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书屋之历史轨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在那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天下众多饱学之士纷至沓来。这里,是思想的熔炉,是智慧的战场,各派学说在此交锋碰撞,绽放出绚烂夺目的光芒。

有你书屋,隐匿于时空的缝隙之间,宛如一座神秘的孤岛,承载着守护历史轨迹的重任。守卷人翁劫厉,正沉浸在日常对书屋古籍的整理与研究之中。他身形挺拔,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能洞悉书中每一个隐藏的奥秘。一头乌黑的长发随意束起,身着一袭古朴长袍,更添几分儒雅气质。

就在翁劫厉轻轻翻开一本记载着上古奇闻的古籍时,书屋中陡然泛起一阵奇异的涟漪。原本静谧的空间,瞬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搅动,书架上的书籍开始微微颤动,发出簌簌声响。翁劫厉心中一惊,多年守护书屋的经验告诉他,这绝非寻常变故。他迅速合上古籍,目光如电般扫向书屋的核心区域——那隐藏在书架之后的「寰宇星图」。

只见星图上,代表战国时代的那片区域,正闪烁着诡异的光芒,光芒如蛇般蜿蜒游走,仿佛在预示着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翁劫厉深知,这是时空波动异常的强烈信号,意味着历史的轨迹极有可能正在遭受某种强大力量的扭曲。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快步走向书屋深处的时空通道。时空通道宛如一个深邃的漩涡,内部流光溢彩,各种绚烂的光芒交织缠绕,仿佛在诉说着不同时空的故事。翁劫厉深吸一口气,踏入其中。刹那间,他只感觉身体仿佛被无数股力量同时拉扯,眼前光影飞速变幻,耳边传来一阵尖锐的呼啸声。当翁劫厉再次脚踏实地时,眼前已然是一片热闹非凡却又透着紧张气息的场景。他身处稷下学宫的一处宽阔广场之上,周围人山人海,众多学子簇拥在一起,正激烈地争论着什么。广场中央,两位学者正站在高台之上,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其中一位身着儒家服饰,峨冠博带,神色庄重。他双手抱胸,大声说道:“天命不可违,世间万物皆由上天注定,此乃天理循环,不可更改。我等只需顺应天命,恪守本分,方能成就大道。”此人正是儒家学派的一位杰出弟子,自幼研习儒家经典,对“天命观”深信不疑。

对面的名家学者,身材较为矮小,但眼神犀利如鹰。他身着一袭黑色长袍,袍角绣着金色的符文,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名家学者冷笑一声,反驳道:“荒谬!若一切皆由天命,那世间何来是非对错?就如我所言,白马非马,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逻辑之理。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此乃基于严谨逻辑推导而出,绝非虚妄之言。”儒家弟子气得脸色通红,指着名家学者的鼻子说道:“你这分明是狡辩!白马怎会非马?此乃违背常理,扰乱视听。若照你这般逻辑,世间万物皆可随意定义,那岂不是天下大乱?”

随着两人激烈的辩论,周围的气氛愈发紧张。儒家与名家的学子们纷纷为各自的老师助威呐喊,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霄。而这场激烈辩论所产生的能量,正如同涟漪般在空气中扩散开来,逐渐影响到周围的时空。翁劫厉敏锐地察觉到,时空的波动正是源于这场激烈的思想交锋。

他皱起眉头,心中暗自思忖:“这儒家的‘天命观’与名家的‘逻辑悖论’,看似只是学术之争,实则引发了如此强烈的时空震荡。若不及时阻止,后果不堪设想。”翁劫厉深知,历史的轨迹一旦被严重扭曲,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时代的崩塌。

