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留堂算账
众人闻言,纷纷拱手附议。
朱常洛见状,提起朱笔,在空白纸张上写下:
【拟授予何宗彦、朱国祚、沈㴶三人‘参知政事’差遣,每月逢一、六入未央宫政事堂参加御前会议】
【拟于泰昌元年开设恩科,一应规制依旧例,录用贡士定额三百人】
【拟于会试结束后,召开殿试,设财经、律法、农学三科,考生可自行挑选题目作答,一甲三人取三科第一名,按财法农排序,二甲取三科前三十名,余者为三甲】
朱常洛写好意旨后,交给方从哲,让大家签字走流程。
方从哲接过意旨,看了一遍,爽快的签下官职姓名,而后转交李汝华。
意旨流转了一圈后回到朱常洛手中,只见后半面的空白处多出了十个官职姓名。
朱常洛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递给王安:“加盖御玺,交给大翰林起草相关诏书。”
“是。”
王安接过后回到单独小案,拿起“皇帝之宝”盖在了预留空白处,而后走到翰林学士承旨韩爌身边,交给了他。
韩爌双手接过,将其与今日起草的其他意旨叠放在一起,用一本特制硬壳本夹住。
一切完成后,朱常洛开口道:“今日会议到此结束,下去后各衙门尽快落实。”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拱手行礼,而后拿起手边批好的奏疏,依次走出政事堂。
朱常洛手指在桌面上轻敲了几下,开口道:“大司徒留一下。”
众人闻言,动作微微一顿,李汝华前脚刚要迈出房门,闻言又收了回来,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众人眼中带着好奇,但动作却没有停顿,很快离开了政事堂。
王安将门合上后,也退到了房外,此时堂中只剩下朱常洛和李汝华两人。
李汝华心中回忆着自己最近做过的事,似乎没什么差错,不知道朱常洛让他留堂是想说什么。
朱常洛面带微笑的道:“大司徒不必紧张。”
朱常洛说完,李汝华面上放松,心中却更紧张了。
“朕留下大司徒,是有一事想让你安排人手去办。”
“请陛下吩咐。”李汝华心中松了口气。
朱常洛翻开手札,找了片刻,而后撕下两页纸,递给李汝华道:
“这是朕摘抄的部分密奏内容,大司徒先看看。”
李汝华疑惑的接过,扫了一眼,随即眼神一缩。
纸上内容不多,只有四段文字:
【内廷报价:粮食一百万石,报价一百二十万两。棉布一百万匹,报价八十万两。合计二百万两】
【户部报价:粮食一百万石,报价一百万两。棉布一百万匹,报价五十万两。合计一百五十万两】
【顺天府报价:粮食一百万石,报价七十一万四千二百九十两(71,4290两)。棉布一百万匹,报价三十万六千一百三十两(30,6130两)。合计一百零二万零四百二十两(102,0420两)】
【北直隶粮布均价参考:粮食七钱一石,棉布三钱一匹】
李汝华看完后,额头沁出一层冷汗。
“陛下,臣,臣……”他拿着纸张,手有些颤抖。
朱常洛微笑道:
“这三道账单都是朕年前得到的,最终选的也是户部负责采买。”
“大司徒府上有五十名锦衣卫安保,朕知道大司徒是个清廉之官。”
“但这并不代表,户部上下全体官吏都是清廉之官吏。”
朱常洛简单说了几句后,不再多说,开始安排具体事务。
“军团大营自组建之初,一应消耗均出内帑。”
“如今去岁秋税收入即将收完。”
“朕打算从市面上再次收购一百万石粮食和一百万匹棉布。”
“依旧让内廷、户部、顺天府,三衙密奏报价。”
“朕是很想交给户部去做的,毕竟户部才是我大明朝的财政中心。”
“大司徒可明白?”
朱常洛说罢,拿起茶杯。
李汝华已经恢复镇定,皇帝跟他说这些,就证明自己并没有失去皇帝的信任。
否则仅凭这一道账单,皇帝就可以将他抄家。
对于一位手握大权的高品官僚而言,贪财不可怕、被人弹劾不可怕、违法乱纪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皇帝信任。
李汝华并非弄臣,也自衬不是什么济世之才,只是个久经官场,善于数术,经验老道的官僚而已。
皇帝指明大方向后,自己全力帮忙完善推行便可,这是他擅长的。
但过于关注宏大叙事者,往往会在细枝末节上疏忽,这一点不可避免。
那么采买军需之事,算不算细枝末节?
当然不算。
这是上百万两的大宗开支,国家一年的收入堪堪两千万两,一笔二十分之一的开支,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小事。
李汝华拱手道:“臣明白,臣下去后会立刻清查户部蠹虫,把这些贪腐之徒清出法办。”
李汝华到底贪没贪?
从朱常洛掌握的情报来看。
没贪。
那钱去哪儿了呢?
这事要想查清楚,绝非数日之功,眼下朱常洛还需要户部推行新政,不可能废了户部,因此这事只能压下。
朱常洛摆了摆手道:
“不必如此,这件事你心里清楚就行,朕就是给你提个醒,要留心给你办事的人。”
“只要办事得力,些许小问题,指出来就行,不用开革。”
贪财对一个政权的影响到底严不严重?
朱常洛觉得,只要能踏踏实实的办事,贪一些钱财也没什么。
但怕就怕在,事办不利索,钱还要的多,这是朱常洛不能容忍的。
朱常洛开口道:“财政改革后,预计要到今年几月份可以看到成效?”
李汝华拱手道:
“回陛下,新法是在去岁开始议定,今年开始执行。”
“按旧例,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
“截止今日,去岁秋税仍为银两,各省直解送入京的银两,合计四百万两有余。”
朱常洛点了点头,开口问道:“天下官员一年的俸禄支出,若是全部照实发放,一年需要多少钱?”
李汝华闻言,神色微动,给出了几个数:“回陛下,天下文官二万,武官八万,合计十万有余,若全部照实发放,一年不少于二百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