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踪迹(求追读)
“小兄弟,我这风雷刀法刚猛凌厉,你可得小心应对。”
擂台之上,陆谦反手持刀,刀把紧握在手中,向赵匪示意让其先出手。
赵匪也不扭捏,脚下猛地发力,大步向前,施展出六合拳中的虎扑势。
刹那间,他整个人犹如一头威风凛凛的下山猛虎,带着骇人的气势,直朝陆谦扑杀过去。
陆谦见状,不敢有丝毫懈怠。
左腿迅速后撤一步,同时顺势抽出大刀,朝着赵匪凌厉斩去。
“铮铮——”这一刀又快又准又狠,刀背与赵匪紧握的拳头重重相撞,赵匪手上的铁指虎与刀身剧烈摩擦,发出一阵刺耳的声响。
赵匪身形微微一顿,却丝毫没有慌乱,瞬间变换招式,一记龙鞭腿如闪电般抽向陆谦的臂膀。
陆谦反应极快,立刻抽刀横挡,堪堪挡住这凌厉一击。
就这样,两人在擂台上你来我往,拳来刀往,转眼间便一连过了几十招。
“小兄弟,暂且到此为止吧!”
陆谦被赵匪一拳逼退数步,连忙罢手叫停。
他心里清楚,再这样与赵匪纠缠下去,自己迟迟无法取胜,后面还有好几场比斗等着他。
要是在赵匪这儿消耗过多体力,反倒会影响自己在此次演武大会上的发挥。
“陆前辈好刀法。”赵匪适时恭维了一句。
陆谦摆了摆手,苦笑着说道:“你小小年纪,竟能与我斗得难解难分,我这把老脸都有些挂不住了。”
“不知以我如今的实力,在江湖中能算得上几等武者?”
赵匪终于将心中一直疑惑的问题问了出来。
陆谦将刀背在身后,沉思片刻后,开口说道:“你修炼出一身铜皮铁骨,又有如此精妙的六合拳法傍身,大致来说,实力不逊色于二流武者。”
二流武者,这与赵匪心中对自己实力的预估大致相符。
不过在和陆谦的那场较量中,他其实有所保留,只动用了部分莽牛劲的内劲。
如此看来,就算是面对一流高手,他也有一战之力。
想到这儿,赵匪走下擂台,朝着二小姐所在的方位走去。
“李叔。”在二小姐身旁,赵匪一眼便认出了老熟人李管事。
李管事笑着点头,说道:“阿匪,好些日子没见你了。”
“没想到你如今武艺精进至此,竟能与陆武师打得旗鼓相当。”
“陆前辈与我切磋时只用刀背,多有受限,我算是占了不少便宜。”赵匪谦逊回应。
“前些日子,听闻那血罗刹被县衙追捕,逃进了断脊岭,你最近可遇到过这个贼人?”李管事问道。
赵匪摇了摇头。
这些日子他一心扑在武院修炼和猎户小屋的日常练习上,专注于铁衣功和六合拳的提升,已经许久没有踏入断脊岭了。
“哦,县衙正打算进山抓捕此人。”
“你武艺高强,又是土生土长的猎户,对断脊岭地形熟悉,何不为县衙效力,帮忙寻找血罗刹的踪迹?顺手领一份丰厚赏钱。”李管事提议道。
此前,赵匪在城门处便看到了县衙缉捕血罗刹的告示,赏银颇为诱人,没想到那贼人竟逃窜到断脊岭藏匿起来。
与李管事一番交谈后,赵匪对血罗刹一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你若有意,改日我便替你向县衙引荐引荐。”李管事瞧出赵匪心动,顺势说道。
“那就有劳李叔了。”赵匪应道。
演武大会正式开始,赵匪站在台下,专注观战。
此前听王猛说起宁府高手众多,今日亲眼所见,果不其然。
就说那陆谦,一手风雷刀法使得炉火纯青。
可在宁府护院之中,也并不是数一数二的顶级高手。
才进行了三场比试,陆谦便被一名中年武师以一手幻阴指点中胸膛,最终不敌,跌落擂台。
他也因此止步八强。
“唉,这老曾的幻阴指越发厉害了。”陆谦朝这边走来,一边走一边抱怨。
“陆前辈,您没事吧?”赵匪关切地问道。
陆谦笑着摆摆手,说道:“无妨,若不是碰上这幻阴指高手曾明远,我兴许还能再进一步,挤进四强,实在是可惜啊。”
陆谦在宁府内院一众武师里,本就实力不俗。
若真论起来,比他强的人屈指可数。
可偏偏冤家路窄,遇上了最强的曾明远。
曾明远的幻阴指出神入化,出招如鬼魅幻影般迅速。
一旦被他点中穴道,就如同阴毒入体,瞬间全身酸软,丧失再战之力。
这幻阴指可是实打实的中乘武学。
而曾明远更是将这门功夫修炼到了极高的境界。
就算面对宁府的几位供奉老爷,也丝毫不落下风。
赵匪早就留意到了曾明远。
此人指法极为高深,似乎还精通一门独特的步法。
赵匪暗自思量,就算自己使出浑身解数,与这人交手,也不敢说能占据多少上风。
“看来,我得练一门步法了。”
赵匪一边在台下观战,一边在心中琢磨。
目前,他最大的短板就是身法欠佳。
虽说六合拳里有个猴形步,但那并非专门的身法,对付普通对手还行,可要是碰上真正难缠的高手,这一缺陷便会被无限放大。
在赵匪眼中,曾明远凭借一手幻阴指,接连战胜数名强敌,不单单是因为幻阴指的精妙。
更多得益于他那高超绝伦的身法。
这身法能让他在避开敌人攻击的同时,创造反击的良机。
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哪怕自身拥有千斤之力,若是打不到敌人,那也是徒劳无功。
这一点赵匪在以往的对战中早已深有体会。
虽说他能借助隼目的优势弥补一些不足,但身法始终是他的一块短板。
“只可惜功法难寻。”赵匪叹了口气。
他又何尝不想多学几门精妙武艺傍身。
可这世间高深的武学,又怎会轻易落入他人之手。
就拿这昌平县来说,像秦延那般肯倾囊相授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大多数武师,都把自家武学视作命根子,当作压箱底的绝技,绝不肯轻易外传。
即便偶尔有外传的情况,也如同沈龙那般,往往只会拿出残缺不全的法门教给别人。
而将最精华、最关键的部分牢牢攥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