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 色彩属性
色相、明度、饱和度称为色彩三属性。
2.1.2.1 色相
色相(Hue)来源于光波的波长,指的是色彩直观的外显相貌。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和紫色。对于大多数人一般可以区分出180种不同色相,但这些色相都在色彩的基本七彩(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相的范围内,近年逐步增加了渐变色、镭射、幻彩、透明等新型设计手法,同时黑白灰银金一直是经典选择。CMF设计师大多采用最直观色相来描述产品色彩,也就是用产品外表占据最大面积的色彩色相来描述,也有采用经典色黑白灰银金作为基础色,搭配其他彩色系进行点缀。色相是消费者感知色彩最直接的属性,是对产品最直接的视觉感观。在色彩定义阶段,选择合适的色相极为关键。
设计注意事项:色相的选择,从宏观角度来说,与社会环境、商业环境、色彩趋势、行业趋势相关。从企业角度来说,与企业定位、设计战略/规划、市场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定位、色彩实现材料与技术相关;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与消费者喜好、审美观念、消费观念、流行趋势相关。在特定情况下,企业影响力越强,具备色彩带动效应,可引导色彩趋势发展,反之则可适当跟随色彩应用趋势。
应用领域:汽车车身色彩、内饰色彩;家电壳体与机身色彩;消费电子壳体与机身色彩;家居产品、室内装饰、建筑外墙、城市色彩;服装、箱包、包装、视觉物料色彩等众多领域。

比亚迪汉-千山翠

吉利星瑞只此青绿版

上汽名爵气泡橙

COLMO冰箱-曜岩黑

努比亚红魔7S Pro氘锋透明银翼版

比亚迪宋PLUS渐变色内饰-墨浸棕
2.1.2.2 明度
明度(Brightness)来源于光波的幅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和深浅程度,也就是色彩的亮度。不同的色相色彩和同样的色相色彩都存在着明度上的变化。例如红色有深浅之分,而色料三原色中的黄色比红色明度高。除此之外,同样明度的色料覆在不同材质上,因其肌理与粗糙度不同会改变色料的色彩明度,如咬花颗粒粗糙的亚克力比抛光亚克力明度要暗;还有不同的光线环境也会影响到色料的色彩明度,这些都是CMF色彩设计时特别要关注的细节。
明度是色彩骨骼,它是配色层次感、立体感和空间感的灵魂,没有色彩骨骼彩色画面就难以成立,优秀的彩色画面去除色相和饱和度外,其核心骨骼就是由明暗形成的素描关系。没有素描关系画面就没有层次,就缺乏空间感。在CMF设计中,计算明度的基准色呈一定的明度对比,才能更好地“被阅读”。这种对比差值也要固定下来,特别是在同一产品不同色相的区域,可统一明度差值。
设计注意事项:产品色相定义之后,需根据企业/产品的特定情况,权衡是否进行明度的调整,根据色彩应用面积大小,可将明度调深或调浅。
应用领域:汽车车身色彩、内饰色彩;家电壳体与机身色彩;消费电子壳体与机身色彩;家居产品、室内装饰、建筑外墙、城市色彩;服装、箱包、包装、视觉物料色彩等众多领域。

孟塞尔色系红色明度变化示意

罗曼智能科技-小心机T40

传音控股TECNO&波士顿美术馆联名CAMON 19 Pro蒙德里安版
2.1.2.3 饱和度
饱和度(Saturation)来源于光波的幅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净度,也可以称为色彩的纯度或彩度,从本质上看,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鲜明度和纯度最高的颜色称之为“纯色”,如鲜红、鲜绿。鲜明度和纯度最低的颜色称为完全不饱和色如黑白之间的各种灰色。不同的色彩,会给人的视觉带来不同饱和度的感知,每种色彩的饱和度可分为20个可分辨等级。因此,在色立体系统中我们能够看到每种色彩饱和度的等级感知体量。
所谓“有彩色”指的是一种色光或色料的彩度值,“无彩色”指的是一种色光或色料的彩度值为0,对于“有彩色”的彩度(纯度)高低的区别方法是根据这种“有彩色”中含灰色的程度。除了追求一些特别的效果,在工业产品中的色彩饱和度多数都不会特别高,因为产品的色彩除了要与人居环境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日常使用过程中眼睛的舒适度,所以产品的色彩多数是选择中低饱和度的色彩。
设计注意事项:产品色相定义之后,需根据企业/产品的特定情况,权衡是否进行饱和度的调整,根据色彩应用面积大小,可将饱和度调高或调低。高饱和度容易刺激视觉,带来冲击力,但也容易导致视觉疲劳;低饱和度比较温和,视觉冲击强度较低,可带来温馨、安静、耐看等体验。
应用领域:汽车车身色彩、内饰色彩;家电壳体与机身色彩;消费电子壳体与机身色彩;家居产品、室内装饰、建筑外墙、城市色彩;服装、箱包、包装、视觉物料色彩等众多领域。

孟塞尔色系红色饱和度变化示意图

科大讯飞-讯飞智能录音笔古巴风情高饱和度配色

荣米青年良品科技-君语小魅TWS外壳,采用磨砂质感降低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