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角色定位及其现实使命
摘要:过去十年,金砖国家从一个经济学概念逐渐成长为一个现实的国际合作平台,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引入社会学的角色理论,追溯了金砖国家实现角色占有的过程,分析其对于自身的角色认知与定位,考察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从而对该合作机制做出一个客观的认识与判断。
关键词:金砖四国 金砖国家 角色 角色扮演
2001年,高盛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用以指代四个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的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议,使金砖四国由一个经济学概念转化为一个现实的国际合作平台。其后,南非于2010年12月作为新成员加入,金砖四国更名为金砖国家 (BRICS)。2011年4月,第三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在海南三亚召开,引起全球关注,此次峰会也标志着金砖国家逐步向机制化方向发展。
金砖国家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一个全新的角色崛起于国际舞台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金砖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呢?通过引入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我们来追溯金砖国家实现角色占有的过程,分析其对于自身在国际舞台上应扮演角色的认知与定位,考察其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了哪些实践,从而对该合作机制做出一个客观的认识与判断,为我们理解这一角色提供帮助。
一 角色理论及其应用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同样,在国际社会中,国家也要扮演这样那样的角色。
所谓角色是指“与社会行动者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人的行为期望”。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角色具有客观性。角色的客观性决定于角色自身实力,即社会行动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必须与其所拥有的实力相对应。在扮演一个与自身实力不相符合的角色时,行动者就不免显得有些生疏和遭人鄙视;而扮演一个与自身实力相符的角色时就显得大不一样。角色概念自从被美国社会学家米德 (G. Mead) 首次应用于社会学以来,经过社会学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已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社会角色理论。
在社会角色理论中,角色扮演是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角色扮演是指“人们在互动中通过对他人的言行的判断和理解,从而做出对自我行为的调节,确定自我在互动中的行为”。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扮演每一社会角色可分为三个阶段:角色占有阶段、角色认知阶段和角色实践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衔接,任一阶段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角色扮演的最终效果。
角色占有 (Role Possession) 是指个体在社会网络结构中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拥有相应的社会角色过程。角色占有是整个角色扮演的基础,只有占有一定的角色后,个体才能发现自己的角色功能。占有的角色不同决定了个体权利、义务、行为规范的不同,也决定了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的内容与方式不同。
角色认知 (Role Perceptions) 是个体在角色占有后,到角色实践之前,对角色扮演制约因素进行认知,在心理上确定个体的角色行为模式的过程。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关键环节,个体能否成功地扮演各种角色,取决于其对角色的认知程度。如果角色认知出现问题,对自身实力定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角色实践的进行。
角色实践 (Role Behavior) 又称角色行为或角色实现,是“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或活动”,是个体把角色认知内容表现为外在行为的过程。角色实现的过程,也就是主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它不但受到个体对自我角色领悟的影响,而且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从角色扮演的整个过程来看,角色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决定着角色扮演最终能否成功。
二 金砖国家集团的发展与演变:角色占有
从金砖四国概念的提出到2011年三亚峰会的召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 概念化阶段
2001年11月,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发表《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 一文,首创“金砖四国”(BRICs) 这一概念,用来指代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四个最具投资潜力的国家,金砖四国概念由此形成并迅速为国际社会所熟知。作为主要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4.6%,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2.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在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金砖四国将超越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与美国、日本一起跻身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高盛这份报告发布后,金砖四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头羊,引起世界更多关注。2005年12月1日,高盛发布的新报告《BRICs有多稳固?》(How Solid are the BRICs? ) 称,BRICs看起来确实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无论大小) 进步要快。高盛由此调整预测:中国将在2040年超过美国 (比2003年的预测稍快一些),而印度将在2033年超过日本 (比早先的预测稍慢一些,原因是日本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二) 成立、落实阶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并向世界各地蔓延。面对危机,世界各国意识到既有的经济秩序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急需做出变革。在世界经济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利益的重新分配与调整,各主要经济体也因此会展开激烈交锋,争夺有利于本国或本组织的地位与利益。金砖四国领导人充分意识到,“四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共同的利益和关系,有必要加强对话、协调与合作,增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声音和影响”。“如果采用单兵作战的形式,无论四国中的哪一个国家都很难在与发达国家的激烈交锋中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创建新兴经济体国家主导的金砖四国对话机制意义深远。
2008年5月,金砖四国外长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谈,决定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全面合作。2008年11月和12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出访巴西和印度时,分别与巴西和印度领导人发表共同声明,决定于2009年6月召开首次金砖四国领导人会议,重点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二十国集团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交换看法。
