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毒很毒的病毒营销: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新玩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6
商业组织和消费者地位关系被颠覆

移动社交媒体彻底颠覆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地位关系。化整为零的去中心化、成本价格的透明化和蜂群效应,使惯于被动接受信息的消费者变得前所未有地主动和强势。

正如《互联网周刊》所论述:“互联网让普通的个人穿越过几百年塑造的专业屏障、权威评价和路径依赖,获得平等而充分的展现机会,个人与个人力量的汇聚释放出以往不曾有过的创造力与自我价值。”

传统营销源于短缺经济时代,产品供不应求导致厂商强势,企业的营销自然单纯直接,以卖点提炼和粗暴洗脑为核心模式;移动社交诞生于丰裕经济时代,一切都是供过于求的红海。移动社交将传播的主动权还给了消费者,所以才会出现定制生产的商业模式,才会有小米售卖的参与感,才会有NIKE+。以前的消费者如同婴儿,只能回答Yes,或者No,而现在的消费者不仅站起来对企业指手画脚,甚至开始“抢夺”企业手中的生产、销售、广告创意等“神圣的权利”。

消费者之所以越来越强势,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的特点。互联网具有指数级别的倍增和放大效应,两家同样的产品,如果A比B的产品质量哪怕高出1%,就有可能在销量上差距达到100倍。因为一旦产品信息接入网络,严格意义上你面对的是全球的市场。这里面有一个因地域极度扩张而获得的数量杠杆的溢价。互联网公司反复强调的“产品为王”即源于此。因此,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新贵,一定要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最专业、最好和最真实。因为在这个时代,信息是透明的,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根本就无法在同一时间忽悠和愚弄所有的消费者。

上面谈了商业组织和消费者的地位被颠覆,原先弱势的消费者日渐取得了品牌和企业的生杀大权。接下来再谈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被颠覆。

如果将2013年称为移动互联元年的话,那么2013年之前,企业在消费者面前是攻击者和教育者,消费者是防守者和被教育者。2013年之后,一切反过来了。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开始成为进攻者和教育者,产品成为消费者任意更改和点评的对象。曾有人问过小米创始人雷军:“你们如何设计小米手机?”雷军回答:“发烧友在网上提出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手机,我们就按照发烧友的想法设计手机。”这就是“定制”的概念。

传统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未来一定是按照个人的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的。消费者之间链接成网,将世界推入一个更高效的时代,并以族群的形式互动,对商业组织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更严峻的现实是:消费者与商业组织尤其是企业之间链接成网,开始强势介入企业的生产、设计、营销等核心环节,更对产品和服务指手画脚、唠唠叨叨。

互联网+时代,信息成本和电子设备的低廉,帮助消费者冲破了专业门槛和精英堡垒,众包模式的兴起更使得社会资源重新梳理,任何人只要拥有技能和物质,都将成为商业组织的竞争者和颠覆者。只要有烤箱,你就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卖蛋糕;只要有房屋,你就可以通过小猪短租、Airbnb获得租金收入;只要有汽车,你就可以成为滴滴快的、优步的司机;只要有技能,你就可以变成兼职的老师;只要有电脑,你就可以成为一名写手。有一位叫天蚕土豆的年轻人,在网上写写小说,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了3000万元人民币。正如刘润所言:“互联网其实是用更高效率的手段,砍掉了很多传递价值的环节,从而进入了创造价值者的狂欢。”

在应对这一大变革方面,德国无疑走在了前列。工业4.0(Industry 4.0)是德国政府的国家战略,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有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涉及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也已经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工业博览会。

工业4.0绝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制造业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大变革。当传统企业只是把互联网作为广告发布和产品销售渠道的时候,社群、O2O、粉丝经济正风生水起。传统企业必须醒悟:互联网+,绝不仅仅是传播渠道和销售渠道,更是企业与用户实现交互的平台——企业通过与用户的交互来完善产品的设计,甚至是找到创新的点子;通过与用户的交互产生大量的粉丝,从而实现B2C模式向C2B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正是基于工业4.0所带来的商业与制造业的颠覆变革来实现的。

1992年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出现,计算机成为以内容为核心进行构建的链接器。如今,人们的兴趣开始远离文件,转向他人。此时,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器,人甚至成为手机的外设。总之,围绕人与人的关系重塑企业将成为必然趋势,而关注无可计数的、相互独立的、自成一体的小圈子将成为营销的着眼点和下手之处。

某位成功的电商老板,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以“公知”的形象为众人所熟知,凭借知名度运营农产品,一年销售额达到1亿多元,这是一个依托流量优势挖掘长尾的典型案例。他在运营中发现一个规律:“你只能搞定特定的人物。”也就是说,互联网+时代,没有谁能像工业时代的电影明星那样让所有人都为之神魂颠倒,个人影响力只能影响自己的领域,只能辐射自己的族群和圈子。比如有一位前国家足球运动员组建的足球圈子,大家一起聊球踢球,场面十分火热,但有一次他组织了中医讲座和培训,却以惨败告终。这意味着每个人在某一个领域可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但一旦跨界,往往不被认可,甚至有可能被鄙视和被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