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苦修,我种田开创仙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冤大头”王社

打定了主意的王社,举手投足间便施展了大范围的灵雨术。

晶莹剔透的灵雨,淅淅沥沥洒下,滋润着十亩灵田内的所有灵稻。

灵雨丝丝点点全落在灵稻上,没有任何的浪费。

[受灵雨滋润,一阶中品灵植青玉稻成熟度+5,目前为100/100]

[青玉稻成熟,可收获]

转眼间,本就临近成熟的青玉稻,彻底走完了成长历程,变得一片金黄。

赵大张三他们两眼发直,看到王社挥手施展风咒,成片成片收割青玉稻。

青玉稻被卷起来,堆成一座小山。

蠕动的地面,翻卷起来,将被收割完毕的稻秆聚拢成几堆。

一个火球飞了过去,把堆起来的稻秆点燃。

舞动的火蛇,犹如真正的活物一般,贪婪的吞噬着稻秆。

地面与火焰配合,焚烧着各处的稻秆。

一转眼的功夫,灵田中便只剩下一团团灰烬。

翻卷的土地,将其覆盖,均匀的分散至灵田各处。

王社并未停止动作,在赵大等人的注视下继续施法,向他们讲解:

“灵植收割完毕,收集有价值的部位,剩下的可还灵于田。”

说话间,王社便施展了蕴土术,协助灵田源源不断吸收周围灵力。

三下五除二的功夫,他就把十亩灵田清理好了。

堆得高高的青玉稻,颗颗饱满,粒粒圆润,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收获完毕,获得青玉稻13425株,共2545斤]

[获得134点先农经验,二级173/10000]

[获得3点种植经验,一阶上品灵植师94/100]

王社忍不住叫声可惜。

倘若这十亩青玉稻是一阶上品。

带来的巨量经验提升,说不定就能让他成为一阶顶级灵植师。

不过,王社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快步走到青玉稻前。

2500多斤青玉稻没有多大的体积,加起来还不足一立方,刚好被王社的储物袋收入囊中。

宗门的定量,不过每亩150斤。

王社这次能留下1000余斤。

哪怕只算35块碎灵石1斤的平均收购价,也能卖出350块灵石的高价!

比起其他的杂役弟子,王社光留下来的青玉稻,都快比得上他们的总收成了。

实际上,在先农系统未升级前,王社就有把握,完成超过平均水平50%以上的增产了。

只是以前王社有把握完成,没把握保住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现在就不一样了。

王社作为极光宗外门里,少有的“一阶中品炼丹师”,展露一下灵植师方面的能力,也能更好解释炼丹师的“天赋”问题。

对灵植很了解,炼丹技术更好些也是能说得通的。

这自然是王社留给其他人的“说法”。

由他们自己去猜,自己去想。

大家更愿意相信自己脑补出来的东西,哪怕那个答案可能很离谱!

再说了,谁没有秘密呢?

半真半假的秘密,反而会更让人“放心”!

王社当着这些杂役弟子的面,取出标记好的十株青玉稻,仔细进行记录。

一双双灼灼发亮的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可是学习的好机会!

迫切想提升实力,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杂役弟子们,都不会随意放过任何机会。

虽然他们不清楚,王社为什么突然这么大方?

但并不妨碍他们配合!

从踏上修行之路的那一刻起。

他们就已经知道,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变强”。

他们还不知道,所行的道路都已经被设定好了。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会一直被“剥削”,被卡住各种修炼资源。

越往后,越如此。

担心自己记不住的赵大,将王社的所有动作都记了下来。

张三就大胆多了,愣愣的走到王社旁边,开口就问:

“为啥要记下来?有什么用呢?

王社并没有藏私,耐心地向张三解释:

“所有的经验和技术,都来自一次次的实践,来自积累和总结。”

“我们学习的法术、典籍是如此,未来我们记录和创造的知识也是如此。”

赵大和张三听不太懂,只认为王社说的对,一边记下,一边点头。

其余杂役弟子皆是如此,显得盲目、饥渴。

他们很快就发现,王社收获的这些青玉稻,不论是稻粒的个头,灵力的含量,都比其他杂役弟子的青玉稻要强的多。

他们理所应当将这一“功劳”,归于王社的实力和灵植师能力。

王社也并未辩解,任由他们发挥想象,带着他们朝河姆村走去。

这几天。

河姆村明显加强了防御力量。

城墙上巡逻的护卫增加了,进出也多了管制和登记。

王社等人都是极光宗弟子,打个招呼就进来了。

其他的散修,都要排队登记。

身穿青铜色甲胄的村长老白,诧异的看着王社带着杂役弟子离开的背影,饶有兴致的摸了摸下巴:

“哎呀,小王这是想通了?”

旁边闭目养神的老李,相当期待的点点头:

“小王最近在外门闹出了不少声势,偏偏又选择继续留在咱们村,明显有自己的想法。”

老白嘿嘿一笑,扭头看向雾茫茫的落霞山脉,相当期待的说道:

“改变,就是好事,年轻人就该有闯劲!”

“用不了多久,咱们的人就要回来!”

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又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老李满不在乎的说道:

“现在看年轻人的了,我们很难有机会了。”

王社带着几个杂役弟子,一路上和村民们打着招呼,回答他们的种植疑惑,点拨灵田的养护。

同时,王社也透露了开垦灵田的想法。

这一举动,自然让村民们诧异又惊喜。

他们虽然不懂“有恒产者有恒心”的说法,却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的想法。

王社在这里花了这么大的精力,并且还要继续投入,自然就不会想着离开。

这对河姆村来说,当然是件大好事。

王社将几个杂役弟子带进竹林,来到菜园子后开出的荒地。

他施展风咒,画好了十亩荒田的范围,转身对有些忐忑的杂役弟子们说道:

“大家开始吧,荒地有限,先完成先得。”

4个杂役弟子,只是互相对视一眼,便快步朝着荒地走去。

赵大不急于动手,检查荒地的情况,准备好好挑选。

张三更加直接,直接找了块离自己最近的荒地,施展起育土诀来。

其他两个杂役弟子,也都有各自的想法,很快就忙碌起来。

王社没管他们,已经准备好当一个名声响亮的“冤大头”了。

巧诈不如拙诚,唯诚可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