2009年6月,金砖四国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召开第一次领导人峰会,宣告金砖四国从一个概念发展为一个现实的国际合作平台。峰会通过的领导人声明指出,金砖四国对话与合作不仅符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而且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因此,四国将以循序渐进、积极务实、开放透明的方式推动四国对话与合作。金砖四国意识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不合理性,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四国主张,应积极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和高级领导层选举应遵循公开、透明、择优原则。
(三) 发展和深化阶段
金砖四国成立后,不断扩大合作范围,从一开始的经济和金融领域合作,逐步扩展到安全与政治领域,机制化程度不断提高。四国凭借不断增强的实力,共谋全球话语权,追求一个全新的民主且平衡的全球治理体系。两年来,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金融机构一直是金砖四国领导人峰会的主要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和世界银行的改革。四国冀望通过改革,在上述两大机构中享有更多的份额和话语权。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领导人峰会在巴西召开。此次金砖四国峰会达成的成果更加丰富,除了通过一项联合声明外,四国开发银行还签署协议,扩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企业投资领域的合作。此外,四国还首次共同发布统计数据,迈出统计信息共享的第一步。2010年11月,南非申请加入金砖四国。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2011年4月,第三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在海南三亚召开,开始在实务领域进行具体的合作。在金砖国家银联体年会上,来自五国的金融家努力推动金砖国家本币结算的进程,以有效避免汇率波动,减少风险。在此次峰会上,金砖国家向机制化方向发展的态势愈加明显。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甚至将金砖国家定位为一个协调若干迅速发展的大国立场的完全成熟的运作机制。此次峰会增加了新成员——南非,意味着这个所谓的“经济俱乐部”的性质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尽管领导人的措辞依旧审慎,金砖国家越来越像一个政治实体却是不争的事实。邀请南非加入金砖四国,更多的是着眼于地缘政治和战略的考量,而不是出于经济的需要。因为就其经济实力而言,南非远不能与其他四个国家等量齐观。金砖国家通过吸纳一个新成员,展示了以政治方式给自身定位的意愿。可以预见,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日趋成熟,金砖国家的政治属性会愈加明显。
过去的十年中,金砖国家集团从一个经济学概念发展为一个具有明确机制的国际关系实体,这一过程也就是其角色占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金砖国家逐步确立了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为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奠定了基础。
三 金砖国家的自我定位:角色认知
金砖四国成立后,对自我的角色认知一直处于探索的过程中。随着南非的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也在逐步走向成熟,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也逐渐明晰起来。
(一) 金砖国家成立的初衷与政策目标
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不仅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到重创,连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难以幸免。金融危机的爆发及蔓延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威胁到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同时还使得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变得扑朔迷离。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金砖四国应时而生,集中反映新兴市场国家个性化诉求。金砖四国虽然国情不同,但都肩负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责任,都面临着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大课题。
金砖国家的政策目标,从三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三亚宣言》中可以看出端倪。宣言指出,金砖国家“着眼于为人类社会发展以及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世界做出重要贡献”。作为一个由新兴经济体组成的国际实体,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国家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砖国家是“各成员国在经济金融发展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决心“继续加强金砖国家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本着开放、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以循序渐进、积极务实的方式推进金砖国家合作”。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金砖国家有着明确的政治和经济诉求,致力于通过对话与合作来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二) 金砖国家的自我认知:领导人话语分析
尽管金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文化宗教多样,但随着金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金砖国家能够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已是不争的事实,国际社会也对其充满期望。金砖国家又是如何理解自身应扮演的这一角色呢?只有对金砖国家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才能使其在当今国际环境中发挥最大的功效。通过对金砖国家领导人在该问题上的相关言论进行考察,我们大致可以明确金砖国家的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
巴西总统罗塞夫认为:“金砖国家拥有众多人口,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地位。金砖国家除注重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外,还努力提高各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从目前的情况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无疑会为世界多极化作出巨大贡献。”罗塞夫认为,金砖国家是发展中国家高水平的合作平台,“在金融改革、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等重要国际事务上发挥了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
俄罗斯将金砖国家合作视为俄罗斯外交政策优先方向之一。梅德韦杰夫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时表示,金砖国家并非是一个松散或拼凑出来的概念,它已经成为一个协调若干迅速发展的大国立场的完全成熟的运作机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工具。他说:“这的确是一个已经形成的非常重要的新型国际合作机制,而现在南非共和国也加入到该机制当中。现在的金砖五国采取联合行动,调节自身经济政策,并尝试制定共同解决各种国际问题的方法。”
印度总理辛格认为,当前全球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世界形势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应该尊重各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改革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应对国际经济金融挑战。金砖国家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机制,各成员要加强合作。要重视发展问题,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投入,改善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加强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南非对于加入金砖国家集团感到非常兴奋,总统祖马说,金砖国家相互关系密切,具有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金砖国家要携手努力,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应对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加强互利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增长。