翁劫厉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他必须尽快采取行动,阻止这场可能引发时空灾难的辩论。他拨开人群,朝着高台大步走去。然而,周围的学子们沉浸在激烈的争论之中,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靠近。就在翁劫厉快要走到高台时,突然,一股强大的能量波动从辩论的中心爆发而出。这股能量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四周席卷而来。周围的学子们毫无防备,被这股能量冲得东倒西歪,尖叫声、呼喊声顿时响成一片。翁劫厉见状,急忙运转自身的力量,在身前形成一道透明的护盾。能量洪流撞击在护盾上,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护盾表面泛起层层涟漪,但翁劫厉咬紧牙关,死死顶住,才没有被这股强大的力量击退。待能量洪流稍稍减弱,翁劫厉加快脚步,一跃而上,登上了高台。他站在两位学者中间,大声说道:“二位暂且停手!你们的辩论已引发了时空的异常波动,若继续下去,将会给整个战国时代带来灭顶之灾!”儒家和名家的两位学者正辩得面红耳赤,突然被翁劫厉打断,心中不禁有些恼怒。儒家弟子皱着眉头,上下打量着翁劫厉,说道:“你是何人?竟敢在此胡言乱语。我等辩论,不过是学术交流,又怎会引发什么时空灾难?简直荒谬至极!”名家学者也冷笑道:“就是,你这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小子,莫要在这里危言耸听。我等所探讨的,皆是关乎天地至理的学问,岂是你能理解的?”周围的学子们也纷纷附和,对翁劫厉投来质疑和不满的目光。翁劫厉深知,要让这些人相信自己并非易事,但此时情况紧急,他顾不上许多,只能尽量解释清楚。

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各位,我来自一个超越时空的神秘之地,肩负着守护历史轨迹的重任。你们的辩论所产生的能量,已经对时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若不及时停止,时空将会出现裂痕,各种灾难将会接踵而至,到那时,不仅是稷下学宫,整个战国时代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然而,众人对他的话依旧半信半疑。儒家弟子不屑地说道:“哼,你说的这些,简直闻所未闻。我们在此辩论多年,从未出现过你所说的情况。你若拿不出确凿证据,休怪我们将你轰下台去!”就在翁劫厉不知该如何是好之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光芒。光芒如同一把利剑,直直地插入地面,在广场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散发着诡异光芒的漩涡。漩涡中不断传出阵阵低沉的轰鸣声,仿佛有一头沉睡的巨兽正在苏醒。众人见状,顿时惊恐万分,纷纷向后退去。翁劫厉趁机说道:“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时空开始紊乱的征兆!若再不停止这场辩论,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如此诡异的景象,众人心中的疑虑终于开始动摇。儒家和名家的两位学者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对视一眼,暂时停止了争论。但他们心中依旧充满了困惑和不甘,不明白一场普通的学术辩论为何会引发如此可怕的后果。翁劫厉见众人终于冷静下来,心中稍感欣慰。但他知道,要彻底解决这场危机,还需要让大家真正理解时空的奥秘以及他们辩论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他看着台下惊恐的众人,缓缓说道:“各位,战国时代是历史长河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每一种思想、每一次辩论,都可能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天命观’和名家的‘逻辑悖论’,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但当两种强大的思想相互碰撞,产生的能量超出了时空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引发灾难。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我们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众人听了翁劫厉的话,陷入了沉思。此时,天空中的奇异光芒愈发强烈,漩涡也在不断扩大,仿佛在催促着他们尽快做出决定。翁劫厉深知时间紧迫,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一个既能平息这场辩论,又能修复时空裂痕的办法。

他的脑海中飞速闪过各种知识和方法,突然,他想起了《墨经》中的光学原理。《墨经》作为墨家的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智慧。他心想,或许可以利用《墨经》中的原理,制造出一种能够将思想交锋具象化的仪器,让众人更直观地看到辩论所产生的能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翁劫厉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说道:“各位,我有一个办法,或许可以解决当前的危机。但这个办法需要大家的共同协助,不知各位是否愿意相信我?”众人面面相觑,经过短暂的沉默后,儒家弟子率先说道:“事到如今,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我们愿意听你的安排。”其他学子也纷纷点头,表示愿意配合。翁劫厉心中一喜,他立刻开始分配任务。他让墨家学子去准备制造仪器所需的材料,同时向他们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和《墨经》中相关光学原理的应用。墨家学子向来以心灵手巧、善于钻研著称,他们听了翁劫厉的讲述后,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纷纷行动起来。与此同时,翁劫厉又安排儒家和名家的学子们,收集周围因时空紊乱而产生的异常能量样本,以便更好地了解这场危机的本质。其他学派的学子们也主动帮忙,有的负责维持现场秩序,防止恐慌进一步蔓延;有的则四处寻找可能对解决危机有帮助的线索和资料。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天空中的时空漩涡却在不断加剧,周围的时空扭曲现象也愈发严重。一些建筑物开始出现裂缝,地面也不时地颤抖,仿佛整个世界都即将分崩离析。翁劫厉心急如焚,他不断催促着众人加快速度。他深知,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不能在时空彻底崩溃之前制造出仪器并找到解决办法,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仪器所需的材料终于准备齐全。墨家学子们在翁劫厉的指导下,开始紧张地组装仪器。他们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将一块块零件拼接在一起,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迅速。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外形奇特的仪器终于呈现在众人面前。这个仪器由青铜打造而成,主体部分是一个圆形的镜面,镜面周围镶嵌着各种宝石,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镜面上刻满了复杂的符文和图案,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仪器下方是一个由齿轮和链条组成的装置,通过手动转动可以调节镜面的角度和焦距。

