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迷信与暴力:历史中的宣誓、决斗、神判与酷刑
为撰写《迷信与暴力》一书,亨利·查尔斯·李从欧洲购买了数量惊人的古籍、文献和手稿等资料,现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的“亨利·查尔斯·李”分馆作为特殊藏品(specialcollection)珍藏。作者旁征博引,记述了西欧各主要民族和国家的法律中对宣誓断讼、决斗断讼、神判断讼、刑讯逼供等各种古老司法程序的规定,并介绍了相关著名案例,同时对西方法学充斥着迷信和暴力的、不为人知的黑暗过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法律史30.1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刑法博物馆:犯罪构成理论简史
本书以科普的方式书写刑法,用博物馆作比喻,以犯罪构成理论为主线,叙述德日、英美、苏俄及我国犯罪论体系的发展变化,同时将刑法学的相关历史和法学家的人生、经典及热点案例等内容融入进来,追求专业、通俗与有趣兼备。法律史13.5万字3.1万人气 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
《西法东渐》选录了六十余篇中国近代法学作品,囊括了来华传教第一人卫三畏、执掌晚清中国海关四十八年的罗伯特·赫德、京师同文馆首任总教习丁韪良、近代来华的最后一位外国法律顾问罗斯科·庞德等著名人物对中国法律问题的独到见解,是法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史料汇编,力求深入清末民初的大变局时代,呈现东西方法律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流。法律史60.6万字3.1万人气- 会员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共2册)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成熟时期,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相关学术论文蔚为大观,有关宋代科举的专著也已有多部,但各有侧重,都不如本书稿能通盘考察全部宋代科举制度的各个方面。本书稿对宋代贡举制度的应举资格、解试、省试、殿试、考场管理、考试内容、考校、特奏名、锁厅试、宗室应举、贡举后的各种活动与恩赏以及武举、制举、词科等进行了全面、深入而细致的梳理、考辨,使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宋代科举制度的方方面面。而法律史79.7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清代法律的常规化:族群与等级
清代法律在演变过程中逐步减少基于等级和族群的差异,即法律的常规化。学界尤其是美国的“新清史”,将旗人换刑特权视作清代满、汉不平等的重要证据。本书揭示历史的另一面:旗人换刑特权是清廷废除满洲刑罚体制以适应汉人法律的产物,清代法律在变化中不断削弱这种特权。晚清不同等级和不同族群的妇女犯奸后,在拟罪和执行刑罚上几乎没有区别。清代刑部严格区分刑事与民事案件,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强调法律体现的民事原则,而非涉案法律史13.3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法律史解释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法律与历史、伦理解释和宗教解释、政治解释、人种学解释和生物学解释、经济学解释、著名法律人的解释等内容。通过对法理学发展历史的解读,阐述了社会学法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展示了其建构社会学法学理论的独特路径。法律史18.1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法治百年经纬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历史、现实和未来角度,回顾中国法治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近百年来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当代中国的法治成就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为未来中国法治体系的建构提供蓝图与操作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了解我们国家法治发展的艰辛历程,有助于让我们了解到法治在国家繁荣昌盛和社会发展进步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对于依法治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对于人们养成遵法律史26.5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共2册)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最后一卷,主要内容涉及“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朝考”等清代科举考试的几个不同阶段,又以“贡院与科场经费”“考试文体及缮卷、阅卷条规”“宗室、八旗之科举”“武举”“制科”“落第政策”“科举的废除”以及“清代科举的地位与作用”等多方面,详述有清一代科举制度的定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法律史85.1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中国法制史配套测试(第八版)
中国法制史配套测试(第八版)是《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丛书》的分册之一,依照中国法制史核心课程教材最新版体例组编。《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丛书》是我社教学辅导中心组织著名法学院校的优秀教师编写的一套教辅丛书。该丛书专为法学院校学生掌握法律专业知识、培养法律思维能力而精心设计,分册设置涵盖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因考点全面、题量充足、解答详尽、应试性强等优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法律史22.6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刑罚:从野蛮到文明
