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现言
  • 古言
  • 短篇
  • 青春
  • 仙侠
  • 法律
  • 案例分析
  • 宪法
  • 网络法规
  • 综合学科
  • 司法案例
  • 民法
  • 经济法
  • 诉讼法
  • 外国法律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书
  • 工具书
  • 法律考试
  • 高等法律教材教辅
  • 成教职教
  • 普及读物
  • 随笔
  • 法律史
  • 行政法
  • 理论法学
  • 司法制度
  • 律师制度
  • 公检法
  • 刑法
  • 商法
  • 国际法
  • 法律实务
  • 专家传记
  • 法学文集
  • 会员

    近代法律人的世界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法律史研究群、华中科技大学近代法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于2016年5月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近代法律史论坛”的成果结集。书中以“近代法律人的世界”为主题,从“思想与观念”“司法群画像”“法律人的成长”等议题,讨论了法学家的人生经历、近代史上重要人物的法学思想、法官群体的构成及其司法实践、法律人的社会交往等问题。
    法律史26.7万字
    2.4万人气
  • 会员

    日本文化法治

    本书对日本文化法治历史变迁做了梳理,并剖析了日本文化行政法治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保障实施现状;重点从电影、音乐、广播电视、出版、游戏、广告和互联网七个文化产业领域入手,梳理了日本上述各领域的法律制定缘起、具体内容及其发展沿革和实施情况,探讨了日本政府及各行业协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举措;分析了日本文化法治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可资中国借鉴之处。
    法律史23.6万字
    2.4万人气
  • 会员

    唐律新探(第4版)

    《唐律新探(第4版)》内容简介:唐律集我国唐前立法之大成,开唐后立法之先河,是我国古代法的缩影本。掌握了它,便可知晓我国古代法之大概。唐律又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对东亚一些国家的立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掌握了它,又可了解这些国家立法的一些侧面。《唐律新探(第4版)》从法律思想、法典结构、具体内容、与唐后及国外法典的比较等各种角度,探索了唐律,给人以一种崭新的视野。它不仅是学习和研究法学,特别是法律史学
    法律史24万字
    2.4万人气
  • 会员

    清代法律歌诀与法律图表研究

    在清代的诸多律学流派中,人们对辑注、考证、司法应用等流派研究较多,因为这些流派一直位居法律史研究之要津,但对歌诀派与图表派则较少关注,很少有学者对之做系统的专门研究。本书发扬中国传统律学中“术”的成分,即发掘清代的法律歌诀与法律图表,对之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分析,探讨其产生的法律与社会根源,深挖其思维方式的根基,揭示其在立法、司法以及普法中的作用。本书既可丰富中国传统律学研究,又能作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参
    法律史25.7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监察法制史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其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不仅注重监察体制的完善,而且致力于监察法的制定,以保证监察效能的发挥。本书论述了中国自夏商至清的历代监察法制建设,史料充实,分析精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法律史39.8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从讼师到律师:清末民初法律服务群体转型研究

    清末民初,“律师兴,讼师灭”。中国传统社会原有的是讼师,律师是舶来品。两者类似,又不同。一个是在地下或半地下活动,另一个是正式法定职业。本书聚焦清末民初法律服务群体的近现代历史转型,从明确讼师和律师法律服务群体界定入手,梳理由讼师到律师的转型进程,清晰“新从何处来”“旧向何处去”,描述讼师的生存状态和律师的执业实况,探究舍旧立新的原因,思考如何面对西式法律制度移植和本土法治资源,透过“新气象”和“
    法律史22.6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天盛律令》与《庆元条法事类》比较研究(西夏文献文物研究丛书)

    本书上编通过与《庆元条法事类》的比较讨论了《天盛律令》的修纂及其特点,同时从金元明清法典编纂的特点审视《天盛律令》编纂在中国古代后半期的地位。下编重点考察了《天盛律令》与宋代法规中行政法规的渊源及流变问题;比较研究西夏与宋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及职掌问题;通过利用《天盛律令》及汉文文献、西夏碑刻、文书等史料的记载,较全面地勾勒出西夏官制体系的大致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与宋的官制体系进行比较研究。
    法律史11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洋律徂东:中国近代法制的构建与日籍顾问

    清末民初,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其中,建设近代法制、编纂近代法律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工作。这项破旧立新的事业无例可循,当局只得聘请外籍顾问协助,其中来自邻邦日本的顾问发挥作用堪称最大。本书从众多的日籍顾问中撷取几个典型人物,根据中日两国所藏档案资料以及当事人和见证者的回忆,对清末立宪活动、民初制宪活动中的有贺长雄,中国近代民法教学和民事诉讼法编纂中的松冈义正,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
    法律史36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东京审判:正义与邪恶之法律较量(第三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进行了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的“世纪大审判”。来自同盟国11国的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清算战争罪行的审判。历经818次开庭,法庭证实了日本甲级战犯所犯罪行罄竹难书:在日本国内利用新闻检查制度、警察镇压体制向人民宣传对外扩张计划,大力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扶植“伪满”、发动“卢沟桥
    法律史21.5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修订版)

