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2 16:21:39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自序 攀援在美学与诗学的道路上
辽金元诗歌史论
绪论
一
二
三
第一编 辽代诗歌 第一章 辽诗生长的文化土壤
第一节 辽诗与北方文学的特质
第二节 辽代文化的动态演进
第一编 辽代诗歌 第二章 辽诗成就及其在诗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辽代契丹诗人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论契丹长诗《醉义歌》
第三节 辽诗中的汉人之作及民歌谣谚
第四节 辽诗的历史地位
第二编 金代诗歌 第三章 金代诗词的独特成就及其文化基因
第一节 金代诗词的独特成就
第二节 金代女真文化与汉文化的互渗
第三节 儒雅与粗犷:两种文化心理取向的交汇
第二编 金代诗歌 第四章 借才异代:金诗的发轫
第一节 “借才异代”诗人们的心曲
第二节 “借才异代”的文化价值及诗歌史意义
第二编 金代诗歌 第五章 “国朝文派”与大定明昌诗坛
第一节 适于诗歌生长的时代文化氛围
第二节 “国朝文派”的探询
第三节 幽独襟怀与清雅诗境
第四节 本期其他诗人
第二编 金代诗歌 第六章 南渡诗坛:金诗的振起
第一节 南渡政风下的士人心态
第二节 南渡诗坛的诗学观念之争
第三节 尚奇的诗歌创作倾向
第四节 淡远平实诗风
第二编 金代诗歌 第七章 元好问:伟岸的金诗之巅
第一节 元好问的生平与创作道路
第二节 元好问的诗歌美学思想
第三节 元好问的诗歌艺术成就及其文化基质
第二编 金代诗歌 第八章 论女真作家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朴陋与雄奇:初染汉风的本真形态
第二节 典丽富艳的审美追求
第三节 儒雅风范:汉文化的深层濡染
第二编 金代诗歌 第九章 论金词的成就及其文化心理
第一节 金词的整体特征及其文化心理成因
第二节 金词发展的动态描述
第三编 元代诗歌 第十章 论元代前期诗歌
第一节 众派汇流的前期诗坛
第二节 由金入元的诗人
第三节 由宋入元的诗人
第四节 心理认同元朝的前期诗人
第五节 理学家之诗
第三编 元代诗歌 第十一章 “延祐之盛”所代表的元诗主潮
第一节 盛元诗坛的“雅正之音”
第二节 “始倡元音”的赵孟頫、袁桷
第三节 论元四家:虞、杨、范、揭
第三编 元代诗歌 第十二章 元代后期诗风的丕变
第一节 萨都剌等少数民族诗人
第二节 论“铁崖体”与元代后期诗风
第三节 元代后期其他重要诗人
第四节 超轶绝尘:元季画家诗的审美倾向
第三编 元代诗歌 第十三章 论元代散曲与词
第一节 散曲的本体特征及诗史意义
第二节 元曲的“当行本色”与审美属性
第三节 元代散曲流变勾勒
第四节 附论元词
辽金诗学思想研究
《辽金诗学思想研究》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有关辽金诗学思想探究的起始意向
第二节 关于辽金诗歌价值的重新评估
第三节 关于辽金诗学思想
第四节 民族文化关系与辽金诗学思想
第五节 辽金诗学思想之于中华诗学史
第二章 辽代诗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辽代文化形态的有关考察
第二节 使辽诗中所见的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的殊异与交流
第三节 辽诗与北歌传统
第四节 政教功能的高度重视与尚实尚质的诗学倾向
第三章 论金初“借才异代”时期的诗学思想
第一节 关于金诗的性质与金初诗学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 朱弁《风月堂诗话》中的诗学思想
第三节 由宋入金的诗人对宋诗的偏离
第四章 大定、明昌时期的诗学思想
第一节 女真统治者的文化导向
第二节 金诗“国朝文派”的崛起
第三节 论周昂的诗学思想
第四节 触物感兴的诗歌创作思想
第五章 金朝南渡时期的诗学思想
第一节 “贞祐南渡”时期的金廷政治及对士风的影响
第二节 南渡后诗歌审美取向的变化
第三节 赵秉文的诗学思想
第四节 王若虚的诗学思想
第五节 李纯甫一派“尚奇”的诗学倾向
第六章 论元好问的诗学思想
第一节 元好问的身世与诗学成就
第二节 诗歌本原论
第三节 诗歌风格境界论
第四节 诗歌创作论
第五节 历史意识、辩证精神和北方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