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叶尔马克的锁子甲
在俄罗斯历史上,哥萨克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群体。他们追求生存自由,常又毫无怜惜地剥夺他人的生命;反抗专制与压迫,常又积极充当沙皇或豪门的鹰犬;坚忍不拔,富有开拓和牺牲精神,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与摧毁性……本节要写的叶尔马克就是一个传奇人物,有记载称他参加过利沃尼亚战争并立功,更多的是说他曾在喀山一带打劫商旅,乃雷帝必欲缉拿的哥萨克要犯,后来摇身一变,成为沙俄东扩的急先锋,率部翻越乌拉尔山,攻入失必儿汗国的首府。
失必儿,又称西比尔,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西伯利亚汗国”[2]、蒙古金帐汗国衰败后衍生的四个汗国之一。其是一个人数不到二十万的小汗国,紧挨着乌拉尔山脉之东,拥有托博尔河、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之间的广大草原地域,是以在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相继沦亡后,也被沙皇伊凡四世盯上。迫于沙俄的强大压力,汗王叶吉格尔于1555年表示臣服,上缴貂皮等实物税,雷帝也在自己的名号下添加“全西伯利亚的君主”一项。而术赤后裔库程汗在夺得汗位后,废除与沙俄的君臣关系,拒绝缴贡,并对来自俄方的武装挑衅坚决回击。雷帝扩张意识极强且嗜杀成性,岂能容忍?即命与之毗邻的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在交界处构筑堡垒,招兵买马,进而命其侵入外乌拉尔地区,占据军事要地,逐渐蚕食失必儿领土。
与中国的清代有很多大盐商近似,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也是靠盐业发了财,很快就进入沙俄顶级富豪的行列,也博得了雷帝的信任与依赖。1579年,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带领部下穷蹙来投,也有的书说是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派人招募,总之一拍即合,形成了大规模进犯失必儿汗国的计划。1581年9月,经过约两年的准备,叶尔马克率部向西伯利亚进军。这支队伍共八百四十人,多数为叶尔马克的老部下,另有三百人是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武装,其中有身手不凡的武士,也有被俘的立陶宛、德意志、波兰等国军人,悍不畏死,作战经验丰富。他们装备精良,不仅有火绳枪和火炮,据说还携带了当时最先进的速射炮。西伯利亚纵横交错的河流,给入侵者带来极大便利,哥萨克通常是沿河道前进,用船只装载粮食辎重,以及收买归顺者的金币和礼品。所有的侵略者都懂得软硬兼施,哥萨克也不例外。需要说明的是,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收留叶尔马克与侵略失必儿,并未预先报告沙皇。
西伯利亚的寒冬是殖民者的天敌。当年冬天,叶尔马克的挺进队只得驻扎下来,大风雪中倒也没闲着,就近洗劫了沃古尔人,毡帐为之一空,全不顾妇孺老幼的死活。次年河流解冻,哥萨克继续向前推进,而库程汗的军队早已闻知设防,双方在图拉河口发生了激烈战斗。这是一场不对等的交战,一方是习惯于刀头舔血的劫匪+职业军人,配备较为先进的火器;一方主要是临时征集的牧民和渔猎人,手持马刀弓箭。汗国的军队是勇敢的,向来犯之敌发起一波波攻势,换来的则是密集的弹雨和死亡。库程汗的骑兵连战皆败,大量减员,汗国旧都被哥萨克占领,人心惶惶,一些附属部落也开始动摇。接下来汗王之侄马麦特库尔率主力在巴巴桑迎击侵略者,激战数日,虽杀敌百余,最后仍然惨败,不得不率残部撤退。1582年8月,西伯利亚重镇卡拉恰城被攻破,大量金银珠宝、粮食和牲畜成为哥萨克的战利品。9月,叶尔马克率部进抵失必儿汗国的首都伊斯凯尔城附近,在一个小城安营扎寨。此时天气渐趋寒冷,哥萨克经一路厮杀后减员严重,所带粮食也快用尽,失必儿骑兵每天都来攻袭,很多人希望撤回本土,休整扩充后再来。叶尔马克说服众人留了下来,并于11月1日发起反攻。激战持续了三天,汗国的部队实在抵挡不住疯狂的哥萨克,先是一些酋长仓皇撤走,库程汗和侄子马麦特库尔也率领卫队退出首都,哥萨克开进伊斯凯尔城。叶尔马克俨然成为此地的最高统治者,远近的酋长纷纷表示归顺,上缴毛皮和粮食牛羊,被要求发誓效忠俄国,按期缴纳实物税。
