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双路出击平济南
#第十九章双路出击平济南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冬末,寒风依旧凛冽,但济南郡的官道上,却是一片肃杀的行军景象。刘备于黄石坞大破“黄犊子”卜齐之后,兵威更盛,麾下兵马已逾千人。他并未沉醉于一时的胜利,而是谨记王宇的告诫,决心在开春之前,彻底扫清济南郡内的主要匪患,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河上蛟’管承盘踞北部黄河渡口,势力沿河铺展,劫掠商旅,祸害百姓。‘穿林鼠’徐和则在东部章丘一带流窜,狡诈多端,行踪诡秘。”在历城县衙的临时帅府之内,刘备指着简陋的地图,对麾下诸将沉声道,“此二贼不除,济南一日不得安宁。我意已决,兵分两路,同时进剿!”
众将闻言,皆精神一振。连日来的休整与操练,加之先前大胜的鼓舞,士气正旺。
刘备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部署:“我亲率主力七百人,并二弟云长、军议参谋刘琰,北上清剿管承。管承占据水陆要津,其部众或熟悉水性,且可能有舟船之利,此战需多加筹谋,不可轻敌。”
关羽闻令,丹凤眼微睁,抚髯点头,神色沉静而刚毅。刘琰亦拱手应命,他虽初投刘备,但其沉稳和见识已逐渐赢得了信任。
“四弟翼德,”刘备转向张飞,“你率本部精锐三百人,即刻向东,搜剿‘穿林鼠’徐和。徐和此人,以狡猾闻名,惯于林中作战,行踪飘忽。你需多听斥候回报,谨慎用兵,切不可因其兵少而轻视,陷入其圈套。遇事可多与军中宿将商议。”
张飞豹头环眼一瞪,拍着胸脯瓮声瓮气地保证:“大哥放心!那‘穿林鼠’,俺老张定要将他从洞里揪出来,剥了他的皮!绝不误事!”他虽说得豪迈,但也听出了刘备话中的叮嘱之意。
刘备微微颔首,又交代了粮草辎重调配等事宜,确保两路兵马皆有后勤保障。他深知,双线作战对后勤的压力极大,好在王宇在涿县的支援源源不断,加之剿灭卜齐后缴获颇丰,尚能支撑。
次日清晨,两支队伍在历城百姓的瞩目下,同时开拔。刘备率领的北路军,旌旗招展,军容相对齐整,向着黄河渡口的方向稳步推进。而张飞率领的东路军,则更显精悍,骑兵斥候早已散出,大部队则快速向东部山林地区穿插而去。济南郡的天空下,两股扫荡匪患的铁流,已然开始滚动。
**北路风涛:智取“河上蛟”**
刘备大军一路北行,数日后便抵达黄河故道左近。此地河面虽不如后世那般宽阔,但水流依旧湍急,两岸芦苇丛生,视野受限。斥候陆续回报,主力贼匪“河上蛟”管承,果然在下游一处名为“蛟龙滩”的渡口集镇筑有坚固坞堡,依水而建,不仅有数百匪众,更有十数艘大小船只游弋河面,控制了方圆数十里的水路。
“这管承,倒真是个水耗子。”刘备站在一处高岗上,望着远处河面上隐约可见的船影,眉头微蹙。管承的部众凭借舟船之利,时常骚扰沿河村庄,甚至敢于拦截官府的小股巡逻队,行动迅捷,一击即走,令地方官头痛不已。刘备军中多为北方旱鸭子,水战经验匮乏,若强攻蛟龙滩,恐怕伤亡不小。
“大哥,管承的探子也发现我军了。”关羽来到刘备身边,沉声道,“方才有几艘快船在下游出没,窥探我军虚实,被我军弓箭手射退。”
刘备点点头:“管承既知我军到来,必会加强戒备。强攻并非上策。”
刘琰在一旁进言:“主公,管承之患,在于其水陆呼应。若能断其舟船,则其如失爪牙。只是我军并无舟船可用,仓促打造亦来不及。”
刘备沉吟不语,目光在地图与远处的河道间来回移动。他想起王宇信中常提及的“因地制宜,出奇制胜”。这蛟龙滩地形复杂,管承兵力收缩在坞堡之内,若能将其引出,在陆上决战,胜算便大得多。但管承素来谨慎,占据地利,岂会轻易出巢?
