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转战济南拓基业
#第十八章转战济南拓基业
且说刘备在齐郡北部山区连战皆捷,兵势大振,麾下已聚拢八百余众。他采纳王宇“清源、固本“之策,一面清剿匪患,安定地方,一面招兵买马,积蓄实力,初步在齐郡站稳了脚跟。然齐郡一隅之地,终非久留之所。待地方稍定,刘备便与关羽、张飞及新投的孙康、刘琰等人商议,决定依原计划,将兵锋指向东邻的济南郡。
济南郡与齐郡接壤,同样饱受黄巾余孽及各路盗匪的袭扰。但据斥候回报及王宇从涿县搜集的情报分析,济南郡的形势比齐郡更为复杂。此地不仅匪帮林立,且其中几股势力颇为强大,有的甚至与地方豪强暗通款曲,盘根错节,不易清剿。郡内亦有几处大族坞堡,拥兵自重,对官府号令阳奉阴违。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冬初,刘备留孙康协同部分兵士继续安抚齐郡新定区域,并负责粮草转运,自率主力七百余人,号称千人,浩浩荡荡向济南郡进发。大军一路行来,军容整肃,秋毫无犯。沿途百姓见这支队伍与寻常官兵不同,少了骄横之气,多了几分仁和,纷纷道旁围观,指指点点。
进入济南郡界,沿途景象更显凋敝。许多村庄十室九空,田地荒芜,不时可见被盗匪焚毁的残垣断壁。偶有百姓,亦是面黄肌瘦,神情惶恐。
“大哥,这济南郡的匪患,看来比齐郡更甚啊!“张飞策马来到刘备身边,环顾四周,豹头环眼之中怒气隐现。
刘备面色凝重,微微颔首:“四弟所言不差。此地生民之苦,甚于齐郡。我等此来,正是要为他们扫清这些祸害,还一片朗朗乾坤。“
关羽丹凤眼微眯,抚着长髯道:“听闻济南郡内有三大股匪,号称'铁三角',分别是盘踞在南部山区历城左近的'黄犊子',占据北部黄河渡口一带的'河上蛟',以及在东部章丘一带活动的'穿林鼠'。此三股皆有数百乃至近千之众,且互相呼应,极为棘手。“
刘备道:“子轩来信中亦有提及。他分析,'铁三角'之中,'黄犊子'部众最多,然多为裹挟流民,战力不强,其首领卜齐,贪婪而少谋;'河上蛟'占据水陆要冲,擅长水战,且与当地渔霸勾结,根基较深,其首领管承,颇有几分悍勇;'穿林鼠'最为狡诈,行踪飘忽,擅长游击,其首领徐和,诡计多端。子轩建议,我军初至,可先拿实力相对较弱、民愤又大的'黄犊子'开刀,以收震慑之效。“
“军师所言,正合我意!“张飞高声道,“先打那'黄犊子',俺老张愿为先锋!“
刘备沉吟片刻,道:“卜齐所部虽众,却乌合之众,不足为惧。关键在于速战速决,不使其余两股有驰援之机。我军当效仿齐郡平安集之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大军行至历城县外二十里处,寻一隐蔽山谷扎下营寨。刘备随即派出数队斥候,乔装打扮,潜入历城周边探查“黄犊子“匪帮的虚实。
数日后,斥候陆续回报。卜齐匪帮主力约有千人,号称三千,正盘踞在历城以南十五里的一个唤作“黄石坞“的废弃坞堡之中。坞堡依山而建,颇为坚固,但防备松懈,匪徒们白日多在周边村落劫掠,晚间则在坞中饮酒作乐。
刘备召集众将议事。刘琰进言道:“主公,卜齐匪众虽多,然其行径早已激起民愤。历城县令名为程绪,尚算清明,只是兵力不足,无力剿匪。若主公能与之联络,或可得其助力。“
刘备深以为然:“文珪(刘琰字)此言有理。我等乃朝廷官兵,剿匪理所应当。明日我便修书一封,遣人送与程县令,阐明来意,邀其共击卜齐。“
