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巧手制履谢师恩
那些关于身高与课堂掌控力的自我怀疑,如沉在井底的月光,明明灭灭地啃噬着晓月的心尖。尽管她深知学生与同事平日里给予诸多关心支持,但此刻,这些温暖记忆似乎无法完全驱散内心的阴霾。她也明白,自己应该把这当作一个重新适应和成长的机会,可真正要做出改变又谈何容易?
晓月轻轻叹了口气,微微仰头,薄薄的水汽在眼眶里氤氲着。她嘴唇轻启,喃喃自语道:“晓月啊晓月,你不能这么消沉下去。大家都那么关心你,你得振作起来才行……”
她的声音很轻,在课间喧闹的走廊里几不可闻,却恰好被路过的紫嫣听到。紫嫣停下脚步,悄悄观察着晓月,只见晓月眼神中透着迷茫与挣扎,脸上还带着未消散的落寞。心思细腻的紫嫣猜到晓月可能是因高跟鞋的事而烦恼。于是,她找到几个心灵手巧的同学,提议道:“咱们一起帮老师做一双既能拔高身形又舒适的高跟鞋吧,老师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也想为她做点什么。”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紫嫣结合晓月的步态特点,选定贴合高足弓的楦型,参照制鞋数据反复推算出合脚尺码。在设计鞋底时,她部分参考了冒险家协会提供的「脚型研究柒号数据」——据说该数据由蒙德西风骑士团炼金术士砂糖参与编撰。鞋子采用分层式结构:底层采用轻质材料,内置从前掌至后跟渐厚的减震层,形成自然的足弓承托曲线;表层以耐磨皮革覆盖,纹理精准贴合脚底弧度。这样的设计既通过科学结构分散了站立时的压力,又以流畅的线条保持了鞋型的优雅,每一道弧线都凝聚着对老师的关怀。
当紫嫣在饭桌上提起要给晓月老师做鞋时,父亲手中的筷子顿了顿:“想法是好,但做鞋不是小事,楦型、鞋底弧度都讲究得很,要是做不好,反而白费功夫。”紫嫣抿了抿嘴,没有放弃:“我知道做鞋难,可我会努力的。我参考了好多资料,还请教了其他制鞋师傅,一定能做好的。”母亲也忍不住劝道:“宝贝,你学习本来就忙,别因为这个耽误了学业,老师肯定也不希望看到你这样。”紫嫣着急地解释:“晓月老师对我们特别好,不仅认真教我们知识,还很关心我们的生活。她脚踝扭伤后还坚持上课,我亲眼看见她踮脚写板书时小腿都在发抖。我真的想为她做点什么。”
看着紫嫣坚定的眼神,父亲沉默片刻后感慨地说:“六年前那场灾难后,能一家人围桌做鞋,已是福气。既然你这么坚持,那我们也不拦你,但你得保证不影响学习。”紫嫣眼睛一亮,连忙点头:“我保证!”母亲轻抚紫嫣手背:“你表舅当年在黑岩厂没来得及逃出来……如今咱们更要珍惜眼前人。”得到父母的支持,紫嫣开心极了。父亲偶尔会看看她的进度,从最初的怀疑逐渐变成了期待,还会给她一些专业的建议;母亲则陪着她跑遍璃月港的皮革店,精心挑选柔软的内衬皮革和耐用的鞋底橡胶。在父母的认可和鼓励下,紫嫣对完成这双鞋充满了信心。
完成鞋子的初步设计后,紫嫣和同学们开始着手制作高跟鞋。一天傍晚,她在学校门口等待父母时,旁边一位接孩子的家长看到她手中的皮革和设计图纸,好奇地询问。紫嫣便把为晓月老师做鞋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这位家长听后十分感动,连连夸赞紫嫣和同学们有心。这件事很快在家长之间口口相传,大家本就深知晓月老师不仅在学业上对学生倾囊相授,更在生活里关怀备至。如今听到孩子们为老师设计鞋子的暖心举动,纷纷被师生间纯粹真挚的情谊所打动。
有的家长悄悄塞给紫嫣几枚摩拉:“去买点好皮子,别让老师穿着硌脚。”其中一位家长更凭借在商业与学术领域积累的人脉,联系到了在枫丹科学院工作的老朋友。那位研究员被师生情谊所打动,不仅提供了专业详细的力学分析数据,还分享了最新研发的轻量化、高韧性材料,使鞋子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减震功能,并且更加坚固耐用。
其他同学也在紧锣密鼓地为高跟鞋的装饰细节做准备。午休时分,阳光透过教室窗户,将室内烘得明亮而温热,班长看到晓月老师正在办公室低头批改作业,才招呼大家围坐在教室后排小声讨论起来。一开始,有学生提议在鞋面上点缀星星或月亮形状的金属装饰,认为这样能增加鞋子的精致感。另一位学生则觉得金属装饰的尺寸可以更大些,甚至提出做一个繁复的花朵造型,让鞋子在阳光下闪烁光芒。
嘉怡听着大家的讨论,手中的皮革无意识地捏紧又松开。她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想象中晓月老师穿着沉重的鞋子在走廊步履蹒跚的模样——鞋跟磕在地面上发出拖沓的声响,脚踝因为过重的负担而微微发抖,身体为了保持平衡不得不微微前倾,双手下意识地在身侧虚晃,像是溺水者徒劳地寻找支撑。嘉怡放下手中的皮革,连忙出声劝阻:“如果加太多金属装饰,鞋子会变得很重,老师穿久了脚会很累的。”说着,她举起手中质地柔软的皮革和蕾丝,“你们看,这些材料既轻便又美观,做出来的蝴蝶结和蕾丝褶皱一样能让鞋子很精致。”
同学们这才意识到,比起华丽的装饰,穿着的舒适才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着紫嫣勾勒的设计草图,纷纷点头认同嘉怡的想法。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简洁而不失精致的设计更符合晓月老师的气质。最终确定在鞋面上用同色系的丝线绣上简单却温馨的线条图案,搭配上蝴蝶结和蕾丝褶皱,既美观又富有意义,承载着大家对晓月老师的满满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