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现代观点(修订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现代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的含义

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等形式提供的信用。除此以外,工商企业间的委托代销和分期付款等商业行为也都可视作商业信用的具体表现。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工商业生产和流通日益进步,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在时间、空间和规模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发展。伴随竞争的加剧,工商企业都期望的及时结清的交易变得不再那么现实,谁要是能够提供赊销或分期付款等服务,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主顾,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样,在这样的情况下,谁的信誉好、实力强,谁就能更多地获得别人的授信。可以说,商业信用的出现和发展完全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各种各样带有借贷关系的商业信用形式,就在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出现,并反过来推动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2.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特点包括:第一,商业信用是直接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并且这个商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而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上的商品资本。第二,商业信用中借贷关系的双方都是工商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的信用关系不属于商业信用。第三,商业信用属于典型的直接信用,供需双方一般不需要借助信用中介来完成信用交易。第四,商业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商业票据,即工商企业之间基于信用关系所形成的短期债权债务凭证的总称,主要包括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第五,商业信用兴起于资本主义社会,但曾经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信用形式,也是银行信用的基础。

3.商业信用的缺陷

商业信用的缺陷包括:第一,商业信用的规模有限。因为商业信用提供的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商品资本,且限于工商企业之间的个别商品资本,所以资本数量受到明显的制约。第二,商业信用的范围有限。商业信用的提供一般仅限于相互熟悉、相互信任的工商企业之间,会产生明显的空间地域上的限制。第三,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向有限。商业信用受提供形式上的限制,即赊销和分期付款等方式一般只针对购买方,多为生产上游产品的企业向生产下游产品的企业授信,反之则不行,这也限制了信用规模的扩大。第四,商业信用的期限有限。因为工商企业间以商品资本的形式提供信用,通常情况下期限不可能太长,这是由产业资本循环与周转的特性所决定的。

正是基于商业信用的上述缺陷,商业信用不可能一直作为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信用形式主体。

(二)银行信用
1.银行信用的含义

银行信用是银行及相似金融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以货币形式向其他企业提供的信用。它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为弥补商业信用的上述缺陷,从社会经济活动中应运而生的。银行信用的提供流程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社会上拥有闲散资金的经济主体将资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借以实现社会游资的集中;二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将社会富余的资金提供给需求者有偿使用。严格来说,银行不是授信的根本主体,它只是起到桥梁作用,但借助于这种信用中介,一般而言,可以节约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信用流转的效率。

2.银行信用的特点

银行信用的特点包括:第一,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并且这个货币已经不是普通的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而是转化为专门获取利息收入的借贷资本,本质上属于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游离出来的巨量的货币资本,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的规模限制。第二,银行信用中借贷关系的双方是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与其他工商企业,非合规、合格的机构不得从事类似银行信用发放的业务,这就使得信用活动处于银行这种专业化的信用机构的监督之下,突破了商业信用的范围限制。第三,银行信用属于典型的间接信用,真正的资金供需双方借助信用中介(这里就是银行)来完成信用交易,因而不再受制于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向。第四,银行信用的主要工具是银行票据,即由银行直接签发或由银行承兑并承担付款义务的票据,如银行支票、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当然也包括存款单和贷款协议等书证。这些工具大大放宽了信用期限上的约束。第五,借助于存贷款机构中介的银行信用,具有扩大信用规模的特点,即商业银行具有派生存款机制,这是商业信用所没有的一大特征。

3.银行信用的缺陷

银行信用的缺陷包括:第一,银行信用的授信条件相当严格,银行要对借款方进行多方面的资信调查和审核,增加了运行成本,降低了便利性,从另一个角度限制了银行信用的规模和范围。第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具有资金周转环节较多、速度较慢的弊病,还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信贷配给的发生。所以,即使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银行信用也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形式的信用,各种信用形式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服务于现代市场经济。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首先可以理解为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声望和信誉,但经济学意义上的国家信用特指政府作为受信方所形成的信用关系,即政府通过发行公债,向社会公众筹措财政资金的行为。根据政府级别的不同,国家信用可以分为中央政府信用和地方政府信用。

