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章 双线并进定基业
##第十五章双线并进定基业
涿县,府衙
初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涿郡太守府那略显肃穆的厅堂内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陈年木材的气息。王宇端坐在客座的硬木椅上,背脊挺直,双手置于膝上,目光平静地望着主位上那位身着官袍、面容清癯、留着三缕长须的中年官员——涿郡太守刘恢。
这并非他第一次踏入官府,但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仅仅寻求庇护或打探消息的流民,而是代表着一支正在崛起的潜在力量,前来寻求官方的认可,或者至少是一种默许。过程比他预想的要顺利,也更波折。
张世平的引荐确实起到了作用。这位在中山乃至幽州都颇具名望的马商,不仅亲自陪同王宇前来,还在拜帖中详细提及了刘备、关羽、张飞在广宁守卫战中的英勇表现,以及他们护送商队安全返回的“信义“之举。然而,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在门房处等了近一个时辰,又在偏厅枯坐了半个时辰,才终于见到了这位刘姓宗亲、一郡之长的刘太守。
刘恢的态度不冷不热,目光中带着审视。他仔细听完了张世平的介绍和王宇的陈述——王宇巧妙地将刘备前往青州的目的,从单纯的“寻找机会“包装成了“听闻青州黄巾余孽复燃,恐其流窜祸及幽州,故率乡中勇士自发前往剿除,以靖地方,保境安民“。他着重强调了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尽管是极为疏远的一支),以及“忠君爱国“、“为国分忧“的高尚情操,同时隐晦地提及了在广宁协助公孙瓒部将赵云守城的功绩,暗示了他们并非毫无根基的莽夫。
“如此说来,这位刘备刘玄德,倒是一位有志之士。“刘恢呷了口茶,缓缓放下茶杯,语气平淡,“自发组织乡勇,前往邻州剿匪,其心可嘉。只是……青州非我涿郡辖地,玄德此去,未曾向官府报备,亦无官凭文书,若与当地官府或驻军起了冲突,恐怕难以分说啊。“
这正是王宇最担心的问题。没有官方身份,他们的行动本质上就是“私斗“,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或者与地方势力发生摩擦,极易被打成“贼寇同党“或“意图不轨“。
他躬身一礼,不卑不亢地说道:“太守大人所虑极是。正因如此,晚辈今日特来拜谒,恳请太守大人明鉴。我大哥玄德公虽出身微末,却素有报国之心。此次前往青州,实乃不忍见黄巾余孽荼毒百姓,危及乡里。他并非意图争功,只求能为朝廷分忧,为地方除害。若能得太守大人一纸凭证,哪怕只是允许我等'协防乡里,弹压贼寇'的名义,亦能使我大哥行事方便些,免去诸多误会。“
张世平也在一旁帮腔:“太守大人,刘玄德兄弟三人,皆是重信守诺的豪杰。广宁之事,若非他们仗义相助,下官与苏双恐怕早已人财两空。他们此行青州,确是出于义愤。若能给予些许方便,亦是彰显大人体恤下情、鼓励忠勇之美意啊。“
刘恢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在王宇和张世平脸上逡巡。他并非昏聩无能之辈,自然听得出王宇话中的潜台词,也明白张世平的言外之意。公孙瓒在广宁的胜利以及对刘备等人的赏识,消息灵通的他已有所耳闻。这刘备一行人,似乎并非池中之物。如今他们主动来投,姿态放得很低,所求也不算过分,只是一个模糊的名分。
答应他们,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若他们真能在青州闹出些动静,剿灭了流窜的贼寇,无形中也减轻了涿郡的防御压力,自己脸上也有光。就算他们失败了,也只是损失了一些自发组织的“乡勇“,与官府无涉。风险在于,这支力量不受自己直接控制,未来是否会成为隐患?
