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声乐基础演唱与教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声乐基础知识

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歌唱的乐器就是我们的嗓音,要训练好声音进行歌唱,就应该对歌唱乐器的发声原理及发声器官的构造有所了解,这是树立正确发声观念的前提和基础。

一、发声器官的基本构造

直接参与歌唱运动的器官称为发声器官,大致可分为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

(一)呼吸器官

由口、鼻、喉头、气管、支气管、胸腔、肺、横膈膜等组成。歌唱时,通过这些器官吸入与呼出空气的循环交替来完成歌唱。肺是整个呼吸活动的中心,在呼吸过程中,肺本身不会扩张和收缩,它依靠胸廓和呼吸肌(肋间肌、膈肌)和腹肌的扩张、收缩来完成气体的交换。肺的下面是膈肌,它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是一个大片横向结实而且有弹性的隔膜,也称横膈膜,它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盆,随着呼吸肌肉群的紧张和松弛、两肺的扩张和收缩而升降。横膈膜是胸腔和腹腔的分界线,对歌唱时呼吸运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发声器官

包括喉头、会厌、声带等。

1.喉头 通常也叫喉器、喉结(男生喉头在颈部有明显突出状,女生的喉头较小,外形上不易看到),喉头是重要的发声体,位于气管的上端,上接舌骨下连气管。喉头由软骨和肌肉组成,软骨与周围肌肉被韧带连接。

2.会厌 位于舌根和喉咙之间,起着声门的保护盖作用,形如扁叶状,当吞咽食物时,它便盖住喉口,以保护呼吸器官,歌唱时它便有力卷起,使喉咙打开,辅助歌唱共鸣。

喉器结构图

3.声带 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白色韧带,坚实而有弹性。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发声时,声带一定是闭合靠拢而发出声音,要在呼吸的配合下,调节声带的长度和张力,声带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三)共鸣器官

包括头腔、胸腔、鼻腔、喉腔、咽腔和口腔等。其中,头腔、胸腔、鼻腔的腔体是固定的,属于不可调节的固定共鸣腔;喉腔、咽腔、口腔是可以借助肌肉的力量改变腔体的大小的,属于可调节的可变共鸣腔。

1.头腔 头腔包括鼻腔和鼻窦、蝶窦、额窦等。鼻腔是声音进入头腔的必经通道,是一种具有固定容积的共鸣腔。

2.口腔、喉腔与咽腔 这些是歌唱发声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共鸣器官。喉腔既是发声振动器官,又是重要的共鸣器官。咽腔可分为喉咽、口咽、鼻咽三部分,也可称为咽共鸣管道。会厌后部称喉咽腔,口腔舌根后部称口咽腔,软腭小舌后部称鼻咽腔。

喉腔后襞敞开

3.胸腔 胸腔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部。胸腔是指发声器官的振动通过骨骼和肌肉组织,使胸廓同时产生振动,起到了加强声音的厚度和深度的作用。歌唱时,主要依靠头腔、胸腔和口腔(喉、咽)三大共鸣腔体的共鸣作用,来扩大和润色声音。

(四)语言器官

主要是口腔,包括唇、齿、舌、软腭、硬腭等。它们的作用是当声音通过口腔时,通过加工和调整声带等程序,形成各种形态的字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咬字吐字”。语言是歌唱表现形式极为重要的手段。

二、发声运动的基本原理

歌唱发声运动主要由四个部分的功能共同完成,也就是呼吸(歌唱的动力)、发声(发声源泉)、共鸣(美化音色)、语言。其中,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声音经过共鸣腔的美化,加上人类特有的语言,形成动听的歌声。在歌唱中,呼吸、发声、共鸣是同时出现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三个部分互相作用,紧密联系,协调运动,缺一不可。

三、正确的歌唱姿势

歌唱姿势正确与否,往往影响歌唱时的呼吸和发声器官的机能,正确的歌唱姿势是学习声乐最基本的前提。因此,只有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才能使歌唱器官相互配合发出正确的声音。

1.身体自然放松,头正、颈直、看前方,身心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

2.自然挺胸双肩垂,腰部直立,双腿站立分前后,重心放在前腿或后腿上,以保持歌唱时的重心。

3.下巴自然下垂微微向后收,切不可扬头向前凸出。

4.表情自然大方,收腹提臀,整个身体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处于积极而又松弛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