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竞争与规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是适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对于确保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自2010年启动三网融合试点并于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以来,我国正逐步实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网络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人民群众享有的信息化服务更加丰富多样和高效便捷,网络已经成为促进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和民生改善的强大动力。

三网融合竞争推动了我国网络产业迅猛发展。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企业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带动下,我国网络规模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电话用户达到16.1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4.2亿户,普及率达到102.5部/百人,全国移动互联网宽带用户(3G/4G用户)达到11.3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3.95亿户,其中三家基础电信企业3.49亿户,其他互联网企业0.46亿户。网络服务能力的提升,催生了网民数量和网络应用的迅猛发展。2017年我国网民人数达到7.72亿人,较2012年的5.64亿人增长了36.88%,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0%,较2012年的42.10%上升13.7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开始使用网络视频,2017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到5.79亿户,较2012年的3.72亿户增长了55.65%。与此同时,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OTT TV)等融合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17年底,我国IPTV用户达到1.22亿户,OTT TV激活终端数量达到1.56亿台,并且仍处于高速增长态势,而传统的有线电视业务受到明显冲击,用户数量从2015年的阶段性峰值2.36亿户下降到2017年的2.08亿户。可以说,三网融合推动了信息化和信息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网融合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网融合发展要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应该看到,我国信息网络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衡量信息社会报告数据,2017年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水平位列全球第80位;作为衡量网络水平的重要指标,2017年我国固定互联网宽带下载速率排名全球第74位。此外,城乡和区域之间数字鸿沟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以信息化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三网融合的市场竞争仍不充分,资源要素尚未得到合理配置。例如,一方面基础电信企业有限的网络资源面临较大的“提速降费”压力,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这就要求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域保护,进一步放开基础电信业务、视听节目内容业务的市场准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优化市场竞争格局。

推动三网融合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网络是当今世界舆论宣传导向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国家在大力发展网络产业的同时,必须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的机制、手段和平台建设,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确保网络空间可管可控和安全可靠。在三网融合进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更要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履行好监管责任,以确保国家网络安全。

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行业实践,以三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导向,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三网融合的产业市场结构、企业市场行为、产业市场绩效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对三网融合竞争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和规制建议。本书对于科学制定三网融合发展的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推动网络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有助于推动学界和业界进一步深化对三网融合竞争相关问题的讨论。

王一鸣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