翁劫厉看着这个凝聚着众人心血的仪器,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个仪器将是他们能否化解危机的关键。他走上前,轻轻转动仪器下方的齿轮,调整好镜面的角度。然后,他将收集到的异常能量样本放置在仪器的特定位置上。

随着能量样本与仪器的接触,仪器开始发出一阵嗡嗡声,镜面也逐渐亮起光芒。光芒越来越强,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光幕,悬浮在众人面前。光幕中,出现了儒家“天命观”和名家“逻辑悖论”相互碰撞的场景。众人惊讶地看到,代表两种思想的能量体在空中激烈交锋,释放出强大的能量波动,每一次碰撞都引发一阵强烈的震荡,仿佛要将整个光幕撕裂。

看到这一幕,众人终于意识到这场辩论的严重性。儒家和名家的两位学者更是面露羞愧之色,他们没想到自己的争论竟然引发了如此可怕的后果。

翁劫厉看着众人,严肃地说道:“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危机。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让这两种思想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平衡,才能修复时空裂痕,化解这场灾难。”

然而,要让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相互融合,谈何容易。众人陷入了沉思,一时间,广场上安静得只剩下仪器发出的嗡嗡声和时空漩涡传来的轰鸣声。

就在众人感到一筹莫展之时,一位年轻的学子突然站了出来。他是儒家学派中一位颇具才华的弟子,平日里对各家学说都有深入的研究。他说道:“或许我们可以从两种思想的根源入手,寻找它们的共通之处。儒家的‘天命观’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而名家的‘逻辑悖论’则注重对事物本质的思考。也许,我们可以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两者相互补充,而非相互对立。”

众人听了他的话,眼前一亮。翁劫厉心中也暗自赞叹,觉得这个思路或许可行。于是,大家围绕着这个想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下,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逐渐成形。然而,要将这个方案付诸实践,还需要面对诸多挑战。此时,天空中的时空漩涡已经扩大到了极致,周围的时空扭曲几乎让一切都变得扭曲变形。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即将降临。翁劫厉深知,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在最后的时刻拯救这个岌岌可危的时代。

翁劫厉刚一现身于稷下学宫,便仿佛凭空闯入了一场激烈风暴的中心。周围的一切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如利箭般齐刷刷地射向他。身着宽袍大袖、峨冠博带的儒家学子,神色庄重,眼神中透着对正统观念捍卫的坚毅;而那些名家之士,眼神灵动狡黠,一袭素色长袍更显其洒脱不羁,此刻却也带着审视与警惕。

“你是何人?怎会如此突兀地出现在我稷下学宫!”一位年长的儒家学者,手持竹简,向前踏出一步,高声质问道。他身形微胖,面色红润,胡须打理得整整齐齐,眼中满是对翁劫厉这个不速之客的不满。

翁劫厉心中暗忖,这战国时期的人们戒备心果然极强。他赶忙拱手作揖,态度诚恳地说道:“诸位前辈、同仁,在下翁劫厉,来自……来自远方。实不相瞒,此次前来,是因感受到此地有异常强大的能量波动,此波动恐会引发大祸,危及天下。而这波动正是源于诸位的辩论,还望诸位能暂且停一停。”此言一出,如同在热油中滴入了水珠,瞬间炸开了锅。“荒谬!我等在这稷下学宫辩论学术,向来如此,岂会引发什么大祸!”一名年轻气盛的儒家学子,剑眉竖起,大声反驳道。他腰间佩剑,身姿挺拔,一脸的不屑与愤慨。

