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往昔的伤痛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的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低气压,让人喘不过气。
空气仿佛都变得黏稠,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甸甸的重量,压得人胸口发闷。
墙壁似乎也被这压抑的氛围感染,变得灰暗而沉闷,房间里的一切都像是被一层阴霾笼罩,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赵木灵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和父母几乎零交流。
她的房门紧闭,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将她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
她静静地躺在床上,双眼直直地望着雪白的天花板,那片洁白此刻在她眼中却空洞得可怕,没有一丝温度。
房间里安静极了,只能听到她轻微的呼吸声和偶尔传来的窗外鸟鸣,可这鸟鸣声在这压抑的环境里,也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对她痛苦的一种嘲讽。
那些被刻意遗忘的回忆,如潮水般汹涌地涌上心头,将她彻底淹没。
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小时候,那是一段充满纯真与憧憬的时光,然而,那些美好的憧憬却一次次被现实无情地击碎。
小时候,学校举办绘画比赛,赵木灵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比赛的日子里,她每日放学后都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画笔在纸上飞舞,描绘着她心中的梦想与美好。
当得知自己获奖的那一刻,她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她满心欢喜地拿着奖状,一路小跑着回家,手中的奖状被她紧紧攥着,就像攥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
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路上脑海里都在想象着父母看到奖状时那惊喜和骄傲的表情,她期待着回家后能得到父母的夸赞与奖励,或许是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许是一句由衷的赞扬,这些对她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
然而,当她回到家,满怀期待地把奖状递到父母面前时,父亲只是匆匆扫了一眼,便冷漠地说:“这有什么用?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学习,别整这些没用的。”父亲的声音冷冰冰的,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她心中那团炽热的火焰。
母亲则在一旁忙着给弟弟喂饭,头也没抬地说:“下次别参加这些了,耽误时间。”那一刻,赵木灵心中的喜悦瞬间如泡沫般破碎,她的笑容凝固在脸上,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涌上心头,仿佛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
她站在原地,手中的奖状变得沉甸甸的,那原本代表着荣誉的奖状,此刻却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她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把奖状小心翼翼地放在抽屉里,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
还有一次,赵木灵生病发烧,整个人昏昏沉沉。她的额头滚烫,身体软绵绵的,没有一丝力气。她虚弱地躺在床上,眼睛半闭着,心中渴望着父母能多关心关心她,给她倒杯水,问问她难不难受。她听着窗外的风声,感觉自己就像一片孤独的落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可是,父母却因为忙着照顾调皮捣蛋受伤的弟弟,而忽略了她。她一个人在房间里,听着外面父母对弟弟的关切询问和安慰声,泪水无声地滑落。
弟弟的哭声、父母的安抚声,每一个声音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刺痛着她的心。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被遗忘的孩子,在黑暗中独自承受着痛苦与孤独。她拉过被子,蒙住头,试图将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在这小小的被窝里,她寻找着一丝温暖和安全感,可泪水还是止不住地流,打湿了枕头。
这些年,她默默地承受着父母对弟弟的偏爱,努力扮演着一个懂事听话的女儿。她帮忙做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样样都做得井井有条。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她就早早地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夜晚,当家人都已入睡,她还在默默地收拾着家务,从不抱怨。她照顾弟弟,陪他玩耍,辅导他功课,弟弟的每一个需求,她都尽力满足。
在学校里,她努力学习,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学校,晚上还会在台灯下学习到很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只为了能得到父母的一丝关注与认可。
她以为只要自己足够优秀,足够懂事,就能换来父母的爱与公平对待。她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默默地付出,期待着有一天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关爱。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这份被父母随意剥夺的工作,让她彻底看清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多年来积累的委屈与不甘,在这一刻如火山喷发般爆发。
她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不公平的对待,无法忍受自己一直以来的付出被父母忽视。她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委屈和迷茫,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痛苦不堪。
在这几天的独处中,赵木灵的内心痛苦而挣扎。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父母的孩子,自己和弟弟的待遇却如此天差地别。她对亲情的渴望,在一次次的失望中渐渐冷却,曾经温暖的家,如今在她心中变得如此陌生而冰冷。
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多余的人,在这个家里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她看着房间里的一切,那些曾经熟悉的物品,此刻却让她感到无比的陌生。
她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又在哪里。是继续留在这个让她伤心的家,还是勇敢地走出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个问题像一团乱麻,缠绕在她的心头,让她无法解脱。
她望着窗外的天空,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可这美好的景色与她内心的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世界仿佛已经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找不到一丝光明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