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烽火传书定新谋
##第十六章烽火传书定新谋
青州,黄巾岭
晨曦撕裂了黄巾岭上空残留的硝烟与血腥气,带来了些许清新的山风。经过一夜的激战和短暂的休整,刘备的队伍迎来了占领这处贼巢后的第一个清晨。
山寨之内,已不复昨日的混乱。士兵们在各级伍长、什长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打扫着战场。尸体被集中掩埋,以防瘟疫滋生。缴获的兵器、甲胄、粮食、布匹等物资被分门别类地清点、登记、入库。关羽亲自监督着这项工作,他一丝不苟,确保账目清晰,分配公平。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处置那近两百名俘虏。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麻木。这些人中,有顽固不化的黄巾老兵,有被裹挟的流民,也有附近活不下去、被迫落草为寇的农夫。
按照刘备的命令,士兵们将俘虏集中在山寨中央的空地上。刘备站在高处,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声音洪亮而清晰:
“诸位乡亲,诸位兄弟!我乃涿郡刘备,汉室宗亲。此次前来,是为剿除祸乱地方、荼毒百姓的贼首何仪!如今何仪已死,胁从不问!“
他顿了顿,观察着俘虏们的反应。许多人听到“胁从不问“四个字,眼中露出一丝希冀。
“我知道,你们当中,许多人并非自愿为寇,乃是为生计所迫,或是被贼人裹挟。过去种种,皆因乱世而起,备不愿深究。“刘备的语气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如今,给你们两条路选择。“
“其一,愿意改过自新,跟随我刘备,共讨不臣,为国效力者,可留下编入队伍,暂为辅兵。虽不敢保证荣华富贵,但只要我刘备有一口饭吃,便绝不会饿着你们!日后立下功劳,自有封赏!“
“其二,思乡心切,不愿从军者,备亦不强求。可自行离去,并发给少量盘缠口粮。只望你们回家之后,安分守己,切莫再为非作歹,祸害乡里!若有再犯,休怪我刘备无情!“
说完,他示意士兵们将愿意留下和愿意离开的人分开。
起初,俘虏们面面相觑,犹豫不决。但很快,一些看起来较为年轻、走投无路的人开始走向愿意留下的那一列。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做出了选择。最终,大约有七十余名俘虏选择留下,大多是青壮年。剩下的一百多人,则选择了离开。
对于选择留下的人,刘备让士兵们给他们分发了干净的衣物和食物,并暂时打散编入各个队伍,由老兵看管教导。对于选择离开的人,刘备也兑现承诺,每人发了足够三五日嚼用的干粮和几十文钱,便放他们下山去了。
张飞看着那些离去的背影,有些不解地走到刘备身边:“大哥,就这么放他们走了?万一他们回去又当贼怎么办?而且,留下的这些人,真的靠得住吗?“
刘备望着那些远去的身影,叹了口气:“四弟,他们若非活不下去,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啸聚山林?给他们一条生路,或许能少一些贼寇。至于留下的这些人,“他转向那些正在领取食物、眼中重新燃起一丝生气的新兵,“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以诚待之,授之以武艺,给之以饱暖,他们自然会知恩图报。当然,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会让二弟多加留意,严明军纪。“
关羽在一旁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对人心的把握,同样深刻。
就这样,刘备的队伍在黄巾岭初步完成了整编。加上原本的七十余人,以及新加入的七十多名辅兵,总人数达到了一百五十人左右。虽然辅兵的战斗力暂时还很弱,但队伍的规模确实壮大了一倍。缴获的粮食和物资,也让他们暂时摆脱了后顾之忧。
