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迷茫
在我毕业前夕,校研究生院的党委书记亲自找我谈心,作为思想教导,也作为毕业赠言,因为我不仅仅是一名学生干部,也已经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了。
“宁致远,作为你的书记,我最后再给你三个忠告,不能叫‘约法三章’,只希望对你今后有用。”书记顿了顿,显得很隆重,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坐直了身体,调整好笔记本在腿上的位置,以便于更好地记录。“这第一啊,要坚持原则,不仅仅是说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更是工作原则。要学会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和培养判断能力。领导不一定总是对的,如果你盲目服从,万一出现差错,你要负直接责任,还会害得你的上司负领导责任。第二,要端正生活作风,这并不仅仅是指男女关系,更是待人接物的真诚。要懂得付出,学会由衷的关爱。要努力做到别人尊重的是你的为人而不是你的职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学校,你成绩好,表现也好,可以当学生干部,获得奖学金,但在工作中可能并非如此。要有思想准备,更要用成熟而又大度的行动去面对。要树立积极的职业观,这包括了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知道,你的工作态度和由此产生的效果对一个大的集体来说都是很小的,甚至是极其渺小的,但对你个人来说却是你的全部,你必须要珍惜,并时刻准备着——哪怕是机会总是与你擦肩而过。我想,这三点对你来说并不难理解,因为我一直记得你在入党申请书中引用你父亲的那句话,‘要想对得起党和人民,首先要对得起自己’。”
回想起来,当时书记的三个忠告,我只是写在了本子上,其实并没有如书记所说完全理解了,或者说并没有悟透,正如我在入党申请书中引用的我父亲的那句话,是在我离家到寄宿初中上学时老爸对我说的,我当时也没有完全明白。
我是在“文化大革命”接近尾声时上小学的,在小学作文中经常要表决心,“努力学习,向党和人民汇报,做一个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懵懂少年,口号和行动往往并不一致;或者说,并不特别知道自己喊的口号是什么意思,抑或是自己连喊口号时都没意识到自己在喊口号。年少往往就是这样,有口无心,单纯而幼稚。
寄宿初中离家有十几公里山路,只能靠步行。寄宿初中每两周放一次假,当地俗称“放大假”。上学时,自己背去一个星期的食物,中途家长再送一次,顺便给孩子上上“紧箍咒”。所以,我从进入初中开始,就逐渐脱离了父母的监管,懵懵懂懂地开始自我管理了。虽然当时并不完全懂得什么叫自立,只知道一些事情必须自己做,必须自己管自己,但生活就这样摆在了自己面前,没有什么好商量,大家都一样,当然我也不例外。
寄宿初中生活开始了,起初还能惦记着父母的唠叨——好吧,是嘱咐。但过不了多久,那种脱缰的感觉就逐渐地,抑或是不知不觉地变得清晰起来。记得初中一年级上学期,还只在期中考试后不久,自以为成绩不错,考了班上前几名,居然偷偷地晚上和几个同学在外面打扑克,被班主任抓了个正着。
“你们这样做对得起父母吗?对得起你们自己吗?”老师气急了,对我们大声吼道。
我脑袋嗡嗡直响,父亲的话被提醒了,回响在耳边。毕竟一直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我突然明白了,要对得起自己,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自此以后,父亲的话一直勉励着我成长。我时常用“要对得起自己”提醒和鞭策自己,甚至逐渐领悟到,要想对得起别人,有时候可以撒个谎,或者欺骗过关,但这样做对不起自己。如果连自己都要欺骗,那就更对不起自己了,甚至失去了自己存在于世的意义。
今天书记的话,现在还没有切身的体会,但我知道,正如书记所说,走出“象牙塔”踏入社会,两者肯定有区别。我还知道,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我都离生身父母越来越远了,书记也是在作为一个家长对我进行教育,就像当年从父母的翅膀下走出来单飞时父亲要嘱咐我一样,走出校园,“象牙塔”的家长也会嘱咐我。
这几句话我必须经常提醒自己,它并不深奥,千万不能像从前一样,在经历错误以后才领悟。
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不可能一直处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一年中,需要研发一两个新产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除非是客户有要求,一般都是推荐客户购买本企业成熟的产品,以降低企业和客户的成本。这样,我们技术研发部一般都是采用成熟的技术,以成熟的产品为参照,设计同型系列产品,以适合不同客户和市场定位的需要,而不是研发不同型号的全新产品。
在公司第一次新产品研发设计成功后,公司步入了稳定发展期。大会战结束后,除了生产部门偶尔赶进度加加班以外,各部门——特别是我们技术研发部,步入了正常上下班、波澜不惊的工作轨道。新老同事都相互熟悉了,设计间隙,大家还会开些没大没小的玩笑,气氛很融洽。
大会战时从集团公司临时借调过来搞突击的同事们又回到了原来的岗位,我们技术研发部机械专业就又只剩下陶老师和我两个人了。按人事部门的计划,本应再招聘一人的,但目前没有物色到合适的。新来的另外三个人都不是我们专业的,除了一起玩以外,工作上只能各搞各的,没办法分担。
“现在,我们除了刚搞完研发设计的项目要补充一些生产用图纸外,还要准备做下一个新项目的设计,听公司通知,这个合同已经签了,听说下个星期就生效了。”这天,陶老师一上班就拉上我说开了,好像很着急,“经理只是甩给我们一个坨子,也没有一个计划,连个清单也没有,这都是我的事啦!”
