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从主导登月竞赛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3章 准备撞击月球

接下来,陆航往草稿纸画了两个圆,分别代表地球和月球。

在地球这个圆画一条极其狭长的椭圆,近地点190公里,而远地点的38万公里恰好在月球的圆上。

“登月组合体离地球越远,速度一直在下降,这跟牛顿、开普勒他们几百年前预测的结果是一致的。”

“但同样地,它也离月球越来越近。当登月舱进入月球SOI范围即希尔球半径时,尽管地球引力还在影响,但月球引力更近,因此它会占据主导地位!”

陆航拍了拍巴掌,

“接下来就显而易见了,随着月球的能量定律和开普勒定律生效,登月舱的势能会不断降低、反之动能不断增加。”

“从而,速度也开始缓慢回升,为了能被月球顺利捕获,就必须依赖盖亚B箭朝前方喷火减速。”

“这,便是答案……”

黎援朝捧着陆航撕过来的草稿纸,坐到一边勤思好学的琢磨去了。

陆航跟着老师庄国栋继续研究盖亚A箭的撞月问题。

俩人讨论了一下,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在已知目标落点为诺毕尔坑、卡比厄斯坑的条件下,将弹道进行反向推理,来计算盖亚A箭的残骸在何时掉头冲向月球更合适。

一旦掉头成功,以盖亚A箭被月球引力不断加速的效果,威力相当于一颗小陨石砸下来!

但其中的变量太多,陆航跟庄国栋搜集了一些数据后,仍不够用。

只能等佳木斯、内乌肯和阿拉维这三座深空站,不断传回新的轨道根数,来更精确的制导盖亚A箭的去向。

晚上十二点,值夜班的测控团队过来接替工作,陆航被庄教授拍拍肩膀,便也跟着黎援朝回去休息了。

【T+31:30:00】

第二天晚上九点。

“这里是钓鱼台控制中心,距离任务启动已经过去31小时30分钟。”

“根据雷达飞行路径图可以看到,登月组合体已经飞离地球21万公里,速度降到了5200km/h,已经是相当慢了。”

“刚刚我们采访了胡总指挥,大概再有62小时,组合体将会进入月球影响范围……”

总台的赵忠详老师和李娟老师,仍在兢兢业业的主持着电视直播。

尽管最令人心潮澎湃的点火发射,已经过去三十多小时,距离登月也还有一段时间,但每天的观众人数仍有数百万计。

陆航协助庄教授,又把月震计划的轨道推动了一些进展。

但还是无法明确盖亚A箭的残骸,究竟该在什么位置转弯。

因为已知的轨道数据还不够,他们需要三座深空站的雷达提供更多观测结果,来完善盖亚A的轨道。

然而即使是口径超过五十米的雷达,搜索盖亚A箭的残骸仍然有些费力。

因为火箭上安装的追踪系统,是比较落后的锁相回路天线。

只有登月舱和玛雅舱两艘飞船,才安装了更先进的S波段多普勒频移天线。

锁相回路天线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甚至连一毫瓦的功率都不到,传递到宇宙中就像一盏行将熄灭的烛火,稍不注意就可能错过它的信号。

超级雷达捕获信号后,还要人工筛选,将里面的无线电信号跟宇宙背景噪音区分开来,相当麻烦。

因此陆航跟庄国栋,平均每隔六小时,才能收到一次盖亚A箭的实时轨道位置。

而登月舱和玛雅舱的USB天线,就先进多了。

地面雷达收听来自月球方向的无线电信号时,就像是在大街上听到一辆救护车疾驰而来。

当救护车离你很远时,它的警笛听起来沉闷又模糊;

当它朝你驶来时,警笛声会越来越响,甚至有时你想捂住耳朵;

当它从你身边掠过去后,随着距离变远,救护车的警笛声调又开始降低和变小。

根据多普勒频移原理,飞船发出的电磁波也会在宇宙中留下涟漪,它飞得越远,雷达捕获到的电磁波频率便越低。

其中又以S波段的信号最为显著,穿透力最强!

当工程师们摸清楚电磁波随距离变化的规律后,便能测量出飞船的位置。

哪怕飞船仅是在地月转移轨道偏移了几厘米,雷达也能探测到相应的变化,这是其他天线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也因此USB才会渐渐成为航天御用频段。

【T+65:40:00】

任务时间第2天第17小时第40分钟。

时间来到7月19日早上7点10分。

“登月组合体距离地球31.4万公里处,距离月球6.6万公里。根据遥测数据,他们已成功进入月球的希尔球范围!”

“飞行速度降至3000km/h,接下来他们将在月球引力主导下,开始加速……”

测控团队的导航组成员,已经在紧锣密鼓的核算进入月球轨道的时间了。

控制中心的模拟动画中,可以看到登月组合体正有规律的自转着,像个陀螺一样,大约每隔20分钟完成一圈。

很快,计算组就拿出了一份方案,跑到二楼交给胡宗衍和几位院士审阅。

这份方案得到了认可,并通过佳木斯的深空站上传给王志跃和方国俊:

“进入月球轨道的点火时间为T+77小时50分钟,也就是12小时10分钟之后。”

“届时盖亚B箭将进行连续五分钟的喷气减速,速度降至6050km/h方能被月球引力捕获。”

“随后,盖亚B箭分离并送往日心轨道,登月舱和玛雅舱的两舱组合体进入月表100×300公里的椭圆轨道……”

两名宇航员收到消息后,便准备结束今天的工作,躺下休息了。

他们要为进入十二小时后的月球轨道养精蓄锐。

陆航和庄国栋各自捧着一杯浓茶,准备鏖战一宿了。

如果计算无误的话,盖亚A箭的残骸,也会在十二小时后抵达月球轨道。

由于无法减速,它的速度将超过8000km/h,相对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来说相当大了。

以盖亚A箭的残骸重量,这样的速度撞击月球,差不多能产生1吨TNT爆炸的效果!

陆航跟庄国栋反复讨论后,决定将此次撞击点安排在月球南极的诺毕尔坑。

他们根据残余液氧液氢的数量,以及氮气瓶容积,估算出大致的拐弯坐标后,交给了孙老总过目。

孙希济审阅后,仔细的询问:“能确保撞到诺毕尔坑,而不是其他地方吗?”

庄国栋跟陆航对视一眼,后者说:

“落点精度在1000公里内没问题,就算运气再差,也不可能掉到沙克尔顿坑和舒梅克岭的,放心吧孙总。”

孙希济合上了方案,颔首道:

“那就按这套方案执行,明早调转盖亚A箭的残骸,撞击诺毕尔坑,最好能一下子把水冰给炸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