接下来的几天,刘备等人一边加紧训练新兵,一边派出斥候,探查周围的地形和贼寇分布情况。黄巾岭被暂时作为他们的休整和训练基地。
涿县,刘备宅邸
几乎就在刘备攻克黄巾岭的同时,远在涿县的王宇,也正忙得不可开交。
那处购置的宅院,如今已经大变样。前院的操场上,新招募的三十多名年轻人,在老兵的喝骂声中,汗流浃背地进行着队列、刺杀、格挡等基础训练。王宇借鉴了一些现代军队的训练方法,比如强调纪律性、统一口令、分步骤练习、以及适当的体能储备训练(跑步、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虽然在这个时代没有这些名词,但动作原理是相通的),效率比传统的师徒传授式要高上不少。
他甚至还根据记忆,弄出了一些简易的沙盘,用来给招募来的几个略懂兵事的老兵讲解基本的战术配合和地形利用。虽然这些老兵一开始觉得新奇甚至有些不以为然,但在王宇结合实例耐心讲解后,也渐渐体会到了其中的妙处。
后院则更是繁忙。王宇利用张世平、苏双提供的部分资金和人脉,以及广宁之行的酬金,盘下了一个临街的小粮店,作为掩护和收集信息、流通物资的据点。他又寻访到一名老铁匠,带着两个徒弟,在后院角落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铁匠铺,负责修补兵器、打造农具和一些日常所需的铁器。王宇甚至画了一些图纸,尝试让他们改进一些工具,比如更省力的手推车轴承结构,或者更耐用的农具刃口处理方式(虽然受限于材料和工艺,效果有限,但这种尝试本身就很有意义)。
他还找到一位略懂医术的游方郎中,以重金聘请他坐镇宅中,一方面为训练受伤的士兵提供治疗,另一方面也让他整理和储备一些常用的草药。王宇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基础急救知识,比如伤口清洗消毒(用煮沸过的盐水或烈酒)、压迫止血、骨折固定等,也传授给了这位郎中和几个挑选出来的机灵士兵,组建了一个最原始的“医疗队“。
最大的难题还是人才和资源。涿县虽是郡治,但毕竟地处边陲,优秀的人才大多向往中原或被地方大族招揽,他能招募到的多是底层百姓。粮食、铁料、布匹、药材等物资,消耗量也远超预期。幸好有张世平、苏双这两位“天使投资人“时常接济,否则他这个“后勤部长“早就捉襟见肘了。
“子轩先生,城东的王老汉又来送菜了,他还说,他儿子也想来咱们这儿当兵。“一名负责门房的士兵跑进来禀报。
王宇放下手中的账簿,揉了揉眉心。自从他们在这里站稳脚跟,管吃管住还发钱粮的消息传开后,主动前来投效或依附的人越来越多。这既是好事,也带来了管理上的压力。
“告诉王老汉,菜我们按市价收下,他儿子的事情,让他下午过来,我亲自看看。“王宇吩咐道。他对于招募新兵有自己的标准,并非来者不拒,至少要身家清白,身体强健,吃苦耐劳。
处理完这些琐事,王宇又开始思考更长远的问题。涿县基地虽然初具规模,但终究力量薄弱。必须尽快扩大影响,招揽更多人才,尤其是能独当一面的将才和精通谋略的文士。可这样的人才,又岂是那么容易遇到的?
他想到了历史上的那些名字,却苦于不知去何处寻访。更何况,就算找到了,以他们目前这“草台班子“的状况,人家未必肯来投奔。
“还是得先做出些成绩,打响名号才行啊。“王宇喃喃自语,目光再次投向南方。希望大哥他们在青州一切顺利。
青州,黄巾岭
数日后,一支小小的马队风尘仆仆地抵达了黄巾岭下。为首的正是简雍。
“大哥!大哥!“人未到,声先至。简雍翻身下马,快步冲上山寨,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刘备、关羽、张飞闻声迎了出来。
“宪和,你可算来了!“刘备见到这位少年时期的好友,也是如今的得力信使,十分高兴。
“大哥,二哥,四哥!“简雍依次行礼,然后从怀中掏出王宇的信件和那份盖有官印的文书,“子轩先生让我把这个交给大哥!“
刘备接过文书,展开一看,脸上露出惊喜之色:“涿郡功曹文书!准许我等清剿流寇!“