沉吟片刻,刘恢心中有了计较。他缓缓开口道:“玄德公忠勇可嘉,本官亦深感欣慰。只是,跨州行事,名不正而言不顺。本官无法直接任命其官职,亦不能给予调兵兵符。不过……“
他话锋一转:“念其乃汉室宗亲,又急公好义,本官可以涿郡功曹的名义,发一道文书,准许刘备'聚集乡勇,于本郡及邻近州郡清剿流窜贼寇,以安地方'。此文书可证明其行事并非无法无天,若遇地方盘查,亦可作为凭证。但切记,此乃权宜之计,玄德公行事务必谨慎低调,不可滋扰地方,更不可与官军争功。否则,本官亦爱莫能助。“
说着,他唤来一名书吏,低声吩咐了几句。
王宇心中一喜,连忙再次躬身行礼:“多谢太守大人体恤!晚辈定将大人的嘱咐转告大哥,令其行事务必恪守本分,绝不辜负大人的信任!“
张世平也连声道谢。
很快,书吏便捧着一份盖有涿郡功曹官印的文书走了出来。王宇小心翼翼地接过,郑重地放入怀中。这薄薄的一纸文书,分量却重如千钧。它虽然没有带来任何实际的权力或资源,却给了刘备一行人在青州行动的“合法性“,至少在名义上,他们不再是纯粹的“草莽“,而是得到了地方官府某种程度认可的“义军“。
离开太守府,张世平拍了拍王宇的肩膀,笑道:“子轩,恭喜!刘太守虽谨慎,但能给出这道文书,已是相当不易。看来,你们在广宁的表现,确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事多亏了张公鼎力相助。“王宇诚恳地说道,“这份恩情,我们兄弟铭记在心。“
“呵呵,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客气。“张世平摆摆手,“我与玄德一见如故,些许小忙,不足挂齿。倒是你们,前路漫漫,还需多加小心。青州之地,可比幽州要混乱得多。“
“晚辈明白。“王宇点点头,目光望向南方,心中既有担忧,也有期待。
涿县,刘备宅邸
送别张世平后,王宇回到了他们在涿县购置的那处宅院。这里原本是城南一户家道中落的商贾的旧宅,占地不小,有前后两进院落,足够容纳百十号人。王宇以一个相对公道的价格将其买下,作为他们未来的据点。
此刻的宅院,已经初具规模。前院被清理出来,作为临时的操练场。十几个新招募来的年轻人,正在一名从广宁带回来的老兵的带领下,进行着最基础的队列和体能训练。他们大多是涿县本地的失地农民或破落户子弟,听说这里管吃管住还有微薄的饷钱,便纷纷前来投奔。虽然资质参差不齐,但至少肯下力气。
后院则相对安静,几间厢房被改造成了库房,堆放着粮食、布匹和一些基础的工具、药材。王宇的书房也设在这里。
他回到书房,立刻摊开纸笔,开始给刘备写信。他详细叙述了拜见太守刘恢的经过,以及获得官方文书的喜讯,并仔细叮嘱了刘恢的告诫,提醒大哥行事务必低调谨慎,避免与地方势力发生冲突。同时,他也汇报了涿县这边招募和训练的进展,以及物资储备的情况。
写完信,他叫来一名机灵可靠的年轻人,这名年轻人叫简雍,字宪和,是涿县本地人,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听闻刘备归来并招募人手,便主动前来投效。他能言善辩,心思活络,王宇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便将传递消息、联络各方的任务交给了他。
“宪和,这封信务必尽快送往青州,交到大哥手中。“王宇将封好的信交给简雍,“路上注意安全,若遇盘查,可出示这份文书的副本。“他也准备了一份功曹文书的抄录件,以备不时之需。
“子轩先生放心,雍必不辱使命!“简雍郑重地接过信件,转身离去。
看着简雍远去的背影,王宇轻轻吁了口气。涿县这边,总算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有了官方的认可,哪怕只是名义上的,他们后续的招募、训练、物资筹备,都能更加名正言顺地进行。接下来,就是稳步发展,积蓄力量,等待大哥他们在青州的消息了。
