的夏墨英责任编辑,由她最后整理发排,大约在1964年年底或1965年年初正式付印。全书分三个分册出版。第一分册为《地球·月亮》,第二分册为《太阳·行星世界·彗星、流星与陨星》,第三分册为《恒星宇宙·天文仪器》。科学出版社为了该书的出版曾做了大量宣传和征订工作。第一、二两个分册于1965年出版问世,得到好评与欢迎。第三分册《恒星宇宙·天文仪器》在1966年已经印好出版,但被封在仓库里禁止发行。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才打上“限国内发行”的字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出售,致使许多读者因未能购得第三分册而感到遗憾。后来,许多读者要求该书重印出售,但纸型已毁,无能为力,因此《大众天文学》的三册一套的完整本竟成了稀有之物。
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为我们送来了科学的春天,在李珩教授的建议下,科学出版社同意重新出版《大众天文学》,但考虑到该书原版是1955年出版,时隔20多年,在此期间,天文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决定请李珩教授全面加以补充修订。补充资料已写就约10万字,新增插图约百幅,时已进入20世纪80年代,又因种种原因,《大众天文学》的新版只得搁浅。在重新增补修订并商谈出版的过程中,我始终和李珩教授及出版社保持密切联系,参与其事。最后,李珩教授只能将增补资料全部交我保存,以待可能的出版机会。未曾想到在21世纪来临之际,《大众天文学》的出版又出现了新机遇。这里还需再插入一段往事。
法文版《大众天文学》在1985年又出版了全新的版本,书名Astrono mie Fla m m arion (《弗拉马里翁天文学》)。由法国的十多位天文学家协力修订,内容全面更新,全书共1 056页,分一、二两巨册,插图约1 500幅,全部彩色印刷。1987年,北京图书馆入藏这个新版本,我立即将全部目录及序言等资料复印寄给李珩教授,但面对这个篇幅巨大的新版本,已临暮年的他只能赞叹而无能为力,而且当时已经没有出版该书新版的任何可能。李珩教授于1989年逝世。
200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了解到《大众天文学》的历史情况后,征得李珩之女李晓玉教授的同意,决定启动重版这一科普巨著的工程。2002年新年过后,李晓玉教授来北京参加学术会议,这是我们多年后的重逢,当时就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一同座谈了有关《大众天文学》修订版的出版事宜,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在科学出版社1965—1966年出版的中译本的基础上,加入李珩教授为该书编写的增补材料(见附录部分),再选编许多精美的彩色天文图片,修订版分上下两册出版,争取在2002年年内问世。其中,图版工作仍由我来负责,原书插图中除少数图片(如第189页的日食地图改为21世纪头20年的图)外一律照排。彩色图版完全更新。最后的星图部分用李元、李兆星编译的以2000.0年为历元的全天星图代替过时的旧图。彩图编选的原则是能反映天文学最新发现和成就,图片更精美、更具有代表性,不但增加了科学内涵,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有一定欣赏价值,以引起读者对天文学的兴趣。
这一次2013年的再版是由李晓玉教授和我共同商定的,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为了提高本版次的质量,北大出版社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特别要提到刘维副编审细读全书,提出了若干值得改进的部分。还有一位资深天文爱好者从加拿大寄来关于应勘误之处的函件,对这些内容我和责任编辑根据法、英、中三个版本进行了认真的校对和讨论,达成共识。
这次还特别邀请了天文学界的老前辈、九十高龄的王绶琯院士和天文学家、资深科普作家卞毓麟研究员等对本书加以点评和推荐。李晓玉教授和我都表示诚挚的感谢。此外,这次的版本较前加大了字号,阅读更加方便,还增加了卞毓麟研究员最新编撰的《弗拉马里翁传略》,使读者对弗翁有进一步的了解。
当此《大众天文学》中译本新版问世之时,我们对李珩教授表示深深的尊敬与怀念。
李 元
2013年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