从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律法到如今的监狱系统,从五花八门的酷刑到限制人身自由,刑罚的方式似乎是从野蛮逐步走向文明,但其目的究竟是为了阻止伤害,还是为了惩罚本身?《刑罚》分为两个部分。前四章对欧洲、中东和亚洲地区最早的一批文明的主流刑罚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历史概述,这些思想为近现代的法律和刑罚奠定了基础。后四章则详细记述了四种主要的刑罚方式:肉刑、监禁、酷刑和死刑。法律史8.4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古案遗墨:史书法案新语
作者从古代正史中析出很多古代法官断案的故事,并从现代法律专家的角度对这些故事进行了细致的解说。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以小见大,窥见中国古代虽有瑕疵却也庞大严密的律法系统。本书语言诙谐幽默,叙事生动流畅,不仅对法律界相关人士有所启发,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不失为一份妙趣横生、饱含智慧的优质读物。法律史21.2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法的历史实践:从康熙到路易十四
本书探讨了近代初期中西法律概念的变迁,以及这一变迁和个人经历、政治斗争、法律职业、话语背景的联系,并研究“中国因素”和“西方因素”在近现代是如何对撞的,对比中西法概念的语境和自身的内在逻辑,将理论与实践、人物与背景等具体关联的细节机制揭示出来。内容涉及“法律”是怎样实践的,“法律”一词的使用、翻译,法律概念的语境、社会政治背景,法学理论与个人实践、法学权威,对法律实证主义的反叛等。法律史31.5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口述中国海商法史
本书是一本访谈实录,包括了30余位海商法专家学者的访谈。访谈对象包括20世纪50年代即参加《海商法》初次起草的学者、80年代初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北京帮助《海商法》起草的外国专家、第一代海商法教授、第一代海事法官和律师、在航运相关公司从业几十年的商业人士,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采访秉持“去中心化”的理念,通过这些人士从不同角度的讲述,追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海商法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的艰苦历程。法律史31.5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法制史(第2版)
《中国法制史(第2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也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该教材系统论述了中国近五千年的法律发展历史,全面阐述了法律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吸收国内外法律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注重开阔学生的法律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该教材从整体上反映了目前中国法律史学研究与教材编写的最新水平。该教材既可作为高等法律史35.6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狱人狱事一乾坤
作者从监狱这一独特的视角,一窥各色人物历经刑罚的某个侧面,切点虽小,探点至深。他们上至君王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有文臣武将,工匠艺人,跟随作者的笔触,看他们遭遇刑罚的种种表现,或者从人生高峰跌入低谷,或徘徊于死亡边缘之后展现别样的人生,或从监狱走向死亡,顿悟生命的终极意义,又或只能感叹人生无常。法律史19.6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洋为中用:中国法政知识考古
本书是王人博教授及其弟子对中国宪制主要概念、术语进行概念史与观念史探究的重要文集。自福柯首创知识考古学以来,对概念的梳理成为学术研究中的一种“清新”范式。作为国内法学尤其是宪法学概念研究范式的圭臬,王人博教授提出通过宪法上的几个关键词/核心概念来阐释和理解宪法,成为国内法学尤其是宪法学研究范式的开拓者。这种研究方法既能通过概念阐释的方法达到学术训练的目的,又能管中窥豹了解宪法的意旨,兼具规范分析、法律史19.5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清代刑罚研究(1736~1911)
本书以《清史稿·刑法二》对清代刑罚种类的总结为基础,将内容分成上下两篇。上篇为死刑,下篇为流、徒、笞杖、枷号、赎刑、锁带铁杆(石礅)等刑罚。本书在研究某种具体刑罚时,重点研究其执行(实施)等方面内容。对新出现的锁带铁杆、石礅刑和晚清被普遍使用的站笼刑,本书还会详细研究其产生(被推广实施)的原因。在研究死刑等刑罚时,还会涉及文学作品中的刑罚书写等问题。先行有关清代刑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个具体刑罚(以法律史58.4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不合时宜的沉思
本书是尼采中晚期作品,收录了尼采四篇“沉思”:《《施特劳斯――表白者和作家》《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和《瓦格纳在拜雷特》,前两篇探讨消极的,令人忧虑的现象:“知识庸人”施特劳斯和历史学,后两篇是对神圣的救世主形象叔本华和瓦格纳的颂歌。尼采在本书中完成了一种彻底的重新评价,他将“不合时宜”等同于单纯性和真诚性的高贵品质,认为被敬仰和喜爱的哲学家在其关于生活价值的问题中想到的从法律史22.6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宋朝立法通考
本书首次全面地、详细地对宋朝国家层次上的立法成就进行了梳理,全面反映了宋朝国家法制建设的成果和特色。本书共分八个部分,重点对宋朝国家法律中的敕、令、格、式立法成果进行了详细考察。宋朝敕、令、格、式都有综合性法典和一般性法律两种形式。宋敕经历了“正罪定刑”和“设制立范”为一体到专指“正罪定刑”的演变;宋令的性质是“设制立范”,基本特征是“有约束而无刑罚”;宋格中赏罚仅是少数,多数是国家各类制度中的等法律史63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唐律新探(第4版)
《唐律新探(第4版)》内容简介:唐律集我国唐前立法之大成,开唐后立法之先河,是我国古代法的缩影本。掌握了它,便可知晓我国古代法之大概。唐律又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对东亚一些国家的立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掌握了它,又可了解这些国家立法的一些侧面。《唐律新探(第4版)》从法律思想、法典结构、具体内容、与唐后及国外法典的比较等各种角度,探索了唐律,给人以一种崭新的视野。它不仅是学习和研究法学,特别是法律史学法律史24万字2.6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