他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些挥洒汗水的身影,心中默默计算着。粮食还能支撑多久?铁料储备是否足够打造兵器?还需要招募哪些方面的人才?医师、工匠、识字的文书……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
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青州,黄巾岭
与此同时,远在数百里之外的青州地界,刘备、关羽、张飞正率领着他们的七十余名“乡勇“,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
自石门村首战告捷后,队伍的士气明显高涨。那些初次经历战阵的新兵,虽然仍有些紧张,但看向刘关张三人的目光中,已经充满了敬畏和信赖。缴获的少量兵器和粮食,也暂时缓解了他们的补给压力。
他们此行的目标,是当地人口中谈之色变的“黄巾岭“。
根据石门村村民和抓获的俘虏交代,黄巾岭原本只是一处荒山,黄巾之乱时,一股被打散的黄巾军残部逃窜至此,凭借险要地势盘踞下来。为首的头目名叫何仪,据说曾是黄巾军中的一名小渠帅,为人凶悍,手下聚集了三四百号亡命之徒,不仅有黄巾残党,还有附近的流民、山贼。他们占据山岭,修筑寨墙,时常下山劫掠附近的村庄,抢夺粮食财物,甚至掳掠人口,已成当地一大祸患。
“大哥,前面探路的兄弟回来了。“一名负责斥候的士兵快步跑到刘备面前,禀报道,“翻过前面那道山梁,就能看到黄巾岭了。山路狭窄,只有一条主道通往山寨,两侧都是悬崖峭壁。寨墙看起来颇为坚固,似乎还有箭塔瞭望。“
刘备勒住坐骑(这是从石门村缴获的为数不多的几匹劣马之一),凝神望向前方的山峦。山势连绵,林木茂密,确实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
“敌众我寡,地势险要,强攻殊为不智。“关羽抚着长髯,沉声说道。他一身简单的布衣,但那柄青龙偃月刀斜挎在背后,即使包裹着布套,也难掩其凛冽的锋芒。广宁一战后,张世平、苏双感念他们的恩情,特意重金为他和张飞量身打造了兵器,如今终于派上了用场。
“哼!管他什么鸟寨墙箭塔!让俺老张带一队人冲上去,保管杀他个屁滚尿流!“张飞豹眼圆睁,挥舞着手中的丈八蛇矛,跃跃欲试。他的蛇矛同样是新打造的,矛尖闪烁着寒光。
刘备抬手制止了张飞的冲动,转向关羽:“二弟,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关羽丹凤眼微眯,仔细观察着远处的山势:“强攻不可取,智取或为上策。我观此山虽险,但林木繁盛,未必没有其他小路可通山寨之后。若能派一队精锐,趁夜绕道奇袭,焚其粮草,乱其军心,再以主力正面佯攻,或可一战而下。“
刘备点点头,关羽的计策与他不谋而合。他看向张飞:“四弟,正面佯攻的重任,便交给你了。记住,只需制造声势,吸引贼人注意,切不可恋战深入。“
“大哥放心!“张飞拍着胸脯保证,虽然不能第一个冲锋陷阵有些遗憾,但他也明白此战的重要性。
刘备又看向关羽:“二弟,夜袭之事,便辛苦你了。挑选二十名身手矫健、行动敏捷的弟兄,务必隐蔽行踪,一击得手。“
“领命!“关羽抱拳应道。
随后,刘备下令队伍后撤,寻了一处隐蔽的山坳休整,等待夜幕的降临。士兵们开始埋锅造饭,擦拭兵器,气氛紧张而肃穆。刘备则和关羽、张飞凑在一起,摊开一张简陋的地图(根据斥候描述绘制),仔细研究着黄巾岭的地形和可能的突袭路线。
夜色如墨,繁星点点。山风吹过林梢,发出呜呜的声响。