国家信用与财政范畴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国家信用其实就是国家借以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另一种重要形式是税收),只不过是要偿本付息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将国家信用称为财政信用并无不妥,后者无非往往属于另一个分类标准。应当说,凡是财政所具有的各种作用,则都是政府信用所具有的作用,弥补财政赤字是政府信用的重要职能。但是,政府信用不完全等同于其他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过程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获得的货币不全是用作资本,而是经常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用于弥补赤字、国防开支等非生产性支出。

国家信用的工具主要为:国债、公债、国库券。国债又分为内债和外债,一国外债过多,则容易引发债务危机,如希腊、西班牙等国的债务危机。政府发行的债券主要受一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影响,评级越高的政府债券,越容易为其他国家政府或金融机构所购买。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金融机构或企业向个人提供的信用。其主要特点是:第一,消费信用的主体主要是公民个人或小规模的个体经济组织,所以也可叫作“民间信用”;第二,消费信用的标的除货币以外,还包括实物;第三,消费信用的主要用途是解决比较急切的生活问题(如看病、买房),也包括满足短期的投资或投机需求;第四,消费信用自发性强,期限、利率、方式很灵活,也较缺乏法律等制度保障,因而风险较大;第五,孤立地看,消费信用的规模不大,但全面考察的话,全社会的消费信用总量仍很可观。

消费信用的方式主要有:①消费贷款。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发放贷款,消费者按规定期限偿还本息,有的时间可长达20~30年,消费贷款属长期消费信用。消费贷款主要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②赊销。工商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短期信用,即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到期一次付清货款。在西方国家,对一般消费信用多采用信用卡方式,即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给其客户信用卡,消费者可凭卡在约定单位购买商品或作其他支付,有的还可以向发卡银行或其代理行透支小额现金。工商企业、公司、旅馆等在每天营业终了时向发卡机构索偿款项,发卡机构与持卡人定期结算清偿。③分期付款。购买消费品或取得劳务时,消费者只支付一部分贷款,然后按合同分期加息支付其余货款,多用于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或房屋、汽车等,分期付款属中长期消费信用。

【专栏1-2】

消费信用:深圳招联金融推出“敢信计划”

作为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正规持牌机构,深圳招联金融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致力于“普惠使命、创新驱动、核心能力、极致体验”的战略目标建设,近期以“相信你的可能”为主题,针对用户在申请及借款流程中的诉求,推出营销活动——“敢信计划”,希望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专属金融服务,引导用户通过良好的个人信用成就品质生活。

《年轻人互联网信用消费白皮书》内容显示,2019年大多数年轻人崇尚“信用消费”,同时对信用也十分重视,凭信用消费后,会按时还款,成为名副其实的“信用一代”。对于他们来说,消费信贷有多方面的驱动力:一是认为信用消费可以帮助他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好地激发自己;二是会让自己更加注意平日信用积累的重要性。深圳招联金融推出的“敢信计划”,主要包括“拒就赔”“用就返”“低就补”三大活动,从多维度降低用户门槛,给用户提供适配的信用额度。此举不仅仅是在为客户提供拥有理想生活方式的可能,更希望以此来鼓励客户树立良好的消费理财观念和培养良好个人信用的意识,希望他们通过借贷,享受服务、提升生活品质,在建立良好的信用前提下,在为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良好的信用消费观念植根于自身观念中。

在产品定价方面,招联金融一直以来都秉持“阳光透明、定价合理”的原则,坚持“息费透明”,在政策和实际操作层面,列明可收取的费用项目,确保收费主体资质清晰、收费流程公开透明,以实际行动践行普惠金融的发展使命。在利息层面,招联金融通过大数据决策做好风险定价,让利率收取与借款人的风险情况相匹配;此举底气源于招联金融不断利用金融科技对IT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从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需要结合消费人群、消费行为和消费场景,不断开发创新金融产品。招联金融此次推出“敢信计划”,不仅是站在为广大客户群体服务的角度,更是以践行普惠金融为出发点,运用互联网技术及金融科技,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惠金融的实践价值,创新产品模式,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消费金融服务,最终实现普惠金融的愿景。

资料来源: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prnasia.com/media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