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相依共存的各民族、各区域文化熔铸、记忆建构的结果。荆楚文化作为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一认知背景下,本书从国家数字文化发展的视角探讨荆楚文化记忆的建构与传播问题,将其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总体进程,对荆楚文化记忆建构及数字化转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荆楚文化遗产及荆楚文化新闻传播的调查,明确荆楚文化记忆建构的现实背景与时代需求,对其不同历史时期的记忆进程和转型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荆楚文化数字记忆建构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从媒介记忆的历史来看,荆楚文化记忆起源于原始媒介形态的记忆传递与身体书写,经历了文字刻写的记忆实践与媒介更迭,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呈现出逐步稳定的形式,又在新世纪以来的数字化潮流中显示出全面转型的现实趋向。在这一动态演进历程中,荆楚数字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发展的困境。
因此,从数字记忆的需求着手,要深入阐释荆楚文化记忆建构的结构要素,以为其建立数字记忆建构与传播的理论框架。依据其理念化阐释,形成项目管理视角的参与式共建、资源构建视角的网络化再生产、传播创新视角的数字平台化传播的多重路径,旨在将这一理论成果应用于荆楚文化的数字记忆建构与传播实践之中,为构建与荆楚文化内涵相适应的数字记忆工程提供借鉴。这既能从根本上唤醒荆楚文化记忆,化解荆楚文化保护、开发与传播的困境,也能为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与活泼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