关羽带着挑选出来的二十名精锐士兵,如同鬼魅般消失在密林深处。他们人人身穿深色衣物,脸上涂抹着泥土,口中衔着防止出声的树枝,沿着一条斥候白天探明的、几乎不能称之为路的山涧悄然前行。山路湿滑难行,荆棘丛生,但关羽走在最前面,手中长刀轻轻拨开障碍,脚步沉稳而坚定,身后的士兵们也咬紧牙关,紧紧跟随。
与此同时,山寨正面,张飞也已整顿好五十名士兵,潜伏在距离寨门不远处的树林中,只待关羽那边信号传来。
黄巾岭山寨之内,灯火稀疏。连日劫掠的“丰收“让这些亡命徒们放松了警惕。大部分人都在寨中的空地上饮酒作乐,喧嚣吵闹。只有寨墙上负责守夜的几个哨兵,懒洋洋地靠着墙垛,打着哈欠。头目何仪则在他的“聚义厅“(一间较大的木屋)里,搂着抢来的女人,喝得酩酊大醉。
谁也没有注意到,死神的阴影,正悄悄从山寨后方的悬崖峭壁上降临。
关羽等人选择的路线极为凶险,需要攀爬一段近乎垂直的岩壁。幸好队伍中有几名原本是猎户出身的士兵,擅长攀援。他们先用绳索固定,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悄然爬上。当最后一名士兵踏上山寨后方的平地时,关羽看了一眼天上的星辰,估算着时间。
山寨后方守备松懈,只有两个打瞌睡的哨兵。关羽做了个手势,两名士兵如同狸猫般摸上前去,捂住嘴巴,短刀利落地划过咽喉,无声无息地解决了岗哨。
“按计划行事!“关羽低声下令。
二十人分成两队,一队由关羽亲自带领,直扑山寨的粮仓和堆放杂物的区域;另一队则负责制造混乱,四处放火。
夜色中,火光骤然亮起!干燥的茅草、木柴遇到火星,迅速燃烧起来,火舌舔舐着木质的建筑,发出噼里啪啦的爆响。
“走水啦!走水啦!“
凄厉的喊声划破了夜空的宁静,也惊醒了沉浸在醉生梦死中的黄巾贼寇。
“怎么回事?哪里着火了?“
“快救火!快救火啊!“
山寨内顿时乱作一团。醉醺醺的贼寇们慌忙爬起来,有的提着水桶,有的拿着破布,没头苍蝇般乱撞。
就在此时,关羽已经带人冲到了粮仓附近。守护粮仓的几名贼寇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关羽的长刀斩于马下。他一脚踹开粮仓大门,里面堆满了抢掠来的粮食和布匹。
“烧!“关羽一声令下,几支早已准备好的火把被扔进了粮仓。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粮仓瞬间变成一片火海!
山寨后方的混乱和冲天火光,就是最好的信号!
“兄弟们!杀啊!“
山寨正面,早已按捺不住的张飞发出一声震天怒吼,如同平地惊雷。他一马当先,挥舞着丈八蛇矛,带领着五十名士兵,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向寨门!
“杀!杀!杀!“
五十名士兵齐声呐喊,声势骇人,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发起冲锋。
寨门处的守卫本就被后方的混乱惊得手足无措,此刻听到杀声震天,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还没等他们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张飞的丈八蛇矛已经如同毒龙出洞般刺穿了简陋的寨门!
“轰隆!“一声巨响,木屑纷飞,寨门被硬生生撞开!
张飞一马当先冲入寨内,丈八蛇矛上下翻飞,挡者披靡!他杀得兴起,口中暴喝连连,每一矛刺出,必有一名贼寇惨叫倒地。
“贼将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
他直奔那间最大的木屋——何仪所在的聚义厅而去。
山寨内的贼寇们彻底慌了神。后方起火,粮仓被烧,前方喊杀声震天,一个如同魔神般的猛将正势不可挡地杀进来。军心瞬间崩溃!
