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学术期刊评价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研究范围及比较研究的必要性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地理位置相邻、同属亚细亚文化圈的中韩两国之间相互了解、合作,目的是充分利用两国的优势,从更广阔的视野,迎合当今时代特征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大趋势。

“学术期刊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加菲尔德对期刊文献的引文进行了大规模统计分析,得到了大量被引用文献集中在少数期刊上,而少量被引用文献散布在大量期刊中的结论邱均平.文献计量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13.。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加菲尔德“引文分析理论体系”、普莱斯“文献指数增长规律”,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期刊理论体系。

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学东渐的中韩学术期刊评价,以其第一时间解释本国的各科学术研究的质量,推进学术发展和全球竞争力,一直成为学术界的焦点。中韩学术期刊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本土化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取得了新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评价理论和方法也取得了显著发展。

目前中国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期刊评价机构及评价报告有:武汉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中信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南京大学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这几家机构的报告是国内最早开始开展的期刊评价研究实践,研究时间最长,因此有一定权威性的研究体系,得到了学术界、期刊界和科研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与认可,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与地位。与中国百家争鸣的现象不同,在韩国,韩国研究财团是其国内唯一的学术期刊评价管理部门。学术期刊登载制度在确立韩国学术期刊体系、提高学术期刊水平上做出了一定贡献。评价制度实施以后韩国SCI级的学术期刊种数由1998年的10余种上升为2018年的138种,经研究财团认证的登载(候补)学术期刊广泛应用于教授业绩评价、政府支援研究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项目申请资格评审中。然而,一方面,评价制度的实行让登载(候补)学术期刊在数量上一路膨胀,而在提高期刊质量方面却未有太大建树。90年代以来,新的学术团体数量不断激增,截至2018年,学术团体的数量已经由1990年的1890个上升为9291个,20多年来增长将近4倍,其中可掌握人员规模的5439个学术团体中,成员在50名以下的小规模学术团体占到了63%。另一方面,登载(候补)学术期刊与论文内容质量无关被广泛运用于教授业绩评价,而审查相对严格的优秀学术期刊的投稿率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学术期刊质量普遍下降,学术界自律评价能力不断弱化。

因此,确立一个能真实反映科研人员意见并能引领国内学术期刊发展的学术期刊支援政策成为客观需求。当然,两国学术环境的变化和学术评价理论的发展,使主办者、管理者和评价者都已认识到:在新的环境下,针对学术期刊的特殊功能和定位,对其发展态势进行评估,对于中韩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以比较理论为指导,坚持原典实证和文本细读的原则,勾勒出中韩两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整体轮廓。论述中不乏对个别方法、个案细致的比对及影响探源,但更为关注的是两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整个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全景式的雷同和差异点。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将比较作为贯穿始终的精神,融入每一章节的论述和每一观点的展开中,力图通过扎扎实实的文本分析、事实论证,建立独特的观察方式和理论话语。


[1]邱均平.文献计量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