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急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创伤与急救概论

第一节 创伤的历史及定义

一、创伤急救学的历史
创伤急救概念起源于战争年代,早在1792年,拿破仑的私人医生Larrey就提出了“飞跑救护车”(即马车),将医生或医用物资运送到战场,并转运伤兵离开前线,为现代创伤急救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随着运输、通信工具及医疗装备的进一步改善,以及急救人员素质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创伤致死率逐步下降,从而让人认识到创伤急救应该是一个从现场急救到院内救治有组织的连续过程,也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创伤急救的发展。和平时期,随着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导致的死亡人数大大增加,加上其他因素导致的伤亡,创伤已成为全球人口的主要死因。因此,1966年美国科学院发表了题为“意外伤害导致的伤亡,被现代社会忽视的疾病”的纲领性文件,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创伤的观念和认识,即从“创伤为意外事件”转变成“创伤是可以防治的疾病”,有效地推动现代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美国各州相继建立区域性创伤急救中心,此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建立各自的创伤急救系统,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全球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创伤急救网络,制定各种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大大提高了创伤急救的成功率。
二、创伤的定义和分类
创伤是指机体受到外界致伤因素(如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作用,造成机体组织结构的破坏或引起功能障碍。

(一)按创伤原因分类 1.撞击伤

是指人体静止状态下被具有一定动能的物体撞击造成的损伤。撞击动能小,大多造成局部的挫伤或挫裂伤;若动能很大,在打击的瞬间,动能还可由体表传导至体腔内的脏器,造成脏器损伤。机体与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摩擦而引起的损伤称为擦伤。

2.挤压伤

是指重物将人体压轧或埋压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对肌肉丰富部位的挤压伤患者,一定要警惕挤压综合征的发生。

3.坠落伤

是指人体从高处坠落造成的组织损伤。坠落伤的严重程度与人体的重量和距地面的高度及着地面的软硬和有无障碍物缓冲有直接的关系。除造成直接损伤外,也可造成间接损伤。

4.枪弹伤

是指高速运行的子弹、弹片等物体穿入人体所造成的组织损伤。

5.冲击伤

是指爆炸物(如炸弹、炮弹、地雷、气浪弹等)爆炸时形成高能、高压、高速、向周围散播的冲击波对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称为爆震伤。冲击伤往往是多部位、多系统的损伤。损伤外轻内重,伤情复杂,发展迅速,要高度警惕。

6.刃器伤

是指锐利而长的物体(如刺刀、钢筋等)快速插入人体所造成的组织器官的损伤。特点是伤口多较小且深,易伤及内脏和重要的组织器官,易并发感染。

7.动物咬伤

是指人体组织被动物牙齿等咬破、撕裂甚至撕脱所致的损伤。由于动物口内有各种细菌、毒物、病毒等,对人体极为有害,如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可造成严重的后果。

8.烧伤

是指由于热力(火焰、热水、热汽等)或高温(高温液体、闪光、放射能、电能)作用或化学物品(如强酸、强碱等)作用于人体表面所造成的组织损伤。烧伤的深度取决于热力的高低和接触热力时间的长短。

(1)放射性烧伤:

是指X线或其他放射线直接作用在人体细胞上,导致血管硬化或血栓形成,间接引起组织缺血,造成皮肤变性坏死。

(2)闪光烧伤:

是指燃烧弹、原子弹爆炸、电弧闪光等所造成的人体表面组织损伤。

(3)化学性烧伤:

是指强酸或强碱等化学物品对人体组织所造成的急性损伤。

(4)电烧伤(电击伤):

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由电能转变来的热能而引起人体不同程度的组织损害。电击伤的严重性在于即时引起致命性心搏、呼吸停止。电流局限于一侧肢体,可造成该肢体残疾,而高压电还可引起电热灼伤。

9.冻伤

是指人体遭受低温所造成的全身性或局部性组织器官的损伤。环境温度低于冰点即可发生冻伤,而严重的冻伤多发生在气温低于-10℃。

10.交通事故伤

是指人体在快速运行的车辆中,因事故而突然停止所发生的惯性作用或车辆碰撞而发生的撞击、震荡或被车辆碾压、挤压等所造成的组织器官的损伤。这种交通事故,使人体遭受多方面的暴力,往往发生多部位、多脏器和多种类型的损伤。

(二)按创伤部位分类 1.颅脑损伤

分为头皮挫伤、头皮裂伤、头皮下血肿、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内出血等,其常具有致命性,故应及时救治。

2.颌面颈部损伤

创伤后可造成一种或几种器官(如脑、眼、耳、鼻等)相互关联的功能障碍,组织移位或出血导致的窒息可威胁伤员的生命。有条件的应由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和普通外科等多科室医生联合救治。

3.胸部损伤

可分胸壁伤和胸腔内脏伤。胸壁的破坏或变形以及胸腔被压缩都可以立即造成心肺功能紊乱,所以胸壁伤与胸腔内脏伤有同等的重要性,都应按重伤者救治。

4.腹部损伤

腹壁、腹腔内脏器或腹膜后脏器的损伤,主要危险在于内出血造成的休克和内脏破裂引发的腹膜炎,两者均可危及生命。

5.骨盆损伤

除有大量出血外,可同时伴有或继发盆腔脏器损伤。特别是部分泌尿生殖器和消化道末端同时遭受创伤时可引起严重污染。

6.脊柱、脊髓损伤

脊柱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尤以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常见。严重的骨折脱位可损伤脊髓产生节段性瘫痪,救治时必须尽力防止附加损害。

7.四肢创伤

常见的损伤包括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血管神经损伤等。

(1)上肢损伤:

上肢的特点是功能灵活,损伤机会较多,是人体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运动器官,治疗重点在于恢复其功能。

(2)下肢损伤:

下肢的特点是行走与负重。伤后多需卧床治疗,治疗期长且易出现并发症,治疗重点在于恢复负重和关节的功能。

(三)按创伤类型分类 1.按创伤有无伤口

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创伤两类。

(1)开放性创伤:

是指受创伤部位局部有皮肤或黏膜破损,深部组织有创口与外界相通。创伤的特点是有伤口、有出血、伤口内有污染或有异物残留,感染机会多,也可同时伴有内脏或深部组织损伤。常见的开放性创伤有撕裂伤、切割伤、刺伤、火器伤等。

(2)闭合性创伤:

是指受创伤部位皮肤保持完整,表面无伤口,但伤情不一定轻,原因在于难以确定有无体内脏器和重要组织损伤。常见的闭合性创伤有挫伤、挤压伤、扭伤、震荡伤、关节脱位、闭合性骨折和闭合性内脏伤等。

2.火器伤

按伤道形态,分为贯通伤、盲管伤、切线伤和反跳伤4种。

3.按体腔(颅腔、胸腔、腹腔、脊髓腔和关节腔等)是否被穿透

分为穿透伤和非穿透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