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对西藏矿产资源的基本评估
西藏区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成矿地质条件好。经过几十年的地质普查找矿工作,在全国150多种矿产中,有近一半的矿种在西藏均有分布。截至1986年底,全区已发现矿产71种,其中黑色金属4种,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14种,稀有分散及放射性矿产15种,冶金辅助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23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5种,能源矿产5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0种,产地达90余处。有13种矿产的储量占全国的前5位,其中铬铁矿、刚玉、地热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铜、石膏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硼、菱镁矿、硫和水晶石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砷、白云母、泥炭储量居全国第四位;高岭土(瓷土)储量居全国第五位。另外,盐湖中锂的储量很大,探明后也应居全国之首。我们相信,随着今后地质工作程度的提高和找矿技术的改进,新的矿产及矿产储量将会不断增加,其前景非常广阔。
根据矿产资源的储量、开采的难易以及市场的需求,西藏的优势矿产主要有:
1.铬铁矿
保有D级以上储量,约占全国铬铁矿保有总储量的42%,居全国第一位。西藏铬铁矿产地较多,已探明的产地多在公路沿线,具有矿体埋藏浅,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好、运输方便、易开采加工等特点。矿石品位较高,富矿占全国矿石总量的60%,平均CO2O3为52.63%,SiO2、P、S等有害杂质均低于允许含量,矿石质量在全国居首位,构成了西藏铬铁矿的又一大特点。另外,铬铁矿产在超基性岩体(或叫蛇绿岩套下部的地慢杆榄岩)中,全区已发现的超基性岩体总面积共达6300余平方公里,占全国超基性岩体总面积的2/3以上,具有良好的资源找矿远景。
2.铜矿
已探明D级以上保有储量,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0%,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已知铜矿床(点)70余处,勘探工作较多的仅有6处。西藏铜矿类型以斑岩型铜矿为主,如玉龙铜矿(斑岩型)等,其规模最大,为全国最大的铜矿床之一。该矿储量达700余万吨,开采条件简单,矿体厚度大,储量多,埋藏浅,绝大部分可以露天开采。此外,铜矿中的伴生矿产多,主要有钼、铁、硫、钴、金、银、钨、铋、铅、锌、铂族金属等10余种。仅玉龙铜矿的伴生矿产:钼、钴、金、银、铼、钨、铋均已达到大型矿床规模;铁、硫、铂族金属等已达到中型矿床规模。西藏“三江中段”的矿产地已构成我国最大的斑岩铜矿带,玉龙铜矿区以南约100公里范围内,有不少位置相对集中,利于开发;在矿带的南北尚有扩大的可能,其远景也十分可观。只要我们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特别是对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勘察,提高其储量,在17世纪内将有可能被列入国家计划开采项目。
3.以硼为主的现代盐湖沉积矿产
西藏湖泊众多,是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据初步统计,包括干盐湖在内,共有2800多个,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公里,其中各类盐湖360多个,总面积达3万余平方公里。西藏盐湖卤水中含有50余种元素,其中锂、铷、铯、钇、铈、镉、钽的丰度大于相当浓度海水的数百倍至1万倍,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盐湖中硼矿有:固体和卤水硼矿两种,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工作成果看,B2O3保有储量为300余万吨。与硼矿伴生的矿产有:芒硝、水菱镁矿、锂盐、钾盐、食盐、天然碱等矿产。据近几年对扎布耶盐湖的调查,该湖的无机矿产部分,碳酸锂达500万吨,硼约8000万吨(B2O3)3200万吨,铷5000多吨,铯2800多吨,氯化钾2000多吨,总匡算其潜在价值达1600亿元,是当今美国西尔兹盐湖(现年产值1亿美元)的30倍。另外,该湖拥有大量可再生生物资源——食盐藻以及硼、锂、铷、铯、溴等稀有金属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其优势是国内其他省区无法攀比的。
4.地热资源
西藏的地热在能源矿产中占有优势。现已发现地热显示点达600余处,这些显示点分布范围广,放热强度大。据初步调查的部分显示点以天然流量估算,其热能总量,相当于300万吨标准煤年所释放的热量。目前,羊八井地热田属国内最大的中高温地热田,积存发电潜力可达7万余千瓦。
此外,西藏历史上有开采金银矿的文字记载。从世界范围来看,现在的黄金生产地均与历史上黄金开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方面,由于我们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至今未能提供矿山基地分布。近年来,经过专业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认为西藏金矿(包括砂金)资源的前景极为乐观,藏东“三江”与冈底斯一带的原生金矿具有良好的远景。冈底斯西段已圈划了具有较大远景的砂金矿带,为西藏的金矿勘察和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
西藏还有储量可观的锡、铅、锌、硫、砷、水晶石、明矾石、高岭土、蛇纹岩、橄榄岩等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这些丰富的伴生矿产,为西藏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建设具有西藏特色的原料工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