要支持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加强协调,促进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看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机制,是“全球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是多边主义的重要实践”,可以在“促进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金砖国家合作开展5年来,内涵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拓展,成果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架构。实践证明,“金砖国家合作不仅有利于五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金砖四国成立初衷是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提高自己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为此,金砖国家将自身定位为一个在经济金融发展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但随着南非的加入,这个平台体现出越来越多的政治色彩。各国领导人在该问题上的言论,清晰地表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仅仅局限于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提升发言权,也开始寻求在政治领域开展合作,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尽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经济属性仍然显著,但五国政治家显示了以政治方式给自身定位的意愿,赋予该组织一定的政治色彩,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四 金砖国家的现实使命:角色实施
上述分析表明,金砖国家领导人将金砖国家集团定位为一个机制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合作平台,这一平台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要成功地扮演某一角色,离不开一定的实力基础。金砖国家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不同的实力地位,决定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国际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表现大相径庭。
在经济领域,金砖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增强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一) 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美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之被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拖累,软硬实力明显受挫。欧盟、日本困难重重,发展动力不足。新兴大国虽受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凭借后发优势,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金砖国家凭借其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资源总量及市场潜力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崛起,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而不断得以强化,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金砖四国保持了相当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见表1),尽管经济总量仍处于劣势地位,但国民生产总值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正逐渐上升 (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从2001年的8.32%上升到2010年的17.73%,见表2)。而以美英法德日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尽管其经济总量仍占据明显优势,但经济增长相对乏力 (见表3),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逐年下降 (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001年的59.44%下降到2010年的44.72%,见表4)。通过对比近年来金砖四国与发达五国的经济增长率和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的变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金砖四国发展的强劲势头。崛起后的金砖国家,必然会寻求在国际金融机构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表1 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FI.RES.TOTL.CD。
表2 金砖四国的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FI.RES.TOTL.CD。经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国GDP占世界GDP的百分比。
表3 美英法德日五国经济增长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FI.RES.TOTL.CD。
表4 美英法德日五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FI.RES.TOTL.CD。经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国GDP占世界GDP的百分比。
金砖四国在经济领域的表现让世界感到吃惊,即使“金砖之父”奥尼尔也不例外。在奥尼尔看来,全球经济“转变的步伐之快着实令人惊讶”。他引用了大量的经济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2010年,中国的GDP约为6万亿美元,比起初预测的时间早五年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金砖四国的平均增长率约为8.5%,综合GDP约为11万亿美元,大概是美国的80%。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几十年来的最低谷,金砖四国的综合增长率依然保持在5.5%左右。如今,巴西的经济实力几乎与意大利并驾齐驱。印度和俄罗斯的发展也毫不逊色。在未来十年的某个阶段,金砖四国的经济总量可能与美国不相上下,仅中国一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就有望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2/3。到2020年,金砖四国将为全球GDP的增长贡献50%。金砖四国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更加令人刮目相看——其2010年年均增长率接近10%。以当前的发展速度,金砖四国的消费值有望在这个十年结束时达到美国水平,并在未来10~15年中,每年平均为世界经济贡献8000亿美元。到2050年,四国将一起跻身全球六大经济体之列。
目前,金砖国家正逐渐扮演起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成为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催生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动力。
(二) 就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增强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多年来,金砖国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但是,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却没有同步提高。金砖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中的投票权与其经济份额严重失衡;金砖国家被动接受美元及其他世界货币所带来的风险。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者,不会轻易地让渡权利”。而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为“金砖国家改变格局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国际金融危机清楚地表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对危机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进入后危机时代,改革全球金融体制已成为全球共识,金砖国家就是这一改革的主要推手。
