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急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创伤的临床表现

一、局部表现

(一)疼痛

创伤发生后,因组织破坏、纤维断裂、细胞肿胀等,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程度与创伤的部位、程度及创伤后炎症反应强弱等因素有关。疼痛也与创伤的性质有关,一般可分为隐痛、钝痛、烧灼痛、胀痛、撕裂痛、刺痛、放射性疼痛等,活动后加重、制动后减轻是其特点。疼痛一般持续2~3天,以后逐步缓解;若疼痛持续进展或加剧,则考虑并发感染。疼痛的部位常常提示为受伤部位,应仔细检查,以免造成漏诊或误诊。

(二)肿胀

创伤后组织局部出血、渗出、炎性水肿等造成肿胀。受伤部位表浅者可伴有触痛、发红、青紫、或有波动感。肢体节段的严重肿胀可造成肢体远端的血供障碍,从而出现感觉迟钝、肢端苍白、皮肤温度降低等。

(三)功能障碍

机体受到创伤后,因组织结构破坏可直接造成功能障碍。局部炎症也可以引起功能障碍,如腹部创伤发生肠穿孔,可因腹膜炎而出现呕吐、腹胀、腹痛及肠麻痹等。此外,创伤后的局部疼痛亦可导致功能障碍,如肢体骨折后因局部剧烈疼痛继发的肌肉痉挛可进一步加重功能障碍。某些功能障碍可直接危及生命,如创伤性窒息、呼吸衰竭、心脏压塞等,均应立即抢救。

(四)创口与出血

多见于开放性创伤。查体时应注意观察创口的部位、形状、大小、深浅、污染程度、有无搏动性出血,并查清创口的数目。
二、全身表现

(一)体温升高

创伤早期体温升高,主要由创伤区域内的出血或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吸收所引起,而创伤早期也处于分解代谢期,机体内营养物质的分解也会产生热,使体温升高。体温一般在38℃左右。体温如过高,除由脑损伤造成外,可能合并有感染。

(二)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创伤发生后,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可造成心率加快。同时因周围血管收缩,故舒张压升高,脉压缩小。血压、呼吸、脉搏的变化常提示创伤的严重程度,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口渴和尿量减少

创伤患者所出现的口渴与尿量减少等症状均为失血及脱水的表现,但若尿量过少时要警惕休克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四)其他

创伤患者还可有其他表现,如乏力、消瘦、食欲缺乏、嗜睡、失眠、便秘及月经不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