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典重光·珍版海外中医古籍善本:医学原始(校点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总论

《本藏篇》黄帝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无愚智贤不肖,无以相倚也。然有其获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有其不离屏敝室内,无怵惕之恐,然犹不免于病者。

岐伯曰: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运四时,化五节者也。又曰:五脏皆小者,少病苦焦,心大愁忧。五脏皆大者,缓于事,难使以忧;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五脏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本藏府、原病,在各藏府内已分晰。又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萧廷瑞曰: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动而神在心,鼻不嗅而魄在肺,精神魂魄聚于意,土也。

西山真景元曰:人之生也,精与气合而已。精者血之类,是滋养一身者,故属阴;气是能知觉运动者,故属阳。二者合而为人精,即魄也。目之所以明,耳之所以聪者,即精之为也。此之为魄气充乎体。凡人心之能思虑,有知识,身之能举动,与夫勇决敢为者,即气之所为也,此之谓魂。

张横渠曰:寤形开而志交诸外也,梦形闭而气专乎内也。寤所以知新于耳目,梦所以缘旧于习心。所谓饥梦取,饱梦与。凡寤梦所感,专语气于五脏之变,容有取焉尔。

《内经·营卫生会篇》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而夜不瞑。

又曰:多卧者,肠胃大而皮肤涩,分肉不解,卫气行迟故也。

张子和曰:思气所至为不眠,为嗜卧。

巢元方曰:脾病困倦而嗜卧,胆病多烦而不眠。

《内经·淫邪发梦篇》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焫,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此皆有余也。厥气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胫,则梦行走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䐈,则梦溲便。此皆不足也。

《脉要精微论》曰: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天年篇》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寿夭刚柔篇》,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其以立寿夭,奈何?伯高答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黄帝曰:何谓形之缓急?伯高答曰: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形充而脉坚大者顺也,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衰则危矣。若形充而颧不起者骨小,骨小而夭矣。形充而大肉䐃坚而有分者肉坚,肉坚则寿矣。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气而视寿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气,而后以临病人,决死生。

黄帝曰:余闻寿夭无以度之?伯高答曰:墙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满三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黄帝曰:形气之相胜以立寿夭奈何?伯高答曰:平人而气胜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形胜气者危矣。

雷公曰: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帝曰: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者,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1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1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髓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2,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1 泣下,泣:原误作“泪下位”,据《素问·解精微论篇》改。

1 泣:原误作“悲”,据《素问·解精微论篇》改。

2 死:原误作“化”,据《素问·解精微论篇》改。

雷公曰:人哭泣而泪不出者,泣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帝曰:夫泣3不出者,哭不悲也;不哭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故安能独来?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泪出也。且子独不念不诵4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5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是以气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

3 泣:原作“涕”,据《素问·解精微论篇》改。

4 诵:原作“谓”,据《素问·解精微论篇》改。

5 火:原作“天”,据《素问·解精微论篇》改。

《口问篇》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涕泣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

《论勇篇》黄帝曰:夫人之忍痛与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见难则前,见痛则止;夫怯士之忍痛者,闻难则恐,遇痛不动。夫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不恐,遇痛不动。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见难与痛,目转面盼,恐不能言,失气惊,颜色变化,乍死乍生。余见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少俞曰:夫忍痛与不忍痛者,皮肤之薄厚、肌肉之坚脆、缓急之分也,非勇怯之分也。

黄帝曰:愿闻勇怯之所由然。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长衡直扬,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黄帝曰:愿闻怯士之所由然。少俞曰:怯士者,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三焦理纵,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

老子1曰:神处心,神守则血气流通。魄在肺,魄安则德修寿延。魂居肝,魂静则至道不乱。意托脾,意宁则智无散越。志藏肾,志荣则骨髓满实。

1 老子:此文见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

《五癃津液别篇》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

黄帝2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岐伯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穴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精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厚,其肉坚,故天热甚寒不能胜之也。

2 黄帝:此下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上古天真篇》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又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力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气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1,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1 堕:原误作“隋”,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改。

又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浩然按:

人之先天禀气者,乃男女交媾之时,阴精先至,阳精后冲,阴开裹阳则成男;阳精先至,阴精后参,阳开裹阴则成女。是以女为阴,阴中有阳,阳中之数七,故一七而阴精始盛,二七而阴血溢。男为阳,阳中有阴,阴中之数八,故一八而阳精始实,二八而阳精溢也。至于年老而能生子者,乃先天之气禀厚,然虽生子,男寿不过八八,女寿不过七七者,乃父母元气不充,先天禀薄,故不能长寿也。虽年老而能生子者,子必气脉衰微,髓不满胫,时未至冬,足先怕冷。略至中年,必先畏热怯寒。凡子形肖父母者,以其精血尝于父母之身,无所不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