我突然发现陶老师的茶杯还是空的,只有干茶叶,我赶紧起来抓起开水瓶给陶老师沏上,心里想,我以前怎么没注意呢?忙糊涂了!上了几个月的班,居然一次都没有给老师沏过茶,亏得陶老师还孜孜不倦地教导我。我们办公室还是原来的四个人,每个人都比我大很多,所以早上扫地、抹桌子、打开水都是我包了,居然还自以为做得不错了呢!
“小宁你别忙,我的茶自己泡,我们是同事,我虽然长你几十岁,但也不能摆老师的架子嘛!来来来,我们接着说。”陶老师看我给他沏茶,赶紧站了起来,稍微哈了一下腰,用手指在桌上敲了两下,这个动作把我吓一跳,以为出什么事了,后来在酒桌上才学到,原来这是表示谢意(要学的可真多啊)。不过,后来在一个办公室时,我都会记得先给老师沏好茶,这不是刻意图表现,主要还是提醒自己记得尊敬老师。
“我工作大半辈子了,也从来没当过领导,这一下子要管个事儿,真还不知从何处下手啊!我听说你在学校是个不小的学生干部,肯定有当领导的潜质,以后没准能混个领导当当。”陶老师说着,对我招招手,示意我靠近些。
我和陶老师的办公桌并排,中间只留了走道。我贴着屁股把椅子挪过去,挨着陶老师坐在他的桌子旁边。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可不能像我啊,有机会的时候自己却没有准备好,那机会就溜到别人那儿去了!”陶老师说着,吹了吹茶杯,小咂了一口,摇了摇头,不知是有些烫,还是表示无可奈何。
接下来,陶老师和我首先清理了一下刚完成的研发设计的项目的图纸清单,原本经理带着各专业负责人初排了一个清单,研发设计过程中,陶老师和几位集团公司来的外援又调整、补充了一些,几张纸被涂涂画画得乱七八糟。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规矩,这我知道,”陶老师说,“你把经理发给你的那本《规范》拿过来,这就是规矩,它要求的东西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审图部门就不会批准这个设计。”
陶老师带领我对着规范条款一条一条地看,在原来的清单上重新编上序号,并把基本的和派生出来的也归拢排序,用了整整一天,连中午吃饭都只草草地扒拉了几口,就更不用说午休了。期间,我刚有倦意,陶老师就说:“对待工作就要像对待烫手的山芋,不要在自己手上久留,否则会烫着自己的。计划归计划,但能提前完成就不要拖拉。像我们现在做的,那就是为下一步工作厘清头绪。你现在可能还不理解,以后会的,以后肯定会理解的。今天下班前不厘清楚啊,晚上我肯定睡不着觉。”我们总算是赶在下班后半个小时内整理完了,陶老师说还要带回家再核对一遍。
第二天一早,陶老师一手拎着他的公文包,一手“哗啦哗啦”摇晃着一沓纸,大步流星、饶有兴致地走进了办公室,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有那么一会儿,他愣了愣,眼睛在我和他的茶杯上来回扫描了几趟,“小伙子来得早啊,有出息,那句话怎么说来的?哦,‘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对的,你这辈子不会挨饿的。”我望着陶老师并报以傻傻的笑。
“今天你先把这个混乱的清单按编号顺序誊写一遍,记得按我拟好的格式,沓单就要有个清单样儿,没准儿我这个以后就成了公司图纸清单的规定格式了呢!”陶老师走到我的桌子旁边,把手上摇晃着的清单放到我面前,并在画着表格格式的地方用手点了点。
这段时间以来,我越来越发现陶老师是一个学识和经验都很丰富的人,也是一个工作作风严谨的人,更是一个对别人毫无保留的人,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我的职业生涯有这样的好老师,真是三生有幸啊!确实如陶老师所说,他勾勒的这个图纸清单格式,很快就成了公司的范本。
“你誊好后,自己好好核对一遍,负点儿责嘛!就不要再给我看了,直接拿去文员那里让她打印出来(公司目前还只有文员和会计那里有电脑和打印机)。”陶老师接着说,“这个清单可以作为下一个同类型产品图纸清单的范本,就不用每次都去翻规范来编了。你弄好了就去好好看看上次我和其他几个人完成的那些设计图纸,好好学习一下,这一个项目有些就是你的任务了。提前掌握知识和方法,设计起来就顺手些,也快些。”
陶老师回到自己座位上,端起茶杯,先习惯性地吹了吹,小喝了一口,接着又喝了两大口,舒心地转过身来对我说:“小宁啊!难得你有这份心,还真是的,走了一大段路,又讲了一席话,能大口地喝几口茶,真舒坦啊!”
