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首先,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对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分析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其次,将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对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翔实的数据和规范的研究对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对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失调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促进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 研究意义
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紧密。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积极地推动经济发展,到房价涨幅过快并出现剧烈波动、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过热、房地产供需结构不匹配等新问题,产生了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房地产市场和区域经济之间复杂的关系也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成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最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理论研究的难点和政治决策的重点。因此,本书的研究就具有以下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因此,早在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就提出将逐步扭转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协调发展放在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虽然“缩小区域差异”和“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已受到高度重视,但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相互作用机理尚未明确,因此,本书的研究可以对相关理论提供支持。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一直被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如果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就能够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这也是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反,如果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社会经济将可能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截至2014年,西部地区土地面积68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上;人口总数3.6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0%,其中,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0%,因此,可以认为“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的和谐就没有全国的和谐”。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作为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西部崛起”态势凸显和产业转移格局下,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能否沿着协调发展的方向进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问题。
最后,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提供参考。针对房地产市场不断暴露的新问题,中央政府也不断推出新的宏观调控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我们对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相互关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本书综合房地产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多学科内容,将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作为研究对象,揭示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内在规律,判别二者协调发展的程度,找出其相应的制约因素,探索协调二者关系的长效机制,不仅可以为中央政府制定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调控细则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