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通史·隋唐五代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皇家图书馆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战乱、分裂,图书大量散乱消亡。开皇三年(583),隋文帝派遣使者分赴境内各地搜访图书异本,每抄书一卷,赏给书籍主人一匹绢,图书原本归还主人。六年后平定江南,这项活动扩大到原来陈朝的辖区内。经过历年的努力,国家收藏的图书达到三万七千余卷,它们被抄写成正副两本,加以分类编辑,一部分藏于长安嘉则殿中,专供皇帝御览,一部分藏于秘书省的内、外阁。

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致力于文化建设。他以晋王身份担任扬州总管时,王府中即有学士百人从事修撰活动,直到称帝以后,二十年间从未中断。所修图书囊括儒学、文学、军事、农艺、地理、医方、卜筮、佛教、道教、狩猎等门类,有三十一部一万七千余卷。大业十一年(615)正月,他在洛阳,把秘书省的官员增加到一百二十员,以学士补充缺额。起初,隋炀帝命柳顾言对长安嘉则殿所藏三十七万卷图书加以挑选,剔除重复猥杂部分,得正御本三万七千余卷,送到洛阳。他又命人将秘阁所藏图书各抄五十副本,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为红琉璃轴,中品为绀(黑红色)琉璃轴,下品为漆轴,分藏洛阳、长安两京的宫殿和衙署中。他还安排在洛阳皇宫的内道场中编辑佛教、道教典籍,并为其编撰目录。经过隋炀帝的不断经营,“而隋世简编,最为博洽”。[10]

在东都观文殿的东西两侧,各修建有十二间书堂,分别收藏经部、史部和子部、集部图书。在观文殿的后面,修有妙楷台和宝籍台,分别收藏魏晋以来的书法作品和名画。每一间书堂中安放十二个书橱,每个书橱高广均为六尺,以杂宝装饰。书橱的前后方安放五香床,皆以金玉装饰。春夏季节,香床上面铺上九曲象簟,秋季铺上凤纹绫花褥,冬季铺上绵装须弥毡。书堂的窗户上挂着锦缎帷幔,安装飞仙,是掌控帷幔升降的装置。每当隋炀帝前来读书时,值班宫女手执香炉在前导引,散出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宫女在距离窗户一丈远的地方脚踏机关,飞仙装置随绳索降下,窗帏因而上行,窗扉和书橱扉自行开启;隋炀帝走后,再恢复原样。精巧绝伦的装置、优雅舒适的环境、精心周到的服务,使隋炀帝沉浸在阅读的喜悦中,感受着满满的惬意。

隋炀帝在江都遇弑后,隋朝大将王世充在洛阳建立郑朝,洛阳图籍为王世充所接管。唐朝初年平定王世充,司农少卿宋遵贵奉命将洛阳图籍运至长安。船只由黄河逆流西上,行经今三门峡河段中的砥柱山时,图书“多被漂没,其所存者,十不一二。其《目录》亦为所渐濡,时有残缺”。唐初现存的隋代四部书,“合条为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有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