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经典评注丛书:《小儿药证直诀》评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重刊本周学海序

【原文】

学海初读武英殿聚珍本《小儿药证真诀》一书,仰见圣天子抚育至德,被及萌芽。岂第宣圣少怀之义,而当日诸臣搜采之勤,亦可谓能上体皇仁而不遗余力者矣,急将付梓,以广其传。庶几薄海呱呱[1],脱于夭枉,亦儒生穷居草野,宣布德意,上酬高厚之一端也。

旋复于书肆得所为仿宋刻者,其次第颇异,而后附有阎孝忠《小儿方》、董汲《斑疹方》各一卷。夫当诸臣搜采之日,天下藏书之家,莫不争献秘笈[2],卒未得是书真本,而今乃复见于世,岂非古人精气有不可磨灭者与?!是与书原刻,阎名作孝忠,真诀作直诀,今未敢易也。聚珍本往往有阎氏方论误入钱书者,今依宋本则各得其所矣。其药味分量,间有不同,今各注于本方之末,至《薛氏医案》本,已为薛氏所乱,不足引证云。

光绪十七年辛卯长夏内阁中书[3]周学海谨记

【校注】

[1]庶几薄海呱呱(gūgū):庶几,希望、但愿;薄海本指靠近海边,后泛指海内广大地区;呱呱,形容小儿哭声。全句意为希望避免天下的孩子因病啼哭。

[2]秘笈:笈,竹制书箱。秘笈指秘而不传的典籍。

[3]内阁中书:官名。在内阁中置中书若干人,其中有掌管编修、缮写的官员。

【评议】

这是周学海重刊《小儿药证直诀》时写的序言。说明当时有武英殿聚珍本《小儿药证真诀》在民间流传。后来又在书店上发现有仿宋本,名《小儿药证直诀》,其编次顺序与聚珍本明显不同,书后附有阎季忠《小儿方》、董汲《斑疹方》各一卷。于是将武英殿聚珍版和仿宋本相互校对,将书名“真诀”改作“直诀”,“阎孝忠”改作“阎季忠”。同时指出武英殿聚珍本有阎氏方论误入《小儿药证直诀》中,药味分量亦有些不同,均一一注于方末。

《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现存版本主要有仿宋本、聚珍本、互校本三种。

仿宋本是照宋本影刻,现有清康熙起秀堂本、光绪年间重刻本等。聚珍本是武英殿聚珍本,由清代纪昀等人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出,在编撰《四库全书》过程中先行刊印,名《小儿药证真决》。

互校本是周学海取仿宋本与聚珍本互校后重刻版本,保留了宋本原貌,又作了校刊,所以比较完善。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此校刊本印行,是目前流行的版本。本次评注也以此版本为底本。

由于该书以口诀语言记述,言简意赅,故自明代以后,后人屡加注释。历代注本有明代熊宗立《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薛己《校注钱氏小儿直诀》,民国时张骥《小儿药证直诀注》和张寿颐《小儿药证直诀笺正》等。

熊注本是将《小儿药证直诀》类证编次为十卷(末二卷为阎季忠论证和方剂),略加注释;薛注本是将原文缩写,按证候分类加注,附加薛氏医案,后列钱氏和薛氏方剂,对钱氏儿科学说及其运用颇多阐发;张骥注本是按仿宋本注解,选辑历代有关医家论述,以阐发钱氏学说,对钱氏方药颇有研究;张寿颐《笺正》是对周学海本笺正,除对原书精义有阐发外,并说明由于时代的不同不能套用古方,因而结合作者的经验指出其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