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隐述作集(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七 《我们的普世文明》

《我们的普世文明》是印度裔英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2002年出版的一本论文集。此书原名《作家与世界》,《我们的普世文明》是该书的后记,中译本把它作为书名。

这篇命名为《我们的普世文明》的后记,实际上是奈保尔1992年在纽约讲演的题目被中译者作为中译本书名,是别出心裁、别有意味的创新之举。它既不违反原意,又与《作家与世界》首尾呼应,在翻译界文明交往中颇有自觉的意境。我的博士研究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尚劝余是《印度翻译研究》的主编之一,我应该建议他研究这种创意现象。

《我们的普世文明》共收入20篇文章,创作时间为1962—1992年这样的大跨度时间段。按地域分,共有“印度”“非洲与大流散”和“美洲记事”三大部分。这本文集包括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的名作《拥挤不堪的奴隶营》《迈克尔·X与特立尼达黑权运动谋杀案:安宁与权力》《亚穆苏克罗的鳄鱼》和《阿根廷与伊娃·庇隆的幽灵》等。

这是一本类似报告文学体裁的写意记述型文集。它的特点是:①面向“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②深入观察、学习、理解这些国家;③聚焦于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④文笔、史识与哲理兼备,表现了强有力的叙事能力。

此书对我说来,读起来分外亲切。亚、非、拉三大洲是我早年感兴趣的领域,而印度是我在大学生时代科学研究的生长点,后来我又培养了5名印度史方面的博士研究生,其中第4位博士梅晓云教授就是奈保尔作品的中国研究者。她的有关奈保尔作品的博士学位论文发表于《文学评论》杂志,后来又于2003年以《文化无根——以V.S.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为书名,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移民文化是人类文明交往问题的主题之一。用移民文化的视角研究世界史、人类史,特别是文明交往史具有特殊的意义。奈保尔这位大作家笔下的“第三世界”,使人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类文明交往自觉化这一时代主题的特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