名家的一位辩者冷笑一声,接口道:“哼,看你这打扮稀奇古怪,来历不明,莫不是害怕我等辩术,故意编造这等荒诞之言,妄图扰乱我等思绪!”他手摇折扇,嘴角挂着一丝嘲讽的笑意。翁劫厉无奈地叹了口气,深知想要让这些固执己见的学者们相信自己并非易事。但时空的波动愈发强烈,他没时间慢慢解释。此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从人群中缓缓走出。他目光深邃,面容和蔼,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长袍,手持一根竹杖。众人见他出来,纷纷行礼,称呼他为“荀夫子”。翁劫厉心中一动,猜测这位或许就是荀子。荀子打量了翁劫厉一番,缓缓说道:“年轻人,你既说这辩论会引发大祸,可否详细道来?我等虽各执己见,但并非不讲道理之人。若你能说得有理有据,我等再做定夺不迟。”翁劫厉心中一喜,赶忙说道:“荀夫子,诸位有所不知。这世间万物,皆处于一个宏大的秩序之中,时空亦不例外。如今诸位的辩论,所产生的思想碰撞之能量,已扰乱了时空的稳定。若任由其发展,时空恐会出现震荡,届时,不仅这稷下学宫,整个天下的历史轨迹都将被改写,无数生灵涂炭。”

然而,他的这番解释,并未让众人信服。“时空震荡?历史改写?简直是无稽之谈!我等探讨的是学术真理,怎能与你所说的这些虚无缥缈之事扯上关系!”儒家的另一位学者,用力挥动着手中的竹简,激动地说道。名家的一位代表人物也站出来,振振有词地说道:“按照你的说法,那世间一切言语辩论皆不可为?我等名家以辩术探寻世间真理,难道这也有错?”翁劫厉正欲再次解释,却感觉到周围的时空波动愈发强烈。远处的天空中,隐隐出现了一些扭曲的光影,如同水面上泛起的涟漪,不断扩散开来。众人也察觉到了这异常的景象,纷纷抬头望向天空,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安。

“看,那是什么!”一名学子惊恐地指着天空喊道。“这……这难道真如你所说,是辩论引发的后果?”之前那位反驳翁劫厉的年轻儒家学子,此刻声音也有些颤抖。就在这时,一阵狂风席卷而来,吹得众人衣袂猎猎作响。狂风中,似乎夹杂着一些奇怪的声音,仿佛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嘶吼。翁劫厉心中暗叫不好,这是时空震荡加剧的表现。

“诸位,没时间解释了!当务之急,是停止辩论,想办法稳定时空!”翁劫厉大声喊道。

然而,就在此时,儒家和名家的学者们不知是出于惯性,还是心中仍不服气,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辩论。

“天命不可违,这是千古不变之理,岂是你们几句诡辩就能推翻的!”儒家学者涨红了脸,大声争辩道。

“所谓天命,不过是你们为了束缚人心所编造的借口,世间万物皆可通过逻辑推理来论证,哪有什么注定之事!”名家辩者也毫不示弱,针锋相对地回应。

随着他们的辩论,时空的扭曲愈发严重。学宫的地面开始出现裂缝,裂缝中透出诡异的光芒。周围的建筑也开始摇晃,瓦片纷纷掉落。一些年轻的学子们吓得脸色苍白,四处逃窜。

翁劫厉心急如焚,他深知这样下去,局面将彻底失控。他环顾四周,试图寻找一种方法来强行停止这场辩论。突然,他看到了学宫中央的一座高台,那是平日里学子们发表言论、进行辩论的地方。

翁劫厉心中一动,他拼尽全力,朝着高台冲去。在他奔跑的过程中,不断有石块和瓦片从上方掉落,他左躲右闪,终于成功登上了高台。“诸位,请听我说!”翁劫厉站在高台上,大声呼喊。然而,下方的辩论声和周围的嘈杂声太大,他的声音很快被淹没。翁劫厉咬咬牙,从怀中掏出了一件在有你书屋中得到的特殊道具——共鸣玉。这共鸣玉能够放大声音,并且带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他将共鸣玉高高举起,注入自己的力量。瞬间,一阵洪亮而又充满威严的声音传遍了整个稷下学宫:“够了!都停下!”这声音如同洪钟般响彻四周,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下方的众人只感觉心中一震,不由自主地停止了辩论,纷纷将目光投向高台上的翁劫厉。

“诸位,我理解大家对于学术的执着与追求,但此刻,我们面临的是一场关乎天下存亡的危机。时空震荡已经开始,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行动,整个世界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恳请大家,暂时放下分歧,携手应对眼前的危机。”翁劫厉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诚恳地说道。