2009年9月,金砖四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举行了会议,专门讨论国际金融改革问题。会议发表的公报中,金砖四国联合提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转移7%和6%的份额和股权给新兴国家。一年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将发达国家5%的份额 (在2010年10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该数据被调整为6%) 和3%的投票权转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中将增加两个执行董事的席位。此次改革后,金砖国家在这两大国际金融、经济管理机构中的话语权都得到提高。
金砖国家在经济领域虽然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力地位的提高与在国际机制中的话语权的取得不具有同步性,欧美大国仍然是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主宰。金砖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中的份额提升,都是以减少欧洲小国的份额为代价的。欧美大国的份额,尤其是美国的份额并没有改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则,美国是唯一具有“否决权”意义份额的国家,欧盟国家的份额加在一起也具有“否决权”意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因“性侵”案下台后,金砖国家曾呼吁推选一位发展中国家的人士担任这一职务,但并未受到欧美国家的重视,新任总裁仍是一名法国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还是遵循了欧美所拟定的游戏规则:美国人担任世界银行行长,欧洲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可见,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意味着与发达国家争夺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而且,金砖五国的经济联系并不密切,贸易争端也无处不在,影响了合作的全面推进。因此,为维护自身利益,金砖国家需要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
在政治领域,金砖国家集团就一系列国际重大问题表明自己的立场,正逐步发展成为一支维系国际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当然,金砖国家在经济领域实力的大幅提升并不意味着政治领域实力的相应提高,经济实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时间上也具有滞后性。因此,相比于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金砖国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就黯淡许多了。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加深,世界正经历深刻、复杂而巨大的变化。“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近些年一直逐渐向多极化方向演变,且呈加快之势,具体表现是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比较显著的变化。“一超”与“多强”之间的差距相对缩小,主要大国间的实力分配朝着更为多元和均衡的方向发展。大国间实力的此消彼长,推动世界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国际权力体系多极特征更加突出。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势头更加明显,世界力量重心正逐渐由大西洋两岸向太平洋地区转移。金砖国家的快速崛起,引发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深刻调整。新兴大国之间的对话合作不断发展,谋求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金砖国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合作平台。
从目前来看,金砖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正逐步提升。金砖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砖国家致力于推动多边外交,支持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与威胁方面发挥中心作用,认为需要对联合国进行全面改革,使其更加有效地应对当今全球性挑战。
对当前西亚北非地区的局势动荡,金砖国家极为关切,主张尊重每一个国家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希望相关国家和平、稳定、繁荣、进步,在世界上享有应有的地位和尊严。在利比亚问题上,无论是中国、俄罗斯、还是印度、巴西和南非态度都是非常鲜明的,都反对法英美等国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主张各方应通过和平手段和对话解决分歧,联合国和地区组织应发挥应有作用,支持非盟关于利比亚问题的专门委员会提出的倡议。
此外,金砖国家强烈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强调任何理由都不能为恐怖行为辩解。联合国应依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原则和准则,在协调全球反恐行动方面发挥中心作用;敦促联合国大会尽快完成《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的谈判,呼吁所有成员国批准该公约;承诺合作加强国际信息安全,并对打击网络犯罪予以特别关注。
相较于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就落后很多。一方面,由于金砖国家之间缺少共同的价值观,并且中俄、中印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也由来已久,妨碍了五国的团结与合作的深入。另一方面,长期居于国际社会权力中心的欧美国家也不会轻易地将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权拱手让人。金砖国家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不会自动转化为政治影响力的提升,金砖国家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处境反映了这一点。尽管金砖五国明确表态反对西方国家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但法英美等国仍然我行我素,金砖国家却无可奈何,这多少反映了其尴尬的政治地位,也表明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五 结语
过去的十年中,金砖国家从一个经济学概念逐步发展为一个具有明确机制的国际关系实体,这一过程也就是其角色占有的过程。尽管其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提高自己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话语权,金砖国家还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将自身定位 (角色认知) 为一个在经济政治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这个平台既致力于推进国际金融机制改革,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寻求在政治领域开展合作,提高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就其实际运行 (角色实践) 来看,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一股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基于其经济和政治实力地位不同,金砖国家在经济和政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存在明显的反差。在经济层面,金砖国家扮演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了国际金融机制的不断革新。在政治层面,金砖国家集团任重而道远,离成为一个有凝聚力和重大影响力的力量中心还相差甚远。而且,目前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仅具有“松散的论坛性质”,“尚未形成一致的指导性规范”,“内部的稳定性还有待加强”。
对于中国而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有助于中国多边外交的开展,是中国在多边外交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仅有利于寓中国崛起于新兴经济体整体发展之中,还有助于加强同其他金砖国家在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中的协调,赢得更大的发言权,更好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作为金砖国家的一员,中国应当积极推进金砖国家向机制化方向发展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