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现言
  • 古言
  • 短篇
  • 青春
  • 仙侠
  • 法律
  • 案例分析
  • 宪法
  • 网络法规
  • 综合学科
  • 司法案例
  • 民法
  • 经济法
  • 诉讼法
  • 外国法律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书
  • 工具书
  • 法律考试
  • 高等法律教材教辅
  • 成教职教
  • 普及读物
  • 随笔
  • 法律史
  • 行政法
  • 理论法学
  • 司法制度
  • 律师制度
  • 公检法
  • 刑法
  • 商法
  • 国际法
  • 法律实务
  • 专家传记
  • 法学文集
  • 会员

    近代中国的法律与政治(近代法律史研究(第1辑))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法律史研究群于2015年7月举办的“第一届近代法律史论坛暨纪念瞿同祖先生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的成果结集,以“近代中国的法律与政治”为主题,探讨以下议题:传统法律及其近代变革、体制变革与司法建设、革命政权的司法与政制、人物与法律变革、中外法律互动等等。本书不仅充分展示了近代法律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也为法律史研究扩展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法律史23.7万字
    2.2万人气
  • 会员

    《大清新刑律》与中国近代刑法继受

    本书以《〈大清新刑律〉立法资料汇编》为依托,对《大清新刑律》的立法背景、立法基础和立法过程进行了认真梳理和考证,并借此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肇端的问题与缺憾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检讨。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了当代刑法学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克服了以往近代刑法史研究中大而化之的历史学描述倾向,将《大清新刑律》研究引向深入。
    法律史19.8万字
    2.2万人气
  • 会员

    西周涉法铭文汇释及考证

    西周时期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但有数篇涉法铭文。西周涉法铭文总体数量虽不多,但因为涉及到铭文考释、研究方法等问题,目前研究尚属薄弱。本论著以“西周涉法铭文汇释及考证”为题,作了西周涉法铭文的汇释和翻译,在此基础上,运用二重证据法、历史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周涉法铭文作专题考证,包括诉讼程序考证、罪名考证、刑名考证、司法职官考证、法律词语考证和相关问题考证。本论著在铭文汇释和翻译方面作了一定的工作,在专
    法律史22.5万字
    2.2万人气
  • 会员

    黄帝思想与中华引擎1

    本书以2015年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办的黄陵学术会议的论文为主要内容,讨论的问题集中在黄帝思想和廖凯原教授提出的KQID理论和轩辕文化文明2.0的社会发展战略上。本书是系统研究黄帝思想的著述,这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开拓性与独特性。尤其是廖凯原教授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角度对黄帝思想的科学性与价值的研究,在我国学界是独一无二的。
    法律史21.2万字
    2.2万人气
  • 会员

    律注文献丛考

    律注是中国古代法律解释学、古代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伯元研究员著《律注文献丛考》,以法律文献及其注疏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侧面考证和阐述了我国古代律注文献的概况。全书由22篇构成,分别就秦汉时期的律注文献、唐代律注文献、明代律注文献、清代律注文献、刑法类书目及有关律令、法律用语等进行了扎实的考证。作品内容涉及面较广,既有注文的考析,又有佚注的辑考,还有版本的考异,时出新见,多为前人所未发见。
    法律史20.2万字
    2.2万人气
  • 会员

    孔府档案的法律史料价值研究

    本研究成果试图利用现有档案史料,以孔氏家族为研究对象,从法律史的角度揭示孔氏家族宗族法及其各种法定特权,探讨以其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社会大家族对国家政权的影响,分析其深刻的政治、历史内涵。
    法律史26.7万字
    2.2万人气
  • 会员

    自创良法:清季新刑律的编修与纷争(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

    本书以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转型为背景,重点探讨新刑律修订过程中的制度转换与礼法关系等问题,以此展现清季最后十年政治和思想的发展脉络。作者认为,这部预备立宪时采用的新式刑法典,的确为调适中西新旧煞费苦心,既翻译移植了欧美和日本的大量法典,兼采并蓄,又变造体例,设法保守礼教条文,努力于“自创良法”,以往所谓新刑律抄撮日本法律之说,不过沿袭反对者之说辞,值得商榷。
    法律史19.5万字
    2.2万人气
  • 会员

    法律史评论(2020年第1卷/总第14卷)

    《法律史评论》是四川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律史学研究集刊。本卷专论部分刊载张春海的唐代双层架构立法研究、张群的明代士大夫法律修养研究、艾晶的北洋政府国家法律对女性犯罪惩治的研究和谈萧的中国近代商会法研究;评论部分刊载钟子龙对海瑞定理的研究、宋兴家的清代女性立法研究、耿密关于民国“中华法系”的研究和崔龙所译日本学者松田惠美子的日本女权史介绍;人物部分刊载刘之杨对唐烜和闫强乐对陕派律学的研究;书评部分刊载
    法律史16.4万字
    2.2万人气
  • 会员

    法律史评论(2020年第2卷/总第15卷)

    《法律史评论》是四川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律史学研究集刊。本卷专栏刊载了乌尔弗里德·诺伊曼和弗兰克·萨利格撰写的有关拉德布鲁赫法律思想的三篇研究论文;专论部分包括伍跃翻译的谷井阳子所著关于清代刑律的研究,奚海林关于古代民间的“清官”期待与话语塑造的研究和沈玮玮、宁凯惠关于孙中山改造政府理论的研究;评论部分是厉广雷关于唐律教化功能的研究和杨潇关于晚晴至民国时期契约研究的述评;人物部分是赖骏楠对杨度、张维
    法律史16.2万字
    2.2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法制具有“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司法活动也自有其独特的运行方式与规律。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史料,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材料去了解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构建,并尽可能还原中国古代司法活动的样貌。本书试图运用现代诉讼法学的的语言,去解读和分析史料,希望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古代司法制度的体系。本书总的来说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相当于今
    法律史36.9万字
    2.2万人气
  • 会员