关羽和张飞也凑过来看,同样面露喜色。
“太好了!有了这个,咱们就是名正言顺的官军了!“张飞兴奋地一拍大腿。
“虽非正式官职,但有此凭证,行事确实方便许多,可免去不少麻烦。“关羽抚髯点头,他也深知这纸文书的重要性。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非法武装“,至少在面对地方官府时,有了理论上的合法性。
刘备仔细收好文书,又拆开王宇的信,细细阅读。信中,王宇不仅汇报了涿县的情况,还详细分析了当前青州的形势,提醒他青州黄巾势力复杂,除了他们剿灭的何仪这种小股流寇,还有更大规模的贼军盘踞,让他务必小心行事,不可轻敌冒进。信末,王宇还提到正在努力筹集第二批物资,不日将送达。
“子轩思虑周全,真乃我之子房(张良)也!“刘备看完信,感慨地说道。有王宇在后方运筹帷幄,提供支持,让他感觉底气足了很多。
简雍在一旁补充道:“大哥,子轩先生还让我转告,青州黄巾之中,以盘踞在北海郡一带的管亥势力最大,据说有部众数万,连北海相孔融都拿他没办法。另外,齐郡、济南郡等地,也有黄巾余孽活动。先生提醒大哥,可先选择实力稍弱、地处偏僻的贼寇下手,积累实力,切莫轻易招惹管亥主力。“
“管亥……“刘备默念着这个名字。孔融他是知道的,乃是孔子之后,当世名儒,颇有贤名。连孔融都对付不了的管亥,其实力可见一斑。
“大哥,那咱们接下来打谁?“张飞迫不及待地问道。这几天在山寨里练兵,他早就手痒了。
刘备沉吟片刻,结合王宇信中的建议和这几日斥候探得的情报,心中渐渐有了计较。
“斥候来报,东南方向约一百五十里,有一伙号称'黄龙'的贼寇,盘踞在蒙山一带,头目自称'黄龙真人',聚众千余人,时常劫掠齐郡边境的村镇。其势力虽不如管亥,但也远胜何仪。且蒙山地势复杂,易守难攻。“刘备指着简陋地图上的一个位置说道。
“就打他!“张飞立刻响应。
关羽则比较谨慎:“蒙山距离此地不近,我军新附不少,长途跋涉,恐生变故。且敌众我寡,仍需仔细谋划。“
刘备点点头:“二弟所言极是。此次出征,我们需带足粮草,稳扎稳打。宪和带来的文书正好派上用场,途经县镇,或可凭此征募些粮草补给。至于攻山之策……“他看向关羽和张飞,“还需从长计议。“
决定了目标,队伍立刻开始进行战前准备。挑选精锐,整顿兵甲,准备粮草。那些新收编的辅兵,虽然不能立刻投入正面战斗,但可以负责运输辎重、安营扎寨等辅助工作。
三日后,留下少数人手看守黄巾岭(作为一个临时据点和中转站),刘备亲率一百二十余名精兵,携带缴获和王宇送来的部分物资,浩浩荡荡地离开了黄巾岭,向着东南方的蒙山进发。
青州,前往蒙山之路
一百多人的队伍,在丘陵和平原间行进,目标比之前更加显眼。好在有了涿郡功曹的文书,一路上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途经几个小县城时,守城的官吏起初看到这支装备简陋、人员混杂的队伍,都如临大敌。但当刘备拿出文书,并谦和地说明来意(“奉涿郡太守之命,协助清剿流窜青州的贼寇“),对方的态度便缓和了许多。虽然没有哪个县令会傻到真的提供大量军需,但至少允许他们入境,并在城外指定地点驻扎,有时还会象征性地提供少量粮食或允许他们平价购买一些补给。
这让刘备深切感受到了“名分“的重要性。若是没有这纸文书,他们恐怕寸步难行,甚至可能被当地官军视为威胁而驱逐或攻击。
队伍中,简雍发挥了他能言善辩的特长,经常作为使者与地方官员打交道,总能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为队伍争取到一些便利。
行军途中也并非一帆风顺。青州地面确实混乱,他们几次遇到小股的流寇或者溃兵,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冲突。这些战斗正好用来磨练新兵,在关羽和张飞的带领下,都有惊无险地解决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经验在实战中稳步提升。
这日,队伍行至一片开阔地,斥候忽然来报:“前方十里,发现大量烟尘,似乎有大队人马活动!“
