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商是全媒体时代的生存利器
不管是狭义媒商还是广义媒商,都结合了当下现实的媒介环境。不管是与媒体沟通,还是私下里与朋友或客户沟通,在全媒体时代,都意味着会有一种潜在的、受到公众关注并在公众视野中受到审视的可能性。因而,在全媒体时代生存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媒介的基础知识,了解公众关注的风险以及机遇,并结合自身信息,制定信息的接收、采集、加工和发布的策略。
媒商,会帮助你提前预防可能的风险,会帮助你更精准地选择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帮助你树立主动传播的心态而非被动地回应,帮助你让个体信息更加出彩,帮助你熟练地选择不同的媒介渠道发布不同的个体信息。媒商,会让你的信息传递更加主动和有效。媒商,是这个时代的生存利器。
狭义来说,媒商是全媒体时代,个人或者机构与媒体沟通的基本素质,是德行、智商、情商等在媒体上的综合呈现;广义来说,媒商是全媒体时代,个人或者机构对于信息的接收、采集、加工和发布的能力。
媒商首先需要的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以及将美好品德坚持下去的能力。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能成为道德楷模,而是需要牢记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
也许你认为这很简单。但是当事件发生时,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压力有时候会让人们不知所措,词不达意,更不要提还能记起那些原本该渗透在血液中的道德原则了。面对媒体,我们很容易惊慌失措,尤其在对方以一种质问和指责的语气发问时,我们很容易就忘记了一些基本的德行标准以及相应的表达。曾记否,在发生了重大灾难时,有部门负责人的第一句话是:“见到大家很高兴。”也曾有过,十几个人不幸遇难,负责人说,十几个并不算多,往年出现类似事故都是二三十人。还有过医生对着刚刚死去的婴儿父母说,婴儿在出生后的二十四小时内都处于危险期,所以这很正常。
以上这些表达,都显得冷漠和残酷,但其实并不意味着说出这些话的人都是冷酷的、不近人情的、没有道德判断的人。他们尽管对于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和道义有认知,但在危机来临、媒体登门的紧急情况下,却没有做到坚守,反而采取了个人利益优先,急于为个人或者个体机构进行辩解。有德行,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同样要在危机来临时刻牢记和坚守,做到言行合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某种美好的品德会引起人们的好感。人们更容易相信一位德高望重的人,进而出于对这个人的信任和认同,去选择接受他传播的信息。这是人的德行和品格在沟通说服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人们有时候做出决定,并不一定是因为建议本身,而是出于对某人权威的认同和道德的赞许。
所以,如果想让你的信息能够有效地传递出去,让人们更为信服,媒商给你提出的首要要求是要有美好的品德,并且能在危机发生时予以坚守。
在这里,我们还要着重强调一下“诚实”这项美好的品德。在人人皆记者、处处有记录的时代,任何一个词语、一句话都是证据。除非你已经撒谎成性,否则还是秉承诚实至上的原则更为稳妥。仅仅诚实还不够,还要很快地诚实表态,而且始终如一。不要等到真相自己跑出来,才发现为时已晚,所有的工作都将前功尽弃。
事实上,以美国为例,“讲真话,不撒谎,不掩盖”等公开运作原则适用于所有信息的对外公布。公开运作原则由美国福特总统新闻秘书内森阐述并持续使用至今。从内森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总结设定了这样一套原则:讲真话,不撒谎,不掩盖,亲自公开坏消息,越早公开越好,并加上自己的解释。
全媒体时代,要诚实,不要说谎,因为谎言注定会被揭穿,区别只是谎言存活的时间长短。
媒商还需要智商层面的一些关键能力。对外传递信息进行沟通时,需要大量的信息做支撑,不仅需要对将要发布的信息熟记于心,还需要有清醒的头脑把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并以完整的逻辑进行组织。在这一部分,不仅需要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还需要逻辑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等。
全媒体时代,公众对于事实和观点并不一定全面掌握,有时会做出错误判断。你可能会感觉委屈,但如果需要进行反驳,那么你需要做到以下这些:理解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理解对方的批判逻辑;在此基础上组织大量有助于说服对方的论据,然后牢牢记下来;随之用严密的逻辑组织论据去进行辩驳,而不是单靠情绪化的发泄;在此过程中,一旦遇到意外情况,还需要快速反应进行应对。
人与人之间智商上的差距也许并不明显,但是在情商层面,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的情商层面上,不同的个体之间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最后信息传递的效果也会迥然有异。媒商需要你在沟通时,不仅要顾及对面直接沟通的受众,还需要考虑到那些可能的、潜在的、更为广泛的公众。
这时,需要你拥有一颗同理心。古人常说,动之以情。只有在情感层面上,与公众和媒体产生共鸣,才能理解对方,才能获取对方的信任,才能使对方接受信息,改变态度。拥有同理心,不仅要理解对方语言中的道理和逻辑,还要理解对方的情绪和感受,还要能够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在信息传递策略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同理心不是同情心,不是自上而下的情感施舍,而是在沟通时需要与对方换位思考,努力做到感同身受,将自身置于对方的境地和逻辑中去体会,才能够听懂对方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才能是有效的沟通。如果在态度、情感层面上,没有办法被对方接受,那么接下来要传递的信息都将被阻碍在这一环节,无法到达目的地。道德上正确,情感上共鸣,才可能做出恰当的态度表达。
站在聚光灯下的人们,往往缺少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当指责来袭,很多人会下意识地逃避和抗拒,或者找其他的借口推诿;如果遭遇失败,则很可能会去揣测对方的动机。
一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在接种疫苗时死亡。也许这是偶合反应导致,是在医学科学领域所说的百万分之几的正常概率范围内。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依然是百分之百的痛苦和损失。当家长找到接种中心时,看到了躲避的工作人员。一位匆匆赶来处理此事的卫生局工作人员直接用手遮挡住镜头。更有甚者,在沟通之时,不去安慰伤心的家属,而直接提出:“你打算要多少钱?”这种速战速决的解决方案,无疑加深了相关机构与家属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有些事情,我们运用理性和逻辑,可以很容易就找到对方接受的方案,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本可以驾轻就熟。但是在将方案与对方进行沟通时,就需要更多的情感介入。冰冷的沟通会有后遗症,甚至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冰冷的沟通,有时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怒正在和你对话的另一方,最终成为解决问题的最大阻碍。
全媒体时代,情商尤其重要。信息流动速度越快,给予人们全面吸收、冷静思考的时间就越短。复杂的数据、技术词汇、科学解释往往不容易被理解,也容易被简化或歪曲,而此时正确的情感介入却可能快速地获取沟通对象的支持,并更加有效地将信息传递出去。
媒商,是全媒体时代的生存利器。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有成为某焦点事件热点人物的可能,也会有私下沟通被意外公开的风险,以及个人信息被通过各种丰富媒介渠道传递出去的可能性。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构造着你的形象;你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此时,就需要媒商——你需要理解媒介,知晓各种媒介渠道,有出色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强大的同理心,还要有在危机时也能够坚守的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