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8章 背主求荣

第78章 背主求荣

却说黄巢即位以后,担心天下兵马反扑长安,决心亲征汉中,彻底剿灭李唐宗室。遂命大齐中尉孟楷至书河中府催发粮草。

王重荣,太原人氏,原本大唐河中节度使,屈于黄巢兵马众多,只得苟且归附。自黄巢攻陷长安,河中粮草接连运送关内。此番再次催粮,河中百姓已是无法负担。王重荣正在左右为难,其弟王重盈来到堂前问道:“听说黄巢又来信催粮,可有此事?”

王重荣道:“信在这里,我欲不发粮草,重盈以为如何?”

王重盈道:“兄长所言极是。黄巢自立为帝,却又无恩于百姓,反而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空乏其力,不得人心。弟之愚见,何不倒戈唐王,以勤王之命问罪黄巢。”

王重荣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即点兵重归唐室。”

王重荣招集所部将士道:“当初我屈身事贼,欲缓解军府之危急。如今黄巢不体恤百姓之苦,又征调兵粮数万,长此以往,我等终究死于黄巢之手。今得万岁诏天下檄文,字字入骨,句句感伤。吾已决计反正,当发兵伐巢,以报唐王厚恩。”于是杀死黄巢所派催粮使百余人,再举大唐旗号声讨黄巢。

黄巢听说后院起火,速命其弟黄邺由华州发兵,偏将朱温从同州进军。此时朱温与张氏新婚燕尔,尽享人伦之乐。本不愿发兵,但连收黄巢三道催兵命令,这才派人整备兵马,集结辎重仓促向河中进兵。途遇河中官军战至一处,王重荣部将常行儒道:“朱温与黄邺合兵进犯,势强而心散,朱温勇而无谋,黄邺刚而自傲,将军可诱二人于山谷,再决渭水将其淹之,何愁敌军不败。”王重荣应允,遂用常行儒之计,带兵伏于山谷两侧。朱温、黄邺率一万兵马与常行儒对阵于谷口。常行儒高声呵道:“大将军常行儒在此,尔等谁敢来战。”

朱温道:“来将且住,赛瘟神朱温在此!” 语毕手持齐凤朝阳刀催马杀来。 但见他身长一丈,膀阔三停;一张马脸似蓝靛,两只牛眼如朱砂;狮子鼻鼻孔朝天,野猪口口龇獠牙,三分象人,七分象鬼!真如八臂哪咤离天阙,开山小鬼下坡来!

二将交锋不过三四个回合,常行儒诈败而逃,朱温与黄邺自持勇猛率兵追击。常行儒逃入谷中,朱、黄二将也率兵追杀入谷。王重荣见敌轻进,遂决渭水之堤,引洪水灌于谷中。朱温、黄邺见水灌山谷,山坡之上箭弩齐发,滚木雷石抛落而下,方知中计,只得兵败而逃。王重荣率兵追杀,大胜而归;尔后与义武节度使王存处,昭义节度使高浔合兵于渭河以北。

起义军退保同州。同州是长安的门户,只要朱温固守同州,唐军便很难有更大的作为;而一旦同州失守,长安东北门户就敞开无阻,因此同州成了一个焦点。

危难之中,朱温派出信使求援长安,报请黄巢调拨兵马援助。朱温接连奏表请兵,直到第十位信使返回,才知道前九位信使都死于孟楷之手,救援信也被孟楷拦截。第十位信使侥幸面见黄巢,而此时黄巢正欲讨伐凤翔,不允调兵。

孟楷也是黄巢的亲信大将,是黄巢的左膀右臂。这个时候选择隐匿不报朱温的紧急军情,完全是个人的嫉妒心理在作祟。同样被黄巢所倚重的孟楷没有容人之量,不待见朱温的才能和担心朱温在黄巢心中的分量,于是将朱温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正是:

君臣同心功可成,

将帅不和盟誓崩。

大业随水东逝去,

怎知岁月已无情。

朱温的情绪很受打击。关键时刻,杨复光又拿出他的绝活,劝降朱温。他派人潜入同州城,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收买了朱温部将胡真、谢瞳,让二人极力劝朱温投降。

谢瞳见朱温久盼援兵不到,有天问朱温道:“将军以为李唐何时可灭?”

朱温道:“王重荣驻军渭北,尚且久攻不下,又岂论李唐诛灭之日。”

谢瞳又问:“将军可知道自己仕途如何?”

朱温道:“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朱温前途安能自知?”

谢瞳道:“恕在下直言,将军一步行错,恐有大患呀。”

朱温道:“愿闻其详。”

谢瞳道:“当年,章邯事秦不过带兵一将,投至霸王帐下其才得用,后在三秦之地封王得爵,成就功名。今黄巢虽得二都,本当仁政安民,却于长安痛杀官员,未定民心而秽乱宫帏。大军六十万之众,粮草辎重补给何其艰辛,且劳民伤财大失人心,恐有生变之危。将军倘若再侍黄巢,终不免受其连累身死族灭。”

朱温一听连连点头:“甚有道理,那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快请赐教。”

谢瞳道:“黄巢草莽兴兵,非有功德之人,乘唐室衰乱之时伺隙入关,定是易兴易亡,断不足以成大事。今唐天子在蜀诏檄天下,诸道兵马闻命勤王,可见唐德虽衰,人心尚存。且将军力战于外,庸臣谗言于内,试问将来大业能成否?此时降唐方为上策,愿将军三思!”