刘备立刻下令停止前进,就地戒备,并派关羽带一队精锐斥候前去探查。
半个时辰后,关羽回报,神色凝重:“大哥,前方并非贼寇,而是青州从事赵昱率领的州府兵马,约有五百余人,似乎正在追剿一股黄巾贼。“
“州府兵马?“刘备眉头微皱。他们持有的是涿郡的文书,严格来说,在青州地界上,他们仍是“客军“。与青州官军相遇,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是否需要回避?“张飞问道。
“不必。“刘备思索片刻,说道,“我等奉命剿贼,与州府兵马目标一致。赵从事乃青州名士,或可前去拜会,说明情况,说不定还能互通声气,协同作战。“
他决定主动接触。留下张飞暂时指挥队伍,自己则带上关羽、简雍和十余名亲兵,备上一些缴获的战利品作为薄礼,迎着州府兵马的方向而去。
涿县,刘备宅邸
王宇收到了简雍辗转送回的第二封信。信中,简雍详细描述了黄巾岭大捷的经过,刘备如何收拢降卒、整编队伍,以及获得官府文书后军心大振的情况,最后提到了他们决定挥师南下,征讨蒙山黄龙贼寇。
“太好了!“王宇看完信,兴奋地一拍桌子。大哥他们旗开得胜,还得到了宝贵的“合法性“,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好消息。
他立刻开始着手准备第二批物资。这次不仅有粮食、布匹、金钱,还有铁匠铺赶制出来的一批简易长矛枪头、修补好的部分皮甲,以及郎中准备的更多伤药。他还特意挑选了十名训练初见成效、头脑灵活的新兵,由一名可靠的老兵带领,负责护送这批物资前往青州。
“告诉宪和,让他想办法在青州建立更稳定的联络点,最好能与当地商铺或游侠组织搭上关系,以便消息和物资传递。“王宇仔细叮嘱着带队的老兵,“另外,让他多收集关于青州各地官府、豪强以及黄巾贼寇头目的详细情报,尤其是那个管亥,越详细越好。“
送走了运输队,王宇又将目光投向了涿县本地。随着队伍的壮大和活动的展开,他们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仅仅依靠张世平、苏双的资助是不够的,必须拓展更多的渠道。
他想到了太守刘恢。上次拜访虽然拿到了文书,但关系还很疏远。是否可以借着大哥在青州剿匪的“功绩“,再去拜访一次,加深联系?或者,通过张世平的关系,接触一下涿县本地的其他士族豪强?
王宇深知,在这个时代,没有地方势力的支持,单凭他们兄弟几人,是很难成事的。但与这些士族豪强打交道,又如同与虎谋皮,必须小心谨慎,拿捏好分寸。
他决定先从相对容易的目标入手——商业。他让粮店掌柜留意城中以及周边地区的粮价波动,尝试低买高卖,赚取差价,同时也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粮荒做准备。他还计划开设一个小型的马车行,利用他们现有的人手和从广宁带回或缴获的少量马匹,承接一些短途的运输或租赁生意,增加收入来源。
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不仅要能提供兵员和物资,还要能自我造血,持续发展。王宇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每一步都落子谨慎,着眼未来。
青州,临淄城外
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老的临淄城墙上,留下斑驳的金色。城外不远处的旷野上,两支军队遥遥相望,气氛肃杀。
一方是刘备率领的一百余“乡勇“,虽然人数不多,但队列相对整齐,士兵们经历了数次战斗,眼神中带着一丝悍勇之气。刘备、关羽、张飞立马阵前,气度沉稳。
另一方,则是黑压压的一片,旌旗招展,人数至少在三千以上!为首的一员大将,身材魁梧,面容凶悍,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手持一把开山大斧,正是青州黄巾渠帅管亥!他的身后,是密密麻麻的黄巾士兵,装备虽然杂乱,但人数众多,气势汹汹。