台下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陷入了沉默。刚刚那番激烈的辩论,让他们都有些头脑发热,此刻在翁劫厉的劝说下,渐渐冷静了下来。

荀子再次走出人群,他看着高台上的翁劫厉,又看了看周围混乱的场景,沉思片刻后说道:“年轻人,你所说之事太过离奇,我等虽难以完全相信,但眼前这异常景象却是事实。老夫认为,不妨暂且听他所言,看看是否有解决之法。”

有了荀子的表态,众人的态度也有所松动。

“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做?”一位名家的老者皱着眉头问道。翁劫厉心中一喜,赶忙说道:“首先,我们要停止一切可能加剧时空波动的行为,也就是停止辩论。然后,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稳定时空的能量。我在来的路上,了解到墨家对于机关术和物理原理颇有研究,或许我们可以与墨家学子合作,共同寻找解决之道。”此时,人群中走出几位墨家学子。他们身着黑色短衣,腰束皮带,神色沉稳。其中一位领头的说道:“我等墨家,向来以兼爱非攻为理念,愿意为解决这场危机出一份力。只是,这稳定时空能量之事,极为复杂,我等也并无十足把握。”翁劫厉点点头,说道:“事到如今,我们只能一试。我知晓《墨经》中记载了许多光学、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灵感。”于是,在翁劫厉的牵头下,儒家、名家和墨家的学子们暂时放下了分歧,开始共同商讨应对之策。他们在学宫中找了一处相对安全的地方,围坐在一起,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时空的震荡并未给他们太多时间。就在众人讨论之际,又一阵强烈的震动袭来。这一次,学宫的一面墙壁轰然倒塌,扬起一片尘土。“不好,时空震荡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必须加快速度!”翁劫厉焦急地说道。

墨家学子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工具和图纸,开始研究利用《墨经》中的原理制造一些能够稳定时空能量的装置。儒家学子则凭借自己对经典的理解,试图从哲学层面找到稳定时空的方法。名家学子们发挥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梳理着整个事件的因果关系,希望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翁劫厉穿梭于众人之间,不断提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他深知,这场与时空危机的赛跑,每一秒都至关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墨家学子们终于有了一些进展。他们设计出了一种利用光学反射原理来引导和分散时空能量的装置草图。

“按照这个设计,我们可以制造出一个能量反射阵,将时空裂缝中溢出的能量反射回去,从而减轻时空的压力。”墨家领头的学子指着草图说道。

“但这需要大量的材料,而且制造过程也极为复杂,我们时间紧迫,恐怕……”另一位墨家学子面露难色。

“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要试一试!”翁劫厉坚定地说道。“大家分头行动,寻找所需材料,我来协助你们制造。”

于是,众人纷纷行动起来。儒家学子们利用自己在学宫中的人脉,四处搜集材料;名家学子们则负责计算装置的各项参数,确保其准确性;墨家学子和翁劫厉则全身心投入到装置的制造中。

在紧张的制造过程中,时空震荡依旧不断来袭。每一次震动,都仿佛是对他们努力的考验。有好几次,制造到一半的装置都险些因为震动而损坏,但众人毫不气馁,一次次地修复,继续投入工作。

终于,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能量反射阵制造完成。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装置,由许多精密的镜片和机关组成,散发着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好了,现在我们将它搬到时空裂缝附近,启动装置!”翁劫厉大声说道。

众人齐心协力,将能量反射阵搬到了时空裂缝最为严重的地方。墨家学子们按照预定的程序,启动了装置。

只见装置上的镜片开始快速转动,反射出一道道奇异的光芒。这些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光幕,缓缓朝着时空裂缝延伸而去。然而,就在光幕即将接触到时空裂缝的时候,一股强大的反作用力从裂缝中传来,光幕瞬间被震得粉碎,能量反射阵也剧烈摇晃起来。“不好!这时空裂缝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强大!”墨家领头的学子脸色苍白地说道。众人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难道他们的努力就要这样白费了吗?翁劫厉看着摇摇欲坠的能量反射阵,心中充满了不甘。“大家不要放弃!我们再想想办法!一定还有其他的途径可以稳定时空!”翁劫厉大声鼓励着众人。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荀子突然开口说道:“或许,我们可以从人心入手。这场危机因辩论而起,若能让大家真正放下分歧,达成内心的和谐,说不定能平息这股混乱的能量。”翁劫厉心中一动,觉得荀子的话颇有道理。“荀夫子所言极是!或许我们可以举行一场和解仪式,让儒家和名家真正敞开心扉,相互理解。”

