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章 自行车票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刘科长讲起了县里的趣闻,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赵明则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即将举办的全县文艺汇演。
陈阳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偶尔被问到才说几句。
“陈老师,”馆长突然压低声音,凑近陈阳,“信封里的东西还满意吗?”
陈阳放下筷子,认真地说:“太贵重了,其实讲课是我应该做的……”
“哎,别这么说!”馆长摆摆手,“你的经验对我们文化馆太重要了。那张缝纫机票是我特意托关系弄来的,现在可紧俏了。”
陈阳突然道:“馆长,我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换成自行车票?家里确实更需要一辆自行车。”
馆长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早说啊!自行车票我这儿正好有一张!”
他从内兜掏出皮夹,翻找了一会儿,抽出一张淡蓝色的票证,“永久牌二八的,怎么样?”
陈阳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接过票证,上面清晰地印着“自行车专用购买券”几个大字。
“多谢馆长,我敬您一杯!”
馆长连忙笑道:“一张自行车票而已,比起你的贡献算不了什么。”
刘科长在一旁笑着说:“陈老师,我听说你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文章得了不少稿费吧?”
“稿费确实有一些,”陈阳点点头,“但自行车票太难得了,有钱也买不到。”
酒足饭饱后,已经是晚上八点半。
馆长执意要派车送陈阳回去,被他婉拒了。
告别时,赵明紧紧握住陈阳的手:“下次来县城一定来找我!高考加油!”
夜色已深,街上的行人稀少。
陈阳骑着陈援朝的自行车,小心地避开路上的坑洼。
清凉的夜风拂过脸颊,带走了一天的疲惫。
骑到村口时,已经快十点了。
陈援朝家的灯还亮着,显然是在等他。
陈阳轻轻敲门,门立刻开了,陈援朝探出头来。
“可算回来了!”陈援朝接过自行车,眼睛却盯着陈阳的脸,“怎么样?讲课顺利吗?”
“挺顺利的……”
陈阳简单一说。
回到家,陈芳居然还没睡,听到动静立刻从屋里跑出来:“哥!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陈老汉和陈母也披着衣服出来了,脸上带着担忧。
陈阳心里一暖,从内兜小心翼翼地取出自行车票:“爹,娘,你们看!”
“这是……”陈老汉眯起眼睛,突然瞪大了,“自行车票?”
“对!”陈阳把票递给父亲,“文化馆给的报酬,永久牌二八的。”
陈芳跳起来抱住哥哥的胳膊:“真的吗?咱们家也要有自行车了?”
陈母欣慰道:“阳娃出息了……”
陈老汉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拿着一个布包出来,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一叠整整齐齐的纸币:“这是家里攒的,你拿去用。”
陈阳连忙推辞:“爹,真的不用!我有稿费,买自行车绰绰有余。”
“拿着!”陈老汉固执地把钱塞到儿子手里,“你挣的钱是你的,攒着娶媳妇,这是家里的心意。”
陈母也附和道:“阳娃,你就拿着吧,明天去县里买辆车。”
陈芳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哥,明天我能跟你一起去吗?我想第一时间坐新车!”
“好,明天咱们一起去!”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陈阳就起床了。
灶房里,陈母已经起来了,正在生火做早饭。
看到儿女都起来了,她擦了擦手上的面粉:“这么早?我还说等饭做好了再叫你们。”
“娘,您怎么不多睡会儿?”陈阳心疼地看着母亲眼角的皱纹。
“你们要出远门,我哪能睡得着。”
陈母麻利地往锅里贴了几个玉米面饼子,“芳丫头,去菜园子拔几根葱来。”
不一会儿,简单的早饭就准备好了:玉米面饼子、咸菜和稀粥。
陈芳狼吞虎咽地吃着,眼睛亮晶晶的:“哥,新车真的今天就能骑回来吗?”
“那当然,”陈阳笑着给妹妹夹了块咸菜,“文化馆给的自行车票,加上咱们攒的钱,足够了。”
陈老汉也起来了,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阳娃,路上小心点。
县城人多车多,看好芳丫头。”
“爹,您放心。”陈阳点头。
吃完饭,兄妹俩收拾妥当准备出发。
“娘,我们走了!”陈芳迫不及待地拉着哥哥的袖子。
“等等,”陈母又往陈阳手里塞了两个煮鸡蛋和一块玉米饼,“路上吃,别饿着。”
兄妹俩先去了陈援朝家借自行车。
清晨的陈家沟笼罩在薄雾中,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露珠在草叶上闪闪发光。
路过生产队的打谷场时,几只麻雀被他们的脚步声惊起,扑棱棱地飞向远处。
“阳子,车我给你准备好了,”陈援朝拍了拍车座,“气也打足了,路上小心点。”
“谢了,援朝。”
陈阳感激地说,“晚上回来还你。”
陈芳已经迫不及待地跳上了后座:“哥,快走快走!”
陈阳跨上自行车,陈芳紧紧搂住他的腰。
出了村子,道路两旁的麦田一望无际,金黄的麦穗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远处的地平线上,太阳缓缓升起,将天空染成橘红色。
“哥,你看!”陈芳突然指着路边,“野兔子!”
一只灰褐色的野兔从麦田里窜出来,警惕地看了他们一眼,又飞快地钻进了对面的田埂下。
“哥,咱们抓兔子去吧?”
“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
陈阳笑着摇摇头,继续蹬车。
陈芳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对即将拥有的新车充满期待。
“哥,新车是什么颜色的?”
“应该是黑色的吧,永久牌大多是黑色。”
骑了约莫两个小时,安定县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中。
陈芳搂紧了他的腰,好奇地东张西望。
国营商店在县城中心,是一栋三层的水泥建筑,门口挂着“安定县国营百货商店”的牌子。
陈阳锁好自行车,拉着妹妹的手走进商店。
里面光线明亮,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商品,从搪瓷脸盆到暖水瓶,应有尽有。
陈芳看得眼花缭乱,不时发出惊叹声。
“同志,请问自行车柜台在哪?”陈阳向一位营业员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