捷报很快送到莫斯科,同时用大车拉着征缴(当然包括抢劫)的两千多张珍贵貂狐皮,作为献给沙皇的礼物。雷帝见奏大喜,本来的强烈不满一扫而光,利沃尼亚战争失利的阴霾也随之大半消散,莫斯科大教堂举行感恩祈祷,全城鸣钟庆贺。沙皇慷慨奖赏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下诏赦免叶尔马克等人的一切罪名,并大行表彰和犒赏。在叶尔马克获得的赏赐中,有一件“舒伊斯基铠甲”最令人艳羡。此乃俄罗斯名将、军役大贵族舒伊斯基的锁子甲,“黄铜镶边刻有双头鹰”,制作精良。正是穿着它,舒伊斯基率部攻克立陶宛东部重镇波洛茨克,1564年1月乘胜突进,不料在乌拉河被击溃,本人身亡,八千先锋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这副铠甲则辗转到了沙皇手中。经过此役,俄国在利沃尼亚战争中的攻势大减,战场也逐渐转入沙俄境内,城镇失守,民众饱受蹂躏,伊凡四世不得已割地求和。本欲一举拿下利沃尼亚,夺取波罗的海入海口,未想到争战二十余年,帝国严重受创,雷帝的内心郁结不难想象。岂料来了一场意料之外的大胜——攻占了失必儿汗国的首都,不啻一针强心剂。沙皇将这件名贵铠甲慷慨赐予叶尔马克,器重欣赏、鼓舞激励之意,应是一望可知。
其实叶尔马克等在失必儿的状况并不妙,危险无处不在,有二十个士兵外出办事,临时留宿于离堡垒不远的某村,睡梦中就掉了脑袋。哥萨克用残暴手段报复,抓住了库程汗的得力将领马麦特库尔,送往莫斯科,也焦灼地等待援兵到来。失必儿汗国的内部争位和仇杀,也极大地帮助了入侵者。库程汗被竞争对手逼赶到边远地带,叶尔马克松了口气,留下亲信科尔佐夫和米哈伊洛夫镇守伊斯凯尔,自己沿托博尔河去迎接援兵。岂知他一离开,那些平日驯顺的降人就果断出手,科尔佐夫与四十名哥萨克被杀死,米哈伊洛夫赶紧带人救援,也被杀得个七零八落。哥萨克好不容易稳住阵脚,库程汗的军队卷土重来,接连发起猛攻。叶尔马克闻讯折返,博尔霍夫斯基亲王带领的援军也在不久后赶到,可情况更为严峻:这批援军一路备历艰辛,已是疲惫不堪,战斗力下降,却多了许多张吃饭的嘴。本来就匮乏的粮食更为紧张,加上败血病流行,很多哥萨克死去,其中也包括亲王大人。而库程汗指挥的袭扰发展到围攻,也使得这个冬天极为难熬,饥饿难耐的哥萨克开始分食死去同伴的尸体——这样的场景,数十年后在黑龙江流域也曾出现。
总算熬到1585年5月,叶尔马克周密组织了突围,汗国的军队无法对抗密集的火力,再一次退向远方。冲出重围的哥萨克反过来追剿敌人,在额尔齐斯河上下寻觅,接近瓦盖河口时得悉有一支商队被库程汗扣留,可能在某处……叶尔马克不知是计,急忙率部轻装奔袭,一心要捕捉猎物,扎营时也顾不得警戒,结果落入陷阱。约翰·巴德利写道:
这天是1585年8月6日,夜是漆黑的,正下着雨,哥萨克已经熟睡,敌人以压倒的多数向他们袭击。叶尔马克一个人退到河边想跳上一只船,但失足落水,由于身披铠甲,乃沉没水中。[3]
这是舒伊斯基的锁子甲,是伊凡四世赐给叶尔马克的宝物,也许曾多次挡住了汗国将士的刀箭,这一次却是实实在在地要了他的命。应是积聚了太多的仇恨,库程汗的勇士毫不留情,大约有三百名哥萨克同时被杀,据说只有一人逃出。
失必儿勇士从额尔齐斯河打捞出叶尔马克的尸体,正是由于这副锁子甲,确定了死者的身份。人们七手八脚把铠甲脱卸下来,死者的口鼻中居然喷出血来。库程汗和儿子也赶来察看,“他们用箭镞来刺他的肌肉,却像活人的肌肉一样淌着血”[4]。这样的文字富有演义色彩,叶尔马克死后,也的确成为俄罗斯的传奇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