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参考文献与新闻类学术语篇的互文性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学术论文概述

一 学术论文概念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它用途的书面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编写格式》(GB7713—87),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年版。

百度百科: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学术论文的广义学术性是指,对表述科研成果(包括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论文所具有的创新性、理论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属性特征的总称。其鉴审须兼顾以下属性:创新性、科学性、理论性、规范性。论文的狭义学术性特指:表述科研成果的论文在理论创新、逻辑论证、概念思辨或学理探讨方面的属性特征及其价值。(参见朱大明《学术论文的“学术性”辨析与鉴审》,《科技导报》2013年第Z1期)、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二 学术论文结构

(一)学术论文结构

学术语篇是一个系统,其结构成分有: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

(二)注释与参考文献的特

1.文本性

注释与参考文献是文本,具有文本的特征,即文本性,也就是说,注释与参考文献具有信息传递功能、信息生成功能、信息记忆功能和交际功能等。

2.副文本性

注释与参考文献也是副文本,具有附属性,依附正文而存在。注释与参考文献具有副文本性,它们为文本提供一种生态氛围和环境,为读者阅读正文提供一种导引,参与正文意义的生成和确立。朱桃香:《副文本对阐释复杂文本的叙事诗学价值》,《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副文本不在正文之中,形式上与正文分离,是独立的。副文本各自在这个系统中具有自己的功能、用法,是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服务的。副文本既是围绕正文本,为正文本服务,又各有自己的独立性。没有正文本就没有副文本。

3.相对独立性

注释与参考文献是副文本,具有附属性,依附正文而存在。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正文的生成和理解具有反作用。注释与参考文献是正文的基础,是对正文的不同方面的补充、更正、延伸、发展、讨论、协商等。不同的注释与参考文献反映了文本整体的复杂性、学术理论的丰富性和学术的复杂性。

副文本是从作品边界向正文过渡的一道道“门槛”、“门轴”或者“阈限”,是作者在正文之前、之后有意埋伏的一套阅读路线和阐释规则,为读者提供预先审视和理会的机会。热奈特认为,不经过门槛,径直走进室内是不可能的;不经过副文本,直接进入文本正文研究是莽撞的。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