于是,在翁劫厉和荀子的组织下,一场特别的和解仪式在稷下学宫举行。儒家和名家的学者们纷纷走上前,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对方学术观点的尊重和理解。

“我等虽观点不同,但皆是为了探寻真理,不应因此而争得你死我活。”儒家的一位长者说道。

“是啊,此次经历,让我明白,不同的观点并非水火不容,反而可以相互启发。”名家的代表人物也感慨地说道。随着众人内心的和解,一股奇妙的力量在学宫中弥漫开来。原本剧烈震荡的时空,仿佛也感受到了这股和谐的气息,渐渐平静了下来。时空裂缝开始慢慢合拢,奇异的光芒也逐渐消失。

终于,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这场由辩论引发的时空危机暂时得到了平息。稷下学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经历了这场风波,儒家、名家和墨家的学子们之间,多了一份理解与团结。

翁劫厉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只是他守护历史轨迹的漫长旅程中的一站,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但此刻,他为自己能够与众人一起化解这场危机而感到欣慰。

在与众人告别后,翁劫厉通过时空通道回到了有你书屋。他知道,下一次时空的波动出现时,他又将踏上新的冒险之旅,继续守护这纷繁复杂的历史轨迹。

翁劫厉在稷下学宫心急如焚,儒家与名家的辩论已如脱缰野马,引发的时空波动越来越强烈,再不加以制止,整个战国时空都将面临坍塌的风险。他深知,必须尽快找到一个能让双方冷静下来,并化解矛盾的办法。而这个办法,或许就藏在墨家的《墨经》之中。

翁劫厉听闻墨家在稷下学宫也设有讲学之处,赶忙朝着那个方向奔去。一路上,他看到众多学子簇拥在辩论场地周围,个个神情激动,或为儒家的“天命观”叫好,或对名家的“逻辑悖论”赞不绝口。这些思想的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如同一股无形的风暴,让空气都为之震颤。终于,翁劫厉找到了墨家的讲学之所。此处摆放着各种奇特的机关器械,几名身着朴素麻衣的墨家子弟正围坐在一起,探讨着什么。翁劫厉未及多想,径直走上前去,向他们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

“诸位,如今儒家与名家的辩论已引发时空动荡,若不尽快阻止,后果不堪设想。我听闻墨家对光学、力学等诸多原理深有研究,不知可否借助《墨经》之力,制造出一件能让双方思想交锋具象化的器物,以便更好地解决争端?”翁劫厉言辞恳切地说道。

墨家子弟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位年纪稍长,面容坚毅的子弟站了出来,他名叫墨羽,是这一代墨家学子中的佼佼者。墨羽打量了翁劫厉一番,说道:“先生所言之事,闻所未闻。但墨家向来以兼爱、非攻为理念,若能平息这场纷争,我等自当尽力。只是,制造如此器物,谈何容易,需集齐诸多材料,还需精准计算,稍有差错,便会前功尽弃。”

翁劫厉心中一喜,连忙说道:“还请墨兄明示所需材料,在下定会全力寻找。如今时间紧迫,还望墨家诸位能与我一同努力。”墨羽沉思片刻,说道:“制造这‘辩术显形仪’,需用到昆山之玉、琅琊之铜,以及蕴含特殊能量的黑曜石。此外,还需用一种名为‘灵犀草’的植物汁液来调和仪器内部的能量。只是这‘灵犀草’生长在极寒之地,采集极为困难。”翁劫厉没有丝毫犹豫,说道:“昆山之玉、琅琊之铜,我可凭借特殊手段获取。这‘灵犀草’,还请墨兄告知具体位置,我即刻出发。”墨羽见翁劫厉如此坚定,心中不禁对他多了几分信任。他详细地向翁劫厉描述了“灵犀草”的生长环境和特征,以及采集时需注意的事项。翁劫厉不敢耽搁,利用书屋赋予他的特殊能力,瞬间消失在原地,前往寻找昆山之玉和琅琊之铜。凭借着对时空的熟悉,他很快便找到了这两种材料。只见那昆山之玉温润而有光泽,仿佛蕴含着天地间的灵气;琅琊之铜质地坚硬,表面闪烁着神秘的金属光芒。

随后,翁劫厉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极寒之地。这里冰天雪地,狂风呼啸,气温极低,每呼出一口气,瞬间便结成冰晶。翁劫厉艰难地在冰原上前行,四处寻找着“灵犀草”的踪迹。