    部院之争:晚清司法改革的交叉路口

    作者在读博士期间,专注于清末司法改革,对于清末法部、大理院基于司法独立、政治资源重新分配、相互职能分工等命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其博士论文“部院之争:晚清司法改革的交叉路口”。本书便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编辑成册的。1906年开始的晚清新政试图以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救亡图存。其间发生的部院之争——法部与大理院之间的权力斗争——对近代司法改革乃至宪政改革而言,不啻于一个交叉路口.因为它提
    法律史15.1万字
    2.2万人气
  • 会员

    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第一辑)

    《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从几十年来收集的约上千万字的史料中,精选出800万字的法律文献,按中国革命史的四个历史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法律文献,共计2卷,100万字。每一个文献,从文字形式、内容和思想诸方面进行严格的文献学研究,均经过编著者的细心考察、反复校勘、比对,最大限度地纠正流传积久的错、衍、讹、夺现象,还原历史原貌。
    法律史49万字
    2.2万人气
  • 会员

    新中国民法70年

    本书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民法研究的发展进行全面综述,将其基本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学术观点展现出来,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的民法研究成果,为民法研究者提供综合的研究资料和文献的检索线索。特别是随着编纂民法典立法工作的积极推进,新理论、新观点不断出现,引领了民法理论研究的进展,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总结,以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法研究的全貌。
    法律史59万字
    2.1万人气
  • 会员

    上海法制史(第二版)

    上海法制史(第二版)》是一本以上海地方法制史为主题的通史类著作。它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上海各时期法制建设的情况,涉及立法、行政执法、司法、法学教育、律师等一些内容,其中也包括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法律制度、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民代表会议政府的法律制度。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上海从古代至解放后接管时期之前各时期法制建设的情况,下编则专论上海现代法制史,并将上海法制史的下限延伸至21世纪。
    法律史44.2万字
    2.1万人气
  • 会员

    大清现行刑律讲义

    “律例叢刊”是以《大清律例》爲主要内容,分研究論文、專題研究以及大清律例點校等不同形式,對我國古代法典之最後形態及典型代表進行深入多視角的研究。“律例叢刊”内容深藴我國傳統法制之經驗,凝結數千年綿延不竭之文化,具有極大的學術價值及現實意義。“律例叢刊”之《大清現行刑律講義》是晚清著名律學家、法律館總纂官吉同鈞爲講習《大清現行刑律》而專門撰寫,共八卷,與《大清現行刑律》體例相對應,分爲“名例、職制、
    法律史43.2万字
    2.1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法治三十年(1978~2008)(第2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法制走向法治,走向依法治国的三十年。本书全面概括了中国法治发展的三十年历程,从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改革、宪法、人权、经济法治、社会法治等领域,深刻总结了三十年法治建设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是一部观察和研究新时期新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
    法律史38.3万字
    2.1万人气
  • 会员

    天学与法律:天学视域下中国古代法律“则天”之本源路径及其意义探究

    这是一本内容广泛、气势恢宏的书稿。作者对于中国历史上天与法、天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证,以期揭示古人“则天”立法行法之路径及法律对“天学”之保障方式。本书是中国法制史学科第一部专门研究天学与法律的创新之作。
    法律史39.3万字
    2.1万人气
  • 会员

    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修订本)

    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法:首先,反思了近代以来有关中国传统法研究的方法与视角,对以“西方法”的发展模式为标尺评价“中国传统法”提出了质疑。并指出牵强附会的比附及机械的比较导致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法的诸多误解。其次,界定了“古代法”与“传统法”的概念。简言之,“古代法”是已经成为历史的客观存在,而“传统法”则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动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将古代与近现代、历史与现实连接在一起。“传统法”是以今
    法律史34.9万字
    2.1万人气
  • 会员

    法律史学人的坚守与追寻

    中国法律史学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建所伊始的四大学科组之一,六十年来在其他各学科分化重组历程中,法律史学科仍然保持了建所初期的格局,亦可谓不忘初心。本书辑录了法学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本所研究人员从事法律史研究的部分作品,较为全面地回顾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律史学科的学术脉络与轨迹,在全国范围的法律史学研究中,当是“惊鸿一瞥”,自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价值与意义。
    法律史35.1万字
    2.1万人气
  • 会员

    外来规则与固有习惯:祭田法制的近代转型

    本书先考察了传统祭田法制和官府对祭田案件司法审判情况,认为:祭田性质的复杂性且伴随其庞大规模和收益等因素,导致祭田纷争频繁发生。经实证分析,发现清代官府一般是以常识和祭田一般性惯例作为裁断主要依据。这种法制和审判方式从总体上来说,与传统社会相适应,并不存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的理由和动力。在考察了祭田法制和司法从传统到近代转型的完整历程之后,本专著在结语部分指出:在法领域,如何妥善处理外来规则和固有习惯
    法律史34万字
    2.1万人气
上一页4/5下一页
客户端 | 触屏版 | 帮助 | 反馈 | 举报
达人推广合作:https://kol.yuewen.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B2-20090028
沪ICP备14016804号-3

客服电话(24小时):010-5935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