次日,刘备亲笔书信送至历城。程绪久闻刘备在齐郡仁义之名,又见其兵势颇盛,正苦于匪患难除,当即大喜过望,回信表示愿倾力相助,约定三日后,刘备军主攻黄石坞,他则派兵在历城方向佯动,截断卜齐可能的退路,并为刘备军提供部分粮草。
一切准备就绪。第三日黄昏,刘备尽起大军,秘而不宣,直扑黄石坞。为防卜齐警觉,大军绕开大路,选择了一条平日人迹罕至的山间小径。夜色深沉,寒星满天,七百将士衔枚疾走,只听得脚步沙沙与甲胄微响。
子夜时分,大军已悄然抵达黄石坞外围。坞内灯火通明,隐约传来匪徒们喧嚣的酒宴之声。
“二弟、四弟,各领本部人马,依计行事!“刘备低声下令。
关羽、张飞各自领了三百兵马,如两柄出鞘的利剑,分别从坞堡的左右两侧包抄而去。刘备自领中军百余人,及弓箭手,埋伏于坞堡正门之外。
“轰隆!“一声巨响,张飞率先用巨木撞开了黄石坞的侧门,他手持丈八蛇矛,一马当先,怒吼着杀入坞中:“狗贼卜齐,拿命来!“身后士卒如潮水般涌入。
几乎同时,关羽亦指挥士卒用飞梯攀上了另一侧的坞墙,青龙偃月刀在月光下划出死亡的弧线,守卫的匪徒尚未反应过来,便已身首异处。
坞内顿时大乱。卜齐正在大堂与众头目饮宴,听闻喊杀声,惊得酒杯落地,慌忙起身问道:“何事惊慌?“
有小校连滚带爬来报:“大、大王,不好了!官兵……官兵杀进来了!“
“哪里来的官兵?“卜齐大惊失色。
不等他想明白,张飞已如一尊煞神般杀至堂前,手中蛇矛翻飞,所过之处,匪徒纷纷倒地。关羽则从另一侧杀来,冷静地指挥部下分割包围,逐个清除抵抗的匪徒。
卜齐见势不妙,哪里还有半分抵抗之心,急忙带着几名心腹,想从正门突围。刚到门口,便听弓弦之声连绵不绝,箭如飞蝗,将冲在前面的几名匪徒射翻在地。刘备立马横刀,立于门外,朗声道:“卜齐,你恶贯满盈,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还不下马受缚!“
卜齐肝胆俱裂,调转马头想往回逃,却被拍马赶到的张飞一矛刺于马下,当场毙命。
主帅已死,群匪无首,更是兵败如山倒。或跪地投降,或四散奔逃,却多被截断去路的程绪所部及刘备预设的伏兵擒获。天明时分,黄石坞之战已然结束。卜齐匪帮千余人,被斩杀三百余,俘虏七百余,缴获粮草金银无数。
刘备依例,将缴获钱粮部分充作军需,部分分发给受害百姓,并从俘虏中挑选青壮补充兵员。经此一役,刘备军威名更盛,在济南郡初步打开了局面。历城县令程绪对刘备更是敬佩有加,主动上表青州刺史,盛赞刘备剿匪之功。
正当刘备在济南郡大展拳脚之际,千里之外的涿县,王宇亦是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所开办的“涿县学堂“已初具规模。除了之前招揽的孙乾等人,他又从流民和本地寒门子弟中发现了几位可造之材。其中一人名唤简雍,字宪和,乃涿郡本地人,与刘备、王宇年岁相仿,为人洒脱不羁,颇有辩才,且对王宇所讲授的“新学“(地理、算数、简易格物之理)极感兴趣。王宇见其不凡,便时常与之交谈,发现其见识不俗,遂引为心腹,委以重任,协助孙乾处理学堂及情报事务。
这日,孙乾与简雍联袂来见王宇。
“子轩先生,这是刚从洛阳传回的密报。“孙乾呈上一卷竹简。
王宇展开细看,眉头渐渐蹙起。竹简上记录的,正是董卓在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残害忠良的种种暴行,以及关东各州郡酝酿讨董的风声。
