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香港轮船航运业研究(1840—1911)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香港轮船航运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随着香港被英国殖民,大量外资投资香港轮船航运业,直接冲击着传统木帆业,因此木帆业在随后半个世纪的发展中面临巨大的挑战。某种程度上说,香港轮船航运业的发展是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一个缩影。通过探讨香港轮船航运业的发展,可以略窥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经济入侵的一个侧面。

聂宝璋认为在西方殖民主义海外扩张史中,轮船起过重要作用。自轮船出现以后,很快就被殖民者用作掠夺手段。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哪里,哪里就会有轮船的踪迹。在中国,作为新式运输工具,轮船最先是由资本主义侵略者强行引进的,因而通过外国在华轮运势力获得扩张。不仅可以体现早期外来侵略者经济侵华的某些基本特点,而且可看到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烈的冲击。[1]同样,聂先生的观点也适用于近代香港航运史研究。

笔者认为近代香港轮船航运业的肇兴,是由于当时香港社会经济、造船技术、早期航运发展的积累等一系列因素决定的。具体而言,传统木帆船的衰落,新式航运业的兴起,造船技术的进步,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通航大大缩短了欧亚之间的航程。同时期以香港为中转站的非正当贸易与劳工大量输出,间接地促进了香港轮船航运业的发展。因此,近代香港轮船航运业的肇兴是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与自然地理因素、港口配套设施建设等均有密切关系,这些都是促进香港航运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香港航运业的发展是近代新式航运与传统木帆船展开的一场激烈碰撞与交锋,可以说是近代交通工具发展史中现代与传统之间博弈的一个缩影。[2]香港转口港时期,主要是指1860—1950年,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香港逐渐向转口港地位确立的过程。一般以1900年为界限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香港转口港的发展缘由,第二阶段是香港转口港确立的历程。学界对于香港轮船航运业的发展研究不是很多[3],大部分著作只是或多或少提到香港航运业,张俊义则对转口港时期第二阶段的香港航运业发展作全面的爬梳,而毛立坤主要研究晚清时期香港转口贸易的情形。因此实有必要系统对近代早期香港航运业的发展缘由作全面考察。本章拟从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展开对近代香港轮船航运业发展的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