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5章 风云暗涌,谋诛宦官
朝政日衰,大厦将倾,如残阳西垂,气息奄奄。洛阳城中,表面依旧繁华,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叫卖声、谈笑声交织一片,可暗地里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争斗一触即发。
大将军府内,雕梁画栋,朱漆大门,尽显威严。庭院中花草繁盛,绿树成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袁绍心急如焚地走进大厅,只见何进正坐在主位上,眉头紧皱,手中把玩着一块玉佩,若有所思。袁绍快步上前,双手抱拳,急切地说道:“大将军,如今宦官当道,把持朝政,他们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我大汉江山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若不早日除去这些奸佞,必将后患无穷啊!”何进抬起头,看了看袁绍,脸上露出一丝犹豫,缓缓说道:“本将军也深知宦官之害,只是此事关乎重大,太后和我弟弟何苗又坚决反对,实在让我难以抉择。”
袁绍一听,情绪更加激动,向前跨了一步,大声说道:“大将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您手握重兵,威振天下,此时不除宦官,更待何时?难道您要眼睁睁地看着我大汉江山毁在这些阉人手中吗?”何进站起身来,在大厅中来回踱步,神色凝重。他心中明白袁绍所言甚是,但一想到何太后那坚决的态度,又有些退缩。何进停下脚步,看着袁绍,无奈地说道:“本初,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容我再考虑考虑。”袁绍见何进还是犹豫不决,心中暗自着急,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暂且告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洛阳城沉浸在一片夜色之中。何太后居住的宫殿内,灯火通明,宫女们穿梭忙碌。何太后坐在凤榻之上,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凤冠,脸色阴沉。何苗站在一旁,低着头,不敢出声。何太后冷冷地说道:“大哥真是糊涂,竟然听信袁绍之言,想要诛杀宦官。他难道忘了我们何家能有今日的富贵,都是多亏了宦官们的帮助吗?”何苗连忙点头称是,说道:“太后所言极是,哥哥他一时糊涂,还望太后能出面劝阻。”何太后微微点头,说道:“明日召他进宫,定会好好劝阻与他
。”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何进接到何太后的召见,心中忐忑不安。他换上朝服,乘坐着华丽的马车,在侍卫的簇拥下前往皇宫。皇宫内,金碧辉煌,雕栏玉砌。何进来到太后的宫殿,行礼之后,静静地站在一旁。何太后看着何进,脸色一沉,说道:“哥哥最近在谋划什么,以为我不知道吗?我告诉你,宦官们对我们何家有恩,你不许动他们一根毫毛。”何进连忙跪下,说道:“太后息怒,臣也是为了大汉江山着想。宦官们胡作非为,天下人都对他们恨之入骨,若不加以惩治,恐怕会引起民愤。”何太后冷哼一声,说道:“民愤?哥哥净拿这些话来吓唬哀家。我看你是被袁绍那厮给迷惑了,哥哥忘了,我们何家能有今天的地位,靠的是什么。”何进低着头,不敢反驳,心中却暗暗叫苦。
从皇宫出来后,何进心情沉重,他深知想要诛杀宦官,阻力重重。回到大将军府,何进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陷入了沉思。突然,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既然无法得到太后和何苗的支持,那不如借助外部势力来给太后施压。想到这里,何进立刻叫来自己的僚属王匡和卫汛。王匡和卫汛匆匆赶来,何进看着他们,说道:“你们二人都是泰山人,我命你们即刻回到泰山郡,招募兵马,以备不时之需。”王匡和卫汛领命而去,他们快马加鞭,离开了洛阳城。一路上,尘土飞扬,百姓们纷纷侧目。
与此同时,何进又派人前往河东郡,通知正在那里驻扎的董卓,让他立即起兵赶赴洛阳。董卓接到通知后,心中大喜,他早就对洛阳城的繁华和权力垂涎三尺。董卓身披黑色披风,站在军营中,看着自己的5000精兵,眼神中透露出兴奋与野心。他大声说道:“兄弟们,机会来了!我们马上出发,赶赴洛阳,去建功立业!”士兵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昂。军旗烈烈,马蹄声阵阵,董卓率领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向洛阳进发。
何进又召来东郡太守桥瑁,让他开始屯兵。此时,吴猛都尉丁原和吕布率领数千人正屯兵河内郡。何进派人去通知他们,让他们焚烧黄河的孟津渡口,以向何太后施压。丁原和吕布接到命令后,立刻行动起来。孟津渡口,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滚滚浓烟升腾而起,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燃烧声,百姓们惊恐万分,四处逃窜。洛阳城中的百姓看到这冲天的火光,人心惶惶,纷纷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何进站在大将军府的高楼上,望着那冲天的火光,心中五味杂陈。他期待着何太后能改变主意,同意他诛杀宦官的计划,但又担心事情会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此时的洛阳城,就像一个即将被点燃的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乱。而何进,正站在这场风暴的中心,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着整个东汉王朝的命运。
随着董卓的军队不断逼近,洛阳城的气氛愈发紧张。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纷纷,对即将到来的局势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城中的达官贵人也都纷纷紧闭家门,不敢轻易外出,生怕卷入这场政治漩涡之中。何进的大将军府,更是门庭若市,前来拜访的官员络绎不绝,他们或是为何进出谋划策,或是来探听消息。何进整日忙碌于应付这些事务,身心俱疲,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何进的内心也在不断地挣扎。他一方面想着要为诛杀宦官,成为大汉背后的实际掌舵人;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行动会引发更大的混乱,危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在决策时变得犹豫不决,错失了许多良机。而袁绍,依然在一旁不停地劝说何进,希望他能尽快下定决心,采取行动。袁绍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何进再这样拖延下去,不仅诛杀宦官的计划会落空,还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一天,袁绍再次来到大将军府,见到何进后,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的焦急,大声说道:“大将军,如今局势已经十分危急,董卓的军队马上就要到洛阳了。您若再不做出决定,等宦官们有所防备,我们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何进皱着眉头,说道:“我又何尝不知道呢?只是太后那边……”袁绍打断他的话,说道:“太后那边我们可以再想办法,但现在关键是要先掌握主动权。您应该立刻集结军队,做好应变的准备。”何进沉思片刻,说道:“好吧,我这就下令集结军队。但此事还需谨慎行事,切不可打草惊蛇。”
于是,何进开始秘密集结军队,加强洛阳城的防御。他命令士兵们日夜巡逻,防止宦官们的突然狗急跳墙。同时,他也在等待着何太后的态度转变,希望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然而,何太后却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对何进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她再次召来何进,严厉地斥责了他一番,并警告他不许再轻举妄动。何进无奈,只能再次陷入了困境之中。
此时,董卓的军队已经到达了渑池,距离洛阳城越来越近。洛阳城的百姓们更加恐慌,纷纷收拾行囊,准备逃离这座即将陷入战乱的城市。而何进,面对这日益严峻的局势,心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是继续坚持诛杀宦官的计划,还是听从太后的命令,放弃行动。在这关键时刻,何进的每一个念头,都在决定着东汉王朝的未来走向,而他的内心,也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