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金元诗歌史论
绪论
一
这是一方有许多宝藏却尚待开垦的土地!它呼唤着人们的目光、期待着人们的耕耘,它已经寂寞得太久。
在中华诗歌的宝库中,最受人们青睐的,无疑是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以及南北朝诗歌、汉乐府等等。研究论著、普及读本倘用汗牛充栋来形容那是并不过分的。即便是从诗史的视界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人们的兴奋点也还是在上述那些范围内,辽金元诗歌,一直是受冷落的,这是论者们的“触角”罕至的地方,在以往文学通史的皇皇巨著之中,有关辽诗、金诗、元诗的论述,加在一起能有几页呢?人们很少正眼看它一下,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但是,这方土地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贫瘠,并不是一片“黄毛白苇”的盐碱滩,相反,却是含有相当丰富的储量的。辽诗数量很少,不足百篇;金诗就有数千首之多;元诗现存有13万2千余首(据杨镰先生编《全元诗》统计)。就是仅从数量上看,这也是笔不小的“遗产”。
就辽金元诗歌的特质来说,数量并不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甚至诗的艺术成就也不是决定的因素。而至关重要的,是这三代诗歌在中华诗史上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换言之,是它为中华诗史的发展历程增添了哪些新质?这只有站在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度,纵览中国古典诗歌的动态发展状况,才能看清辽金元诗歌的重要意义所在。也只有如此,才能更为深刻地认识元遗山等北方诗人的伟大价值所在。
随着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的大规模拓进,有关于辽诗、金诗、元诗的专题研究论文比以往增加了几十倍。研究者们开始以更加丰富的知识结构、更为深邃的研究目光、更为独到的切入视角来发掘这方土地中的瑰宝,探索那些不为人们熟知的诗人们的成就,使辽金元诗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现在需要站在史的高度来鸟瞰辽金元诗歌,概括它的全貌,把握它的基本走向,为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找到它的位置——真正属于它的位置。这是文学史研究给我们提出的任务,一个不容推卸的任务。如果不是由我来承担,势必会有一位更为胜任的人来完成它,因为这是历史赋予的。《中国诗歌史论丛书》的编纂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契机,使辽金元诗歌能够在史的聚焦点下呈示它的整体状貌。不唯如此,《辽金元诗歌史论》与其他断代诗歌史论的同时面世,就使我们真正能在中华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认识辽金元诗歌的特殊状貌及其历史定位。显然,对于辽金元诗歌研究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而对于笔者来说,是一个激起兴奋却又惴惴不安的任务。因为,要承担这个任务,既需要综合,又需要草创。在一些具体研究上可以有所借鉴,在整体框架上却又一无依傍啊!是在充满荆棘的山野中开出一条路,纵然使出浑身解数,也只是略辟草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