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章 合作社扩大规模
“这么着急吗?”刘爽非常意外,这时间太紧了,不知道她老公能不能办到。
刘庆余:“这一茬菜马上就要收了,我们等着羊粪下肥呢!”
合作社最早收菜是11月20号,最晚收菜也不过12月15号,所以不急不行啊!
刘爽犹豫了一下,“行,我和我老公说,让他尽快给你发货。”
刘庆余说道:“老妹,你把你家地址发给我,我给你发一份采购合同。”
合作社的性质属于企业,不管是采购还是销售,合同可以作为走账的佐证。关于钱的事情,自然是佐证越多越好。目前合作社不需要缴税,却不代表着永远都不需要缴税,有些习惯要在一开始就要养成。
合同走的加快件,刘爽两天就接到了。她让老公签完字,立即将合同邮寄了回来。
她老公那边已经收购了不少羊粪,正在联系车送过来。找的车是一组一挂(大车拉两个车厢,后车厢是挂上去),只能走国道。500多公里,白天至少要走上10多个小时。所以,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大车会在晚上走,以节省时间。
25号,第一车羊粪就送了过来。一组一挂的两个车厢,能装40吨左右的羊粪。100吨羊粪听着很多,但是也不过两车半的量。羊粪是现成的,只要能雇到车,就可以源源不断的送过来。
孙海(刘爽的老公)跟车过来了,这是他第二次来新立村,第一次还是和刘爽结婚的时候。
见到刘庆余,孙海非常热情,“余哥,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刘庆余笑着揽着他的肩膀,走到一边去说话。
两人其实都忘记对方长啥样了,都是对比了绿泡泡头像,才能认出来。
那边卸完车之后,有人带着一组一挂去泡地秤,然后将数据告诉了刘庆余。刘庆余将数据发给了刘蕾,“小蕾,算一下多少钱,然后给你姑父打过去。”
刘蕾这段时间都在市里,因为吴三每天都会过来收菜,她要在钱打过来的之后,第一时间给卖菜的成员转账。为此,刘庆余特意批了一笔钱,让刘蕾在市里租了一个带休息室的门脸作为办公室。
听到钱到账,孙海就更加热情了。虽然这一趟他只能赚800块钱,但如果刘庆余说的6000吨是真的,那他可就发财了。
刘庆余自然知道孙海跟车过来是验证真伪的,于是就带着他在村里转了一圈。
“现在整个新立村有一百个大棚在种菜,每年能够种五茬菜,每茬一个大棚就要5吨的羊粪……”
“这还是第一批,还有不少人在观望,等这些大棚赚钱了,整个新立村估计都要加入合作社。到时候,至少有300个大棚,如果外面打工的人再回来,400个大棚都有可能……”
孙海一边听着一边默默算着账,一个大棚一年就要25吨的羊粪,300个大棚就是7500吨,400个大棚就是10000吨。嘶——刘庆余说的6000吨,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
如果新立村的蔬菜一直种下去,那他岂不是可以年年多收入十多万块钱?七八年下来,他也能身家百万了啊!
想到这里,孙海下定决心,一定要紧紧抓住这门生意,不能让它跑了。
有孙海保证羊粪的情况下,合作社的肥料危机算是解除了。不过系统任务还没有完成,可能需要孙海将350吨的缺口堵上才行。
将孙海送走之后,刘庆余就将目光放在了收菜上。
因为大棚的数量太多,刘庆余也无法保证所有的菜都能像自家大棚长得那么好。所以,吴三在品相差一些的菜的时候,价格就往下压了压。
这让种菜的成员很不满,和吴三吵了起来。
吴三懒得和他吵,直接给刘庆余打来了电话。
刘庆余到场之后,直接说道:“当初合作社成立的时候,我就说过要监控菜的品质。你这菜的确差一些,价钱降个一毛两毛的很正常。就算降价了,也比其他地方卖的多。如果不行的话,你可以去其他地方打听打听,如果有人敢说他的菜比你的高,差多少我给你补多少。”
那人也不吵了,低着头尴尬的说道:“老弟,刚刚是我的不对。”
刘庆余的语气也缓和了过来,“大哥,我知道你也想多卖点钱。但咱们是农民,看似是在卖菜,其实卖的是种菜的手艺。只有你种的菜长得好,才能卖上价格。合作社卖菜的价格已经是全东北最高价了,所以咱们也要知足。想要卖上好价格,就努力提升自己的手艺。”
“我听老弟的,下一茬菜我肯定好好种。”
事情解决完了,吴三跟着刘庆余走出大棚。
“大侄儿,你现在的威望可以啊!”
“还行,主要是大家给面子。”
吴三笑了笑,“你这就谦虚了啊!不过,不得不说成立合作社这步棋,让你给走对了。一个大棚差不多是三千多斤的菜,公司能盈利一千五。这一百五六十个大棚,就是二十多万,单卖菜一年就是一百多万!如果明年西瓜再有这样的收入,那咱们可就发了。刨除了运营成本,咱们每个人都能分到四五十万。”
对于吴三来说,四五十万也是一笔不菲的财富了。他每年也就三十万左右的存利润,如果年头不好的话,说不定连二十万都赚不到。
“也不能这么算!”刘庆余笑着说道:“公司迟早会扩大规模的,运营成本肯定会增加很多。”
“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吴三哈哈一笑,他对目前的状况很满意。
当合作社成员的第一茬蔬菜开始卖钱之后,全村的目光都就放在了合作社上。昨天张家卖了两万多,今天刘家卖了三万多,明天王家也能卖一万多……
合作社的成员都在大棚里面忙活着,卖完菜的忙着培植沃土,准备种下一茬。没卖菜的,也在将品相不好的菜拔掉,免得影响整体价格。
没加入合作社的人都在眼馋,已经有人按捺不住了,找到刘庆余想要加入合作社。
随着找来的人越来越多,刘庆余知道可以扩大合作社的规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