我心里也是一阵温暖,激动地说道:“陶老师对我那么好,当老师还不收学费,我泡杯茶不算什么。倒是我昨天才想起来,还真是愧对老师这么长时间对我的培养呢!”
办公室另一位同事,就是前几天才换到我后面的龚骏远,现在还在幸灾乐祸的“大鼠”,夸张地大叹了一口气说:“你小子算是有福气哟,我工作四五年了,也没你这几天的长进快呀!”
我转过身对他说:“公司的颜总工,还有我们的郑经理,那不都是你一个专业的吗?你龚大肯定比我宁二进步得快,到时候当了官,可别忘了兄弟们哦!”
陶老师“呃呃”了两声打断了我们,“你们俩别瞎操心,要进步,一靠个人修为,二要看机会,难道不当官就不叫进步了吗?我不是很好吗?是不是啊,小孟?”陶老师回头对他后面的孟进学说。
“是啊!一个公司毕竟当领导的人是少数,要是每个人都是领导,那就都不是领导了,也没有做事的人了,估计隔天就关门了。”老孟放下手中的笔,把图纸上刚才因为修改用橡皮擦擦起的沫子用刷子扫到一边,“再说,在行业里混,提拔是靠别人的,不是自己硬上的,还是摆正心态,努力工作,不给领导找麻烦为好!否则……嘿嘿!不说了,不说了。”
老孟的话使我又想起来毕业前书记所说的话,不禁伸手在抽屉里摸了摸那个“人生随想”小笔记本。孟进学跟陶老师一样,也是公司成立时从集团公司调来的,三十多岁了,资深工程师,正在努力,希望过两年能够评上高级工程师。
“好了,好了!该好好工作了。”陶老师坐回身子,又突然转向我,“对了,小宁啊,你可能要誊写快一点,文员那里可是每天排长队的。我这里今天争取把这个项目还要补充的生产图纸清单分解、清理出来,这个你一时半会儿还搞不清楚,我弄就行。哪天把行业标准中关于产品图纸清单的标准从集团借来了,再对照着跟你讲。”
我马上接口说:“那谢谢陶老师啦!”
陶老师轻轻摆了摆手说:“你可别忙着谢我,我也是过了五十岁的人了,过几年就该退休了,把你先教会了,事情就可以交给你做,我才能轻松啊!到时候有得你忙的。”
在陶老师的辅导下,我的工作日志很快就过渡到了第二本。我不仅学会了编制产品图纸清单,包括送审的图纸清单和生产图纸清单,这可是一个项目研发设计的纲领呢!我还分别记录下陶老师分配给他自己和我的内容,并把每份图纸的逻辑关系整理清楚,记录下开始和完成的时间。图纸清单有它自身要求的顺序,但并不完全代表其先后的逻辑关系。哪些图纸要先与其他专业共同协调确定基本参数和方案,待其他专业完成了后,我们才能继续完成该图纸,以及哪些图纸和参数必须由我们先完成了,以便尽快提供给其他专业,等等。图纸清单的逻辑顺序就是计划安排的依据。
几个项目下来,在陶老师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我和他轮流完成不同的图纸。慢慢地,一个项目所有的技术我基本上都能把握了,工作起来也逐渐得心应手,不仅陶老师高兴,我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随着公司的发展,管理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也分得很清楚,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指挥着逐渐壮大的企业。
职责清晰,对企业是必要的。在同一个项目上,各部门都有对口的负责人和参与项目的人员,部门之间经常要就某一个具体的事情协调沟通;一个部门内部也一样,像我们技术研发部,一个项目人手要的多,还有三个专业,也存在协调沟通问题。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同一时间只有一个项目,往往是几个项目穿插或并行,也存在资源的协调沟通。
管理学上说,团队合作是建立在职责分清的基础上的,这话说得似乎很有道理。在项目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明确职责权限,工作起来会更顺畅。
