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在树上生存的鸭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泪珠儿

没有任何征兆,在上班的第一个星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对我寄予了重大希望的黎董事长就交给我了一份纯英文的合同,密密麻麻三十多页。

“小宁啊,你是我们的高才生,这份合同你抓紧时间翻译一下,最迟下个星期一上午下班前交给我。我星期一下午的飞机,要出国去谈项目。呵呵,岁月不饶人啊!年纪大了,大量的英文看起来还是有些吃力呀!”黎董事长拍了拍我的肩膀,“不过你也别有太大压力。我知道,你的专业技术都还在学习阶段,对合同的理解肯定有难度,况且合同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一些专有名词翻译不对不要紧,我能明白,能够纠正得过来。”

我拿着那一本合同,越听越觉得它沉甸甸的。

星期一中午前就要完成,那就是说只有一天半的时间(那时只有星期天休息),就算不睡觉也就只有四十个小时!我这四级的英语水平可能够呛。听黎董事长这语气,英文也是看得懂的。如果翻译得太差,这刚上班就被领导称出斤两来,以后就没法混了啊!

“黎董事长您放心,您对我的希望就是鼓励,我一定完成任务,不会让您失望的!”在领导面前怎么能不试一试就打退堂鼓呢?赶鸭子上树,就是掉下来摔死了,也要死得壮烈!

要知道,这还是Windows3.1的年代,在中国,好像什么“www”“.com”都还没听说过,因此,翻译只能靠翻手头的那本《牛津现代高级英语双解辞典》了。我熬红了眼睛,用了一百多页信签纸,总算在规定的时间之前,把作业交给了黎董事长。

黎董事长出国回来后,专门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表扬了我。“你的英语水平比我预料的好得多啊!除了像‘不可抗力’这些个专有名词外,基本上都还不错。当然,这个词,估计是你连中文都没听说过吧!”说完,黎董事长给了我一本中文合同范本,“你抽时间看看这个,学习一下,没准你以后还用得着。”

我如释重负,也很欣慰。原来,完成工作并不像心中担心的那么难。只要有底子,认真对待,就能做好。这一次成功,为后来几年的翻译工作打开了门路。除了我承担的技术工作外,只要有需要,无论是合同还是技术规格书,甚至是设备资料,翻译工作基本上都少不了我,这就好像成了我分内的事。

不过,硬功夫是逼出来的,机会也是由逼出来的硬功夫所创造的。所以,只要有需要,出国的机会也就少不了我。曾经我护照上的戳一度比总经理的还多,别人嫉妒也没辙啊!这一点,我在十几年以后才悟出来。


合同签回来了,技术规格要求也更具体了,陶老师摩拳擦掌,精神抖擞。“小宁,你先把这几样设备的技术要求分别草拟成传真(当时还没有电子邮件),发给不同的生产厂商,索取技术资料。哦,对了!一样设备尽量发给两到三家厂商,便于比较。”陶老师一边准备和整理着什么,一边头也不抬地对我说。当然,他知道我肯定在认真听,并且在快速地做着记录。

“厂家名称、联系人和传真号码这些东西,你别问我,我暂时也不知道。这几样设备都是董事长推荐的国外产品,我们国内暂时还没有,你自己去采购部问吧!对了,他们暂时也不知道,他们还等我们呢,你还是去经营部问问吧!如果他们也不清楚,让他们去问我们在国外的董事长,然后告诉你。”陶老师说得可真仔细。

也是,我参加工作还没多久,对一个单位各部门的职责还没摸清楚,陶老师不说清楚,我还真的会跑错码头。

我快速地在经理发给我的工作日记本上记着——也可以说是画着。我可不会“速记”那个高端的技术,所以要快速记录,就只保留主语和宾语,主语同前的,就干脆只要宾语,陶老师改变主意了,我就划掉旧的,逻辑关系嘛。潦草的箭头是再好不过的了,哪里有重点,就画个手指头指着它。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在上学时就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进度讲得慢的,我可以原话记录,字迹还挺讲究;进度快的,就主谓宾、主宾,甚至宾。逻辑关系是笔记的主要功能,我一般在快速记录时就采用箭头,有时一个词几个箭头指向好几个地方,有时好几个词指向一处,甚至用一根线条曲里拐弯地把箭头送到地方。无论如何,我的目的总能达到。

经理发给我的第一个日记本,我就庄重地写上了“工作日志(1)”。几十年下来,我的工作日志编号估计在年末或者明年初就能排到五十了!记工作日志,除了流水账,主要包括问题及处理方法草稿,有时候还是现场的草稿纸或传真件的剪贴等。这些工作日志,不仅积累了我的岁月,甚至我的经验教训,我发表的几十篇学术论文的题材和数据都来源于此。以设计为主要工作的人,没有这种积累,职称就难评上去。这不,十几年下来,我都是“正高”职称了。一些与我同龄甚至比我年龄还大些的同事,还在中级职称上坐着呢!

两天内,经营部的同事们陆续把我要的信息转给了我,我也陆陆续续地把传真发了出去。

最要命的,还是那些在国内没有代理商的厂家,还得编写英文传真,这对我这个半瓢水的英语水平又是一番考验,少不得又自费买了一本《英语应用文书写大全》——还是偷偷地,免得被人家看扁了。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鸭子都放到树上了,要想不掉下来,那就得勤快些,多扑扇扑扇自己的翅膀,苦练飞的本领;否则,不是饿死就是掉下来摔死。

在等传真回复的时候,陶老师拿着准备好的一大堆东西对我说:“出发吧!小伙子,我们到西天取经去。”这就是老师,安排好我的工作后,自己把工作计划都草拟好了。除了一些盖着公司公章的介绍信,还列出来一大摞问题清单。有些还写了一些红的、黑的和乱七八糟的方案,有些是疑问句,还有的干脆就是问号或感叹号。还有几本书,我发现不是折了页就是塞着一张纸。好嘛,在我吭哧哧搞定那几份传真的当儿,陶老师就翻过了几座山还拐过了几道弯。唉,看来我还有得混呢!