数日前,刘备等人与青州从事赵昱的兵马相遇。赵昱为人正直,听闻刘备乃汉室宗亲,又见关羽、张飞英武不凡,加上有涿郡文书为证,便以礼相待。双方交流了情报,得知管亥主力正在围攻临淄附近的都昌县城,赵昱正欲率兵前往救援。
刘备当即表示愿意协助。赵昱大喜,两军合兵一处,火速赶往都昌。
然而,他们还是晚了一步。当他们赶到时,都昌县城已被攻破,城中百姓惨遭屠戮,景象惨不忍睹。管亥率领主力,裹挟着抢掠来的财物和人口,正准备撤离。
赵昱悲愤交加,下令追击。刘备亦义愤填膺,率部协同作战。
双方在临淄城外的旷野上展开了一场遭遇战。
管亥军虽是贼寇,但久经战阵,人数又占绝对优势。赵昱的州府兵虽然装备稍好,但战斗意志似乎并不顽强。
战斗一开始,管亥便亲率精锐猛冲赵昱的中军。关羽、张飞见状,立刻拍马而出,一左一右,迎战管亥!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势大力沉,刀光霍霍,逼得管亥连连招架;张飞的丈八蛇矛更是如同狂风暴雨,迅猛异常,让管亥难以抵挡。三人战作一团,杀得难解难分。
刘备则指挥本部人马,从侧翼冲击黄巾军阵列。他手下士兵虽然人少,但有关张二人斩杀何仪在前,士气正旺,又经过王宇指点的老兵训练,配合初见章法,竟然一度撕开了黄巾军的阵线!
然而,黄巾军人多势众,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涌上来。赵昱的州府兵在管亥精锐的冲击下,渐渐显露败象,甚至有士兵开始溃逃。
赵昱竭力约束部队,却收效甚微。他看到刘备那边虽然奋勇,但兵力单薄,陷入重围只是时间问题。再看关羽、张飞虽然勇猛,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时间一长,也难免力竭。
“玄德公!贼势浩大!不可力敌!速退!速退啊!“赵昱焦急地朝着刘备大喊,自己也开始指挥部队向临淄城方向撤退。
刘备看到州府兵已溃,知道再战下去,自己这点人马必然损失惨重。他当机立断,下令鸣金收兵,指挥部队交替掩护,向临淄方向撤退。
关羽和张飞奋力杀退管亥的亲兵,也拨马回撤,护住刘备的侧翼。
管亥本想乘胜追击,但他与关张二人交手,深知对方厉害,也不敢追得太紧,只是象征性地掩杀了一阵,便收拢部队,带着战利品扬长而去。
这一战,虽然未能击败管亥,解救都昌,但刘备军在劣势下表现出的战斗力和纪律性,给赵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关羽、张飞的万夫不当之勇,更是让他惊叹不已。
退入临淄城后,赵昱对刘备等人感激不已,将他们奉为上宾,安顿在馆驿之中。
“玄德公,云长、翼德真乃神将也!若非三位,昱今日恐怕已遭不测!“赵昱心有余悸地说道。
刘备谦逊道:“赵从事过誉了。未能击退贼寇,解救都昌百姓,备亦深感惭愧。“
“唉,管亥势大,非一日之寒。都昌之失,非公之过。“赵昱叹息道,“如今贼寇虽退,但临淄附近亦不安全。我欲上报州牧,请求援兵。不知玄德公下一步有何打算?“
刘备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思绪万千。与管亥的初次交锋,让他深刻认识到了青州黄巾主力的强大。以他们目前这点人马,想要硬撼管亥,无异于以卵击石。
看来,王宇的建议是对的。必须先积蓄力量,剪除羽翼,再图大的。
他缓缓开口道:“备奉命剿贼,贼在何处,备便往何处。只是管亥势大,非我等之力所能及。备打算暂离临淄,继续南下,清剿齐郡、济南一带的零散贼寇,一来练兵,二来也能为州府分忧。“
赵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玄德公深明大义,昱佩服!公若南下,若有需用之处,昱必尽力相助!“
刘备起身,郑重一礼:“多谢赵从事!“
临淄城外的这一战,虽然短暂且未能取胜,却让刘备更加明确了接下来的方向。前路依旧坎坷,但目标,已然清晰。双线并进的策略,正在一步步将他们推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