朱温道:“先生之言,正合温意,明日邀监军严实商议归唐之事,倘若他愿意随我降唐便罢,不然将他诛于帐内。” 谢瞳点头赞许。

次日,朱温命副将胡真领刀斧手一百人埋伏于中军大帐之外。未几,监军严实入帐见朱温,朱温道:“今日请监军大人来有一事相议,今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与义武节度使王存处合兵于渭河以北,我同州之兵实难抵挡。我已连发十道急书求陛下发兵,而陛下听信谗言,不发兵反而严加训责,温欲仿章邯弃秦而归楚。。”

严实问道:“将军究竟何意,莫非要受唐帝招安吗?”

朱温答曰:“监军所言不差,正是此意。监军何不与我共同归唐。”

严实起身骂道:“朱三,你好大胆子!竟敢背主做窃暗通唐贼。”话音未落,只见数十刀斧手冲入帐中, 严实刚欲拔剑,胡真一刀将其砍死。朱温遂让胡真召集兵马于校军台易帜,朱温道:“诸位将士,我等随黄巢起兵舍命厮杀,而黄巢不能施仁德于天下,河中兵短粮缺,而京师不发一卒。与其白白送死,不如另寻明主。望诸位将士与温共举大事,归赴唐王。”众人皆愿随朱温降唐。

于是朱温拿着严实的人头作为见面礼,投降王重荣。

王重荣大喜过望,马上就在同州城下和朱温设案插香,宣布结盟。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当时的朱温31岁,王重荣年过五十,因为朱温的生母也姓王,于是朱温死乞白赖地要认王重荣当娘舅,王重荣当然高兴,但是嘴上却推辞不受,架不住朱温热情似火,加上身边人反复劝说,王重荣这才正式认朱温做了外甥。

王重荣开心之余次日撤军,同州城一如既往仍是朱温镇守,另一面王重荣派人快马加鞭,将同州的喜讯报知王铎行营,王铎收到消息之后也是大喜过望,当即就用僖宗授予他“以墨敕除官”的权利(也就是不需要皇帝印玺就可以任命官员),正式任命朱温为大唐同华节度使,朱温立即派遣谋士谢瞳奉表前往成都,代表朱温进见僖宗。

谢瞳还在去成都的路上,僖宗就已经得到朱温投降的消息,连声大喜:“此乃天赐良臣!”遂下诏授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兼同华节度使,赐名全忠。

朱温的降唐,不仅宣告了大齐半壁江山同州、华州全部归唐,更赤裸裸地揭露了大齐政权盐帮将领对草根将领的打压,朱温为大齐政权第一大将,他的反叛,加速了大齐政权内部的分裂。

一日侍卫急报,万余贼兵北上欲过同州。朱全忠即命胡真、谢瞳升帐点兵。晌午时分,巢军聚集同州城下,摆出一个四门斗底阵,骑兵约有两千余众,分列两翼;步兵列于阵中,弓箭机弩左右压阵脚。只听号炮三声,朱全忠头戴黄金盔,身披寒江甲, 手中一柄齐凤朝阳刀,率一万兵马出城迎敌。大队列开,两军对垒。突然巢军人马后面跃出一人一马。

那匹马浑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应当是当世宝马“银龙驹”。

马上之人银盔银甲,手中一条锈绒亮银枪,生的是唇红齿白,面如冠玉。只听得战马一身嘶鸣,跃起三丈有余,那人提枪带马冲向朱温骑兵。

朱温忙唤士兵结阵阻拦。

哪里能够阻拦得住?

那人手中长枪尤如长龙出水,电光火石之间,连续出出进进,在朱温军中杀了七、八个来回,只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

朱温大惊失色,没听说过黄巢手下还有此等英雄人物。

容不得细想,朱温双脚一夹马肚,催马提刀冲了过去,对着那人后背就是一刀。

那人听到后背有金铁破风之声,身子向前一趴,朱温的大刀贴着后背砍过。

没等朱温收刀再砍,那人抽出腰间的亮银锏,一锏正中朱温后心。

朱温只觉得喉咙一阵发甜,一口鲜血涌到嘴边,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战马又往前冲了十来步,朱温才拽住缰绳,回身一看,才发觉那人居然是个女将!

此时百余名骑兵从四面八方过来将她围在当间。

那女将毫无惧色,只管右手长枪远扎,左手短锏近打,倾刻间又有十余名骑兵丧命马下。

朱温心中称奇,连忙从箭袋里取出三支狼牙箭,伺机结果女将性命。

朱温年轻时上山打猎,练就一手好箭法。其中的绝学,连珠三箭更是箭无虚发。

只听见啪啪啪三声弦响,三支狼牙箭直射女将面门、前心和马腹。

这三箭歹毒异常,即使能躲过射人的二箭,射马的那一箭万难躲让。

那女将仰面倒在马鞍桥上,躲过了射人的两箭。

手中的亮银枪向前一伸,拨飞了射马的一箭。

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城上城下均为之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