“董贼倒行逆施,人神共愤!关东诸侯若能同心协力,匡扶汉室,实乃社稷之幸。“王宇放下竹简,叹了口气。他虽知历史走向,但身处其中,依旧为这乱世的残酷而心惊。
简雍在一旁接口道:“先生所言极是。雍闻袁绍、曹操等人已在酸枣会盟,聚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声势浩大,天下瞩目。不知大哥(指刘备)那边,是否会响应?“
王宇沉吟道:“大哥此刻正在济南剿匪,积蓄力量,兵微将寡,贸然参与诸侯会盟,恐难有作为,反而易受人掣肘。且诸侯各怀心思,貌合神离,讨董之举,前途未卜。我意已修书一封与大哥,详陈利弊,请他暂且静观其变,以巩固青州基业为重。“
孙乾点头道:“先生深谋远虑。我等后方稳固,钱粮兵甲充足,方是大哥坚实后盾。近日,新一批五百石粮草、三百套皮甲及五千支箭矢已筹备妥当,不日即可送往济南。“
王宇欣慰道:“公祐办事,我素来放心。宪和,你那边对青州境内其余匪首,尤其是'河上蛟'管承与'穿林鼠'徐和的动向,可有新的消息?“
简雍答道:“管承占据水路,近来似乎与袁绍麾下某些部将有所勾连,似在为其转运粮草,换取庇护。徐和则更为狡猾,其主力行踪不定,似有向泰山郡流窜的迹象,与泰山贼帅臧霸等人或有联络。“
王宇闻言,面色一凝:“此事非同小可!管承若投靠袁绍,我军日后在黄河沿岸行动将受极大牵制。徐和若与臧霸合流,则成心腹大患。此事需立刻飞报大哥,请他早作提防。“
他当即提笔,将洛阳变局、关东会盟以及管承、徐和的最新动向写成密信,又附上了自己的一些分析和建议,一并交由心腹送往济南。信中,他特别强调,当前首要任务仍是彻底肃清济南匪患,整合力量,稳固后方。待时机成熟,或可寻一可靠的州牧刺史依附,以图长远发展。
刘备接到王宇的来信,已是半月之后。此时,他已在济南郡又接连剿灭了数股较小的匪帮,兵力扩充至千人以上,并开始着手在历城、祝阿等地设置屯田,恢复民生。
看完王宇的信,刘备召集关羽、张飞、刘琰等人共议。
“子轩信中所言,诸位以为如何?“刘备将信递给众人传阅。
关羽看完,丹凤眼一凛:“董卓无道,天下共击之,乃大义所在。然我等兵力有限,关东诸侯又各怀鬼胎,此时贸然介入,确非上策。“
张飞有些不甘:“那董卓老贼如此可恶,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祸乱朝纲不成?“
刘琰劝道:“四将军稍安勿躁。子轩先生之意,非是不讨董贼,而是时机未至。我军当务之急,是尽快拿下整个济南郡,而后或可图谋整个青州。若能占据一州之地,兵精粮足,届时再高举义旗,响应朝廷,方能有所作为。“
刘备点头道:“文珪所言,与子轩之见不谋而合。'河上蛟'管承与'穿林鼠'徐和,此二贼不除,济南难安。子轩提醒,管承勾结袁绍部属,徐和暗通泰山臧霸,皆需谨慎应对。“
他沉思片刻,对众将道:“传我将令,大军休整三日,三日后,兵分两路。一路北上,先取'河上蛟'管承!一路向东,搜剿'穿林鼠'徐和!务必在开春之前,彻底荡平济南匪患!“
众将轰然应诺,摩拳擦掌,士气高昂。刘备站在营帐之外,遥望西方洛阳方向,又看了一眼南方泰山方向,目光深邃。他知道,属于他们的舞台,正在一步步扩大,而真正的考验,也才刚刚开始。涿县的王宇,是他最坚实的后盾;而眼前的济南,则是他踏上更高台阶的关键一步。
(约6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