然而,大事管理成绩斐然,日常琐事却容易出乱子,我就不小心中了一枪,不仅弄得我前段时间积累的那点儿成就感涤荡殆尽,甚至在几十年过去后,我仍然没有更好的思想和方法去合理应对当时的情形。也许,这正是人生本该经历的,也或者在人的一生中,许多事情本来就没有必要去弄得清澈透亮。那些顺理成章或性情使然的事,姑且把它当作插曲、调味品,也未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
按照公司的人事安排,现在办公室的清扫工作已经安排专人负责,一般都会在公司上班前打扫完成,当然偶尔也会有例外。比如,某一处耽误了,就可能有那么一两间办公室没能赶在上班前完成清扫。这一天,这种例外就发生在了我们的办公室。
韦副经理进入我们办公室的时候,好像上班时间才开始几分钟。因为我刚为陶老师泡好茶,并把我的水杯加满水,陶老师都还没进办公室呢!当时,负责清扫工作的那位女同事正在快速地拖着最后一张桌子下面的地板,就是靠近门边我的那张桌子。我端着烫烫的玻璃水杯站在旁边,正嘘着气躲闪着来来回回的拖把想把杯子放到我的桌上去,韦经理正好就进来了。
“怎么,大老爷们儿的,看着也不帮忙拖一下,不想上班了,当老爷啊?”没有任何征兆地,韦经理就嚷开了。他两眼扫视着我们,我感觉到他最后好像把眼光落在我身上了,并且好像是认真的。现在回想起来,都不能确信他是不是真的在看着我,也不能确信韦经理到底是拿我们开玩笑,还是认真地批评我们,我只能说,我脑海中那根想把任何事情都分得一清二楚的弦怦然振动,发出了声音。
“只有她有拖把,怎么帮啊?再说,不是分好工了吗?说了不让我们插手的,连我们原来的扫帚拖把都收上去了……”我好像并没思考就脱口说出来了。怎么可能思考呢?才工作几天啊,第一次觉得被领导批评,懵了!
“韦经理是在批评你吗?你充什么人物啊!”我脑海似乎传来一声断喝,我愣了一下,赶紧把水杯放在身后陶老师的桌上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韦经理又不知说了些什么,只知道很大声,很生气。我也不知道是委屈,还是傻了,稀里糊涂地又抢白了几声:“我又不会拖得比她快,再说,公司刚规定好就出尔反尔,那以后我们怎么工作啊!”
这话刚一出口,我就被自己吓醒了,后悔了。“出尔反尔”是能跟领导说的吗?韦经理看来是气急了,“你给我等着!”他甩下这句话就出去了。
那位拖地的女同事不知所措,草草地弄了两下就低着头快步走了出去。陶老师还没到,老孟和龚“大鼠”看着我直摇头。“大鼠”说:“你小子行啊!就等着吃苦头吧!”我坐回自己的位子上,头脑发懵,两眼发直。
“我觉得我没错!”我大喊一声,把刚迈脚进门的陶老师直接吓停了。看着陶老师进来,我又突然觉得很委屈,不过还好,强忍住没有让眼泪掉下来。
中午吃饭的时候,郑经理把我从餐厅叫到门外,还没等他开口,我就先叫开了:“我没错,我不接受批评,也不检讨,不道歉!”
“谁说要批评你了?”郑经理是又气又好笑,“你真是岁数不大,脾气不小。韦经理跟我说了,这段时间任务紧,压力大,见不得影响工作的事。他说是他说话不妥,叫你别担心,安心搞好自己的工作。”郑经理摇了摇头,“没想到有你这样一个愣头青,伸着脑袋接石头。”
晚上,我认真地思考早上发生的事情,甚至把“人生随想”小本本拿出来翻看那些“警世名言”,仍然有些茫然。就说老书记的嘱咐吧,还真难以分清,难以悟透啊!以后工作中还不知道要遇到什么呢!不过,今天我肯定是大不敬,毕竟是领导,而且年龄也比我大呀!但我又能怎么办呢?就是装哑巴,那也可能被当作无声的抵抗啊!又或者低头怯怯喏喏,领导还不一定瞧得起呢,以后估计也没得混啦!学着更圆滑些?就像老孟和龚“大鼠”那样只当没听见?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