在一处陡峭的冰崖下,翁劫厉终于发现了几株“灵犀草”。它们纤细而坚韧,叶片呈现出淡淡的蓝色,在冰天雪地中显得格外醒目。翁劫厉小心翼翼地靠近,按照墨羽所说的方法,用特制的工具采集了“灵犀草”的汁液,并将其妥善保存。

带着采集到的材料,翁劫厉返回了稷下学宫。墨家子弟们看到他顺利归来,都不禁露出敬佩的目光。接下来,便是制造“辩术显形仪”的关键环节。

墨羽带领着墨家子弟们,在一间密室中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先将琅琊之铜融化,倒入精心制作的模具中,铸造出仪器的外壳。这外壳呈八角形,每一个角都雕刻着复杂的纹路,蕴含着墨家独特的哲学思想。随后,他们将昆山之玉镶嵌在仪器的各个关键部位,利用玉石的特殊属性来引导和汇聚能量。而黑曜石则被放置在仪器的核心位置,作为储存和释放能量的关键部件。在仪器初具雏形后,墨羽小心翼翼地将“灵犀草”的汁液滴入其中。汁液刚一接触仪器,便散发出一阵柔和的蓝光,整个仪器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一般,微微颤动起来。然而,制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他们试图将各种能量进行融合时,仪器突然发出一阵剧烈的震动,一股强大的能量反噬而出。墨家子弟们纷纷被震倒在地,翁劫厉也险些受伤。“不好,能量的融合出现了问题。看来我们对各种材料的属性和比例把握得还不够精准。”墨羽皱着眉头说道。

翁劫厉站起身来,看着有些沮丧的墨家子弟们,鼓励道:“诸位莫要灰心,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只是一个小挫折,相信凭借大家的智慧,一定能够解决问题。”

于是,墨家子弟们重新振作起来,对仪器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分析。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墨家典籍,对各种材料的属性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经过反复的试验和调整,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

原来,在融合能量时,他们忽略了玉石和黑曜石之间的一种微妙的能量排斥现象。找到了问题根源后,墨羽和翁劫厉一起对仪器进行了最后的调整。他们通过改变玉石的摆放角度和黑曜石的能量输入方式,成功地解决了能量排斥的问题。

当一切准备就绪,墨羽轻轻按下仪器上的启动按钮。只见仪器缓缓亮起,一道柔和的光芒从仪器中散发出来,逐渐在半空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光幕。光幕上,各种奇异的符号和光影闪烁不定,仿佛在诉说着宇宙间的奥秘。

“辩术显形仪”终于制造成功了!翁劫厉和墨家子弟们都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深知,接下来能否化解儒家与名家的纷争,就全看这台仪器的作用了。

众人带着“辩术显形仪”来到了儒家与名家辩论的场地。此时,双方的辩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言辞愈发激烈,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些肢体冲突的迹象。周围的学子们也被这种紧张的气氛所感染,情绪激动,场面几乎失控。

翁劫厉和墨家子弟们奋力挤开人群,将“辩术显形仪”放置在场地中央。翁劫厉站在仪器前,大声喊道:“诸位,请暂且停下!我等制造了这‘辩术显形仪’,可将大家的思想交锋具象化,以便更清晰地探讨问题,化解分歧。”

众人听到翁劫厉的喊话,都不禁停下手中的动作,将目光投向了这台神秘的仪器。儒家和名家的代表们也暂时收起了敌意,好奇地看着“辩术显形仪”。

墨羽走上前,向众人详细介绍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随后,他邀请儒家和名家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的观点通过特定的方式输入到仪器中。

儒家代表是一位名叫颜回渊的年轻学子,他饱读诗书,对儒家的“天命观”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走到仪器前,闭上眼睛,将自己心中对“天命观”的感悟和思考,通过意念传递给仪器。

紧接着,名家代表公孙离也走上前来。公孙离是公孙龙的得意门生,对名家的“逻辑悖论”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同样按照要求,将“逻辑悖论”的核心思想输入到仪器中。随着两人的输入,仪器上的光芒愈发强烈,光幕上的符号和光影开始迅速变幻。不一会儿,代表“天命观”和“逻辑悖论”的能量体出现在光幕上。