按照陶老师的计划安排,我们扛着行头(当然,大部分都是我扛着啦),先在本市几家单位,然后东到上海、南下广州。历时半月余,我肩上的东西越来越多,心里越来越踏实,陶老师的脸上笑容也越来越灿烂,直到嘴都快合不拢了,我们才打道回府。

我感觉到了社会的力量,也感受到了人脉的价值。“我找的都是在同行业里的同学、同学的同学、朋友、朋友的朋友。看看吧!要不是他们,谁会把‘经书’给你?你以为他们是如来和观音啊!甚至你拿钱都不晓得到哪里去、找谁买。没有交流,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陶老师兴奋地说,“所以小宁啊!你平时可不要太懒,抽空多与同学联系,别断了线,关系也是要经营的。这你也许明白,也许不明白,如果我说了你也不明白,那你就自己慢慢弄明白吧!”

这一连串拗口的“明白”哲理,还真把我绕得有点儿晕了。不过我肯定弄清楚了一点,那就是别把同学们忘了,多联络,有相互用得着的时候。我不住地点头,“好的!陶老师,我记住了!”

在陶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开始了紧张的研发和设计工作。其中有许多时候我们还要与另外的专业组人员协调,有时候是他们在找我们商量。毕竟是一个课题组的,几个专业不能各自为政,否则就会因相互矛盾而调整方案,甚至前功尽弃,重新来过。有时候是郑经理,有时候是总工程师颜总工,召集各专业组长甚至全体课题组人员开协调会、方案评审会或阶段成果汇报会。

总之,忙!但同事们的工作热情都很高。

在我入职后不久,又有三个本科应届毕业生陆续加入进来,三个臭小子当然都比我小啦!从大到小依次为贝鸿涛、司空星汉和江明杰。我们这一忙,工作干劲倒是挺大的,成长得很快,也很有成就感,但只有一样令我们都很苦恼,那就是没时间谈恋爱了。这可乐坏了那位大我两三岁的老同事龚骏远。这个幸灾乐祸的家伙,因为他在忙碌之前刚刚结婚了。我们这五个年轻人,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被客户称作“五虎”。当然,我们肯定是谦虚地自称“五鼠”啦!

这个项目的投产,是公司真正意义上投放市场的第一个产品。研发设计大会战持续了近两个月,好像就休息过两天,每天还要工作将近十二个小时,总算是拿下来了。

在图纸提交的前一天晚上,都快十点了,我负责的图纸中有一张各专业机械设备的综合布置图,其中一件自动化控制设备还要调整安装位置。这件控制设备的布置位置已经调整四次了。这种调整就是用单面刀片将其从透明描图纸上刮掉,然后在另外合适的位置再画上去。同一个位置如果被改动了几次,描图纸就有可能会被刮穿,能够被改动的次数完全决定于刮图人的手艺,有的人一次都可能刮破。在公司有条件进行CAD制图前,我一直保留着五次的最高刮改记录,当然这是以后,而不是今天。

今天我刮改的地方其实才刮过第二次,但由于此处原来的控制设备被刮掉后,是要与另一处布置的控制设备进行交换。也就是说,在此处还要画上另一件设备。毕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设计,我想让图纸看起来更干净一些,所以我小心翼翼地尽量把原来的痕迹刮干净。也就是这个努力,因为当时并不娴熟的刮图技术,把图纸刮掉了一块,这还怎么画得上设备啊!重描一张至少得两天时间,明天拿什么交差?又气又急,我的眼泪就滚了下来。

老同事们一看,大小伙子流眼泪,看来情况确实严重了。这个设备是我们韦副经理的,他嘴巴“啧啧”着,赶紧跑过来救场。姜还是老的辣,经验这东西就得服。韦经理就像裁缝一样,比画着又裁又剪的,硬是给补上了。

研发设计工作大功告成,上下欢呼!庆功宴会上,好几个同事都激动得流下眼泪来。这是我入职后公司完成的第一件产品研发和设计,虽然还要经历艰苦的制造阶段,但这一阶段的成功就像一剂兴奋剂,使公司上下信心和干劲倍增。对我来说,这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成功(虽然最后关头闹了个小插曲,害得我被同事们笑话了好几年),对我的鼓舞是莫大的,它使我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这一阶段的工作,使我的思想也成熟了很多。它让我认识到陶老师一开始对我说的是正确的,那就是没有什么是绝对办不到的。

我生来并不知道我的未来要做什么,我大学志愿所报的专业和实际录取的专业也不一样,那又怎么样?我其实也并不知道我到底更适合哪个专业,没有任何择业经验,也没有人帮我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并指导我选择更适合我的职业,那又怎么样?我同样也并不知道从事什么性质的职业更容易让我取得成功……

我们每一个人,或者很大一部分人,可能都走进了不适合自己的环境:猴子可能面临着要学会游泳,鸭子将不得不学会上树并在树上生存……况且,又有谁是一开始就知道或精通某一行的呢?没准儿你连自己是不是一只鸭子都还没搞清楚,就已经在扑扇着翅膀借着笨拙的爪子在往树上爬呢!毕竟在你面前只有那棵树,只有在那棵树上你才能谋得生计,才有未来。

这一阶段的经历——虽然它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光,但却使我认识到,正如敬爱的陶老师教导我的,只要努力,全力以赴,就能为自己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个宝贵的领悟,在当时虽然很朦胧,基本上还停留在口号上,但我毕竟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它在我以后的人生和职业生涯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