    本书从历史中国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政治问题出发,按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剖析了历史中国在宗法封建、父子长幼、男女两性、兵制与军事工程、边政区划、度量衡标准、经济政策、文字语言标准、政治人才选拔、皇帝制度、国人与村民等诸多方面的构成要素,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重述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
    法律史45.5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第二辑)

    《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从几十年来收集的约上千万字的史料中,精选出800万字的法律文献,按中国革命史的四个历史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献,共计3卷,150万字。每一个文献,从文字形式、内容和思想诸方面进行严格的文献学研究,均经过编著者的细心考察、反复校勘、比对,最大限度地纠正流传积久的错、衍、讹、夺现象,还原历史原貌。
    法律史115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秦汉奴婢的法律地位

    秦汉奴婢问题研究是秦汉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自20世纪30年代开展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后,该研究就较多地受到当时学术界研究氛围的影响,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探讨其数量、从事工作、生活待遇等问题,继而探讨秦汉社会性质。本书从简牍资料出发,按图索骥,系统探讨了秦汉奴婢的名称、来源、户口情况、放免及法律地位等问题,同时也对秦汉徒隶、奴隶、户人、室人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创见。
    法律史24.1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民国检察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国民政府检察制度研究

    本书以南京国民政府检察制度为例,通过国民政府检察制度的历史源流、理论回溯、制度变迁、规范阐释、实证分析、历史评价、当下思考等七章内容,解读和分析了民国时期的检察理论和实践:寻找当时检察制度成长背后的社会动因及内在规律因素,挖掘民国时期如何高效运行检察权以及检察权顺利运行所涉及的内部管理关系和外部保障制度,探讨检察官与法官之间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等;同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为当下我
    法律史28.1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法律史学的新发展

    《中国法律史学的新发展》对2000年至2011年(部分内容到2012年)中国法律史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进行了系统盘点和评述,对本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主要目的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借此书写中国法律史的学术史。全书分导论、古代法律史研究、近代法律史研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史研究四章,对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法律史学开展情况和主要研究成果,作了比较客观全面的介绍、评论与分析。附录
    法律史28.5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法制具有“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司法活动也自有其独特的运行方式与规律。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史料,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材料去了解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构建,并尽可能还原中国古代司法活动的样貌。本书试图运用现代诉讼法学的的语言,去解读和分析史料,希望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古代司法制度的体系。本书总的来说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相当于今
    法律史36.9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70年(全2册)

    本书是高铭暄教授和赵秉志教授合著的对中国刑法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刑法学研究状况进行分年度介绍、综述的合集,展示了70年来中国刑法学者从事刑法学研究的历程、成果和贡献,是一部70年来我国刑法学研究历程的史实性著作,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纪念价值。本书也是一本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图书。
    法律史111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法律史研究(2017年卷)

    《中国法律史研究》是中国法律史学会的会刊,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会刊以中国法律史研究为主线,涉及思想史及制度史等法律史学科的各个分支,间或旁及法理学、部门法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与法律史学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涵盖了从先秦到民国几千年的历史。
    法律史14.1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清代司法演变内在逻辑贯通论:新历史法学实践

    本书研究涉及清代司法演变动态过程中的制度层面、实践层面,也关涉司法活动中的群体、现象与案例。本书的研究尤为重视地方官书、地方档案的运用,力求从这些对地方司法实践活动的文献记载中钩沉发微,在中央与地方文献的互视中考察制度执行的动态过程,重视“纸面法”走向“活法”之间所经过的历程。这些个案的研究,始终贯穿了这种互视的方法,体现出共同的思考旨归:寻找导致这些纷纭变化的背后推力,亦即清代中后期司法制度演变
    法律史23.8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近代中国的法律与政治(近代法律史研究(第1辑))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法律史研究群于2015年7月举办的“第一届近代法律史论坛暨纪念瞿同祖先生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成果结集,以“近代中国的法律与政治”为主题,探讨以下议题:传统法律及其近代变革、体制变革与司法建设、革命政权的司法与政制、人物与法律变革、中外法律互动等等。本书不仅充分展示了近代法律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也为法律史研究扩展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法律史23.7万字
    2.3万人气
  • 会员

    《大清新刑律》与中国近代刑法继受

    本书以《〈大清新刑律〉立法资料汇编》为依托,对《大清新刑律》的立法背景、立法基础和立法过程进行了认真梳理和考证,并借此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肇端的问题与缺憾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检讨。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了当代刑法学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克服了以往近代刑法史研究中大而化之的历史学描述倾向,将《大清新刑律》研究引向深入。
    法律史19.8万字
    2.3万人气
上一页3/5下一页
客户端 | 触屏版 | 帮助 | 反馈 | 举报
达人推广合作:https://kol.yuewen.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B2-20090028
沪ICP备14016804号-3

客服电话(24小时):010-5935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