代表“天命观”的能量体呈现出金黄色,如同一个巨大的、散发着神圣光芒的圆盘,圆盘上刻满了古老的符文,代表着上天的意志和命运的轨迹。而代表“逻辑悖论”的能量体则是蓝色的,形状如同一个不断旋转的魔方,魔方的每一面都闪烁着复杂的逻辑线条,蕴含着无尽的思辨和矛盾。

两个能量体刚一出现,便在空中相互对峙。金黄色的“天命观”能量体率先发动攻击,一道道金色的光线从圆盘中射出,如同天罚之箭,射向蓝色的“逻辑悖论”魔方。“逻辑悖论”魔方则迅速转动起来,魔方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蓝色的护盾,将金色光线一一挡下。同时,魔方的一个角突然伸出一根尖锐的蓝色尖刺,朝着“天命观”圆盘刺去。场下的众人都被这一幕惊呆了,他们从未见过思想的交锋能够如此具象化,如此激烈。翁劫厉和墨家子弟们则紧张地盯着光幕,密切关注着能量体的每一个动作,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思想的较量,更是决定时空能否恢复稳定的关键一战。

“天命观”圆盘感受到了威胁,迅速调整姿态,圆盘的边缘出现了一圈金色的火焰,火焰如同一道道利刃,将蓝色尖刺切断。随后,圆盘猛地旋转起来,带动周围的空气形成一股金色的旋风,朝着“逻辑悖论”魔方席卷而去。“逻辑悖论”魔方毫不示弱,它的表面开始闪烁出奇异的光芒,整个魔方瞬间分解成无数个蓝色的小方块,这些小方块如同灵动的飞鸟,在金色旋风中穿梭自如,避开了旋风的攻击。紧接着,小方块们迅速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色手掌,朝着“天命观”圆盘拍去。金色旋风与蓝色手掌在空中相遇,爆发出一阵强烈的光芒和巨大的轰鸣声。光芒照亮了整个稷下学宫,轰鸣声震得众人的耳朵嗡嗡作响。能量的余波扩散开来,吹得周围的树木沙沙作响,学子们的衣袂猎猎飘动。在激烈的交锋中,代表两种思想的能量体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谁也无法轻易战胜对方。然而,正是这种激烈的对抗,让众人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两种思想的优势和局限。儒家的学子们看到“天命观”能量体在与“逻辑悖论”魔方的对抗中,虽然有着强大的力量和神圣的威严,但在面对“逻辑悖论”的灵活多变时,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们开始反思,自己所坚持的“天命观”是否过于僵化,是否忽略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而名家的学子们也意识到,“逻辑悖论”虽然充满了思辨和智慧,但在面对“天命观”所代表的宏大的宇宙秩序和道德准则时,似乎显得有些过于琐碎和虚无。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逻辑悖论”是否在追求纯粹的逻辑推理时,忽略了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和人类的情感需求。随着能量体的交锋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翁劫厉意识到,是时候引导双方寻找和解的契机了。他走上前,对着场中的能量体和众人说道:“诸位,大家请看,这两种思想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天命观’让我们敬畏自然、尊重传统,而‘逻辑悖论’则激发我们的思考,挑战我们的认知。它们并非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场下的学子们听了翁劫厉的话,都陷入了沉思。儒家和名家的代表们也不再像之前那样针锋相对,而是开始以一种更加平和、理性的态度审视对方的观点。就在这时,“辩术显形仪”突然发出一阵柔和的光芒,光芒笼罩了代表“天命观”和“逻辑悖论”的能量体。在光芒的作用下,两个能量体开始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散发着紫金色光芒的能量体。这个能量体既有着“天命观”的庄重和宏大,又有着“逻辑悖论”的灵动和思辨。

看到这一幕,场下响起了一阵惊叹声。翁劫厉知道,这场由思想辩论引发的危机,终于有了化解的希望。他看着儒家和名家的代表们,说道:“诸位,这便是融合两种思想后的力量。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启示,放下分歧,共同探讨学术,为这世间带来更多的智慧和和谐。”儒家和名家的代表们相视一笑,他们走上前,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周围的学子们也纷纷鼓掌,为这场和解而欢呼。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翁劫厉敏锐地察觉到,时空的波动虽然有所减弱,但并没有完全消失。他知道,这场危机还没有真正解除,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而接下来,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呢?翁劫厉的心中,隐隐有了一丝担忧,但他也明白,自己不能退缩,必须继续前行,守护这岌岌可危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