“跑啊!官军杀进来了!“
“饶命啊!别杀我!“
许多贼寇扔下武器,四散奔逃,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而此时,关羽也已带人从后方杀了过来。他手起刀落,每一刀都精准而致命,如同砍瓜切菜般清理着负隅顽抗的敌人。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与张飞汇合,控制住山寨的核心区域。
刘备则率领剩下的二十名士兵,稳步推进,占据寨门,堵住贼寇的退路,同时指挥士兵们救火,防止火势蔓延。他虽然没有亲自冲锋陷阵,但镇定的指挥和沉稳的气度,给了士兵们极大的信心。
聚义厅内,何仪被亲兵从女人的肚皮上拉了起来,酒还没完全醒,就听到外面杀声震天。
“怎么回事?什么人敢攻打老子的山寨?“他抄起一把环首刀,跌跌撞撞地冲出木屋。
刚一出门,就看到火光冲天,遍地都是慌乱奔逃的手下,以及一个正朝着他杀来的黑脸大汉。
“呔!你就是那狗贼何仪?纳命来!“张飞看到何仪,更是兴奋,大喝一声,蛇矛直刺其胸膛。
何仪毕竟曾是黄巾渠帅,也有些悍勇之气。他勉强举刀格挡,但仓促之间,哪里是张飞的对手?
“铛!“一声巨响,何仪只觉得虎口剧震,环首刀险些脱手。他被震得连连后退,酒也醒了大半,心中骇然:这黑厮好大的力气!
不等他稳住身形,张飞的第二矛已经如同闪电般再次刺到!何仪躲闪不及,只听“噗嗤“一声,丈八蛇矛透胸而过,将他死死钉在了身后的木柱上!
“呃……“何仪双目圆睁,口中鲜血狂涌,死不瞑目。
“头领死啦!头领被杀啦!“
附近的贼寇看到主将被杀,更是彻底丧失了斗志,纷纷跪地投降。
关羽此时也已赶到,看到何仪伏诛,微微点头,随即指挥士兵肃清残敌,收拢降卒。
战斗,比预想中结束得更快。一场原本可能十分惨烈的攻坚战,在关羽的奇袭和张飞的勇猛突击下,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完胜。
天色微明,朝阳驱散了黑暗,也照亮了经历了一夜血火的黄巾岭。山寨内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烧焦的气味。
刘备站在山寨的最高处,望着下方正在打扫战场、清点俘虏的士兵们,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但更多的却是沉思。
此战,他们歼灭贼首何仪,俘虏贼众近两百人(其余或死或逃),缴获粮食兵器不少,算得上是一场大胜。队伍的士气和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新兵们也经历了真正的战火洗礼。
然而,刘备心中清楚,这只是开始。青州地面上的贼寇远不止这一处。而且,这些所谓的“贼寇“,很多原本也只是活不下去的百姓。看着那些跪在地上、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俘虏,刘备的眉头微微蹙起。
“大哥,俘虏如何处置?“关羽走了过来,轻声问道。
刘备沉默片刻,说道:“愿意留下、改过自新的,可以编入队伍,暂为辅兵。不愿留下的,发给少量粮食,遣散回家。但严令不得再为寇作恶。“
“大哥仁慈!“关羽赞同道,“只是,我军粮草亦不充裕,收留这许多人,恐怕……“
“无妨。“刘备摆摆手,“子轩那边应该很快会有消息和补给送来。而且,我们在此缴获的粮食,也能支撑一阵。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能多一分力量总是好的。“
张飞也走了过来,脸上还带着战斗后的兴奋:“大哥!这黄巾岭地势不错,咱们干脆就在这儿扎下根来,招兵买马,干他娘的一番大事业!“
刘备摇了摇头:“此地虽险,却非久留之地。我们根基尚浅,目标是剿匪立功,而非占山为王。稍作休整,处理好此地事宜,我们还要继续南下,寻找更大的目标。“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关羽和张飞,语气坚定地说道:“我们的目标,是整个天下。这小小的黄巾岭,困不住我们兄弟!“
关羽和张飞闻言,对视一眼,眼中都燃烧起熊熊的火焰。
“谨遵大哥号令!“
初升的朝阳,将三兄弟的身影拉得很长,也映照着他们胸中那刚刚点燃的、名为“野心“的火种。青州的风,似乎也变得更加激荡起来。他们的征途,前方依旧漫长而艰险,但迈出的每一步,都显得更加坚定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