数日间,刘备大军在蛟龙滩下游五里处扎下营寨,每日操练兵马,做出积极备战的姿态,却并不急于进攻。同时,他派出多股精干斥候,详细侦查蛟龙滩的地形、管承坞堡的防御重点,以及其船只的活动规律。
这日,一名本地渔夫被斥候带来见刘备。渔夫久受管承欺压,听闻刘备是来剿匪的仁义之师,便主动献策:“将军,那管承虽然凶悍,却也贪婪。小人知道一条隐秘小河道,平日里少有人知,可绕到蛟龙滩坞堡后方的一片芦苇荡。那里虽不能行大船,但若用些小筏,夜间潜渡,或可出其不意。”
刘备闻言,精神一振,详细询问了那条小河道的情况。与关羽、刘琰商议后,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成型。
计划分为三步:其一,命一小部兵马在蛟龙滩正面佯动,做出将要强攻的姿态,吸引管承主力注意;其二,由关羽亲率三百精兵,携带引火之物,由那渔夫引路,乘夜色从小河道潜入,目标是焚烧管承停泊在坞堡后方水寨内的船只,并制造混乱;其三,刘备亲率主力,待管承后方火起、军心大乱之际,趁势从正面强攻坞堡。
夜色如墨,寒风呼啸。正面佯攻的部队已经开始擂鼓呐喊,火箭不时射向蛟龙滩坞堡,吸引了坞堡上匪徒的大部分注意力。
而在坞堡后方,关羽身先士卒,带领着三百勇士,乘坐临时扎起的十余只简陋木筏,在熟悉水路的渔夫引领下,悄无声息地沿着那条狭窄曲折的小河道,在没膝的冰冷河水中艰难行进。芦苇被寒风吹得沙沙作响,掩盖了他们轻微的行动声。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艰难跋涉,前方终于豁然开朗,一片相连的水寨出现在眼前,里面果然停泊着数十艘大小船只,只有少数几个匪徒在打着哈欠巡逻。
“动手!”关羽一声低喝。
三百勇士如猛虎下山,手持火箭、火把,扑向那些船只。干燥的船板和帆布遇火即燃,顷刻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水寨内顿时一片大乱,匪徒们从睡梦中惊醒,呼喊声、惨叫声、锣鼓示警声响成一片。
“狗贼管承,拿命来!”关羽手起刀落,将几个冲上来的匪徒砍翻在地,随即指挥士卒四处放火,扩大战果。
“后方走水了!后方走水了!”
消息很快传到正在前门指挥防守的管承耳中。他回头望去,只见坞堡后方火光熊熊,映红了半边天,不由得大惊失色:“怎么回事?哪里来的敌人?”
未等他反应过来,正面刘备军的喊杀声震天动地,无数士兵扛着云梯,抬着撞木,如潮水般涌向坞堡的寨墙。
管承顿时首尾难顾,心胆俱裂。他原本以为刘备军不善水战,只能望河兴叹,却不料对方竟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他的后方,还烧了他的命根子——船队!
“快!快去救火!挡住他们!”管承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但军心已乱,匪众们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
刘备立马于阵前,见火势已成,当即下令:“擂鼓!总攻!”
战鼓声咚咚作响,刘备军士气如虹。弓箭手万箭齐发,压制住墙头守军。扛着云梯的士兵冒着矢石,奋勇蚁附。关羽此时也已从后方杀出一条血路,浑身浴血,青龙偃月刀所过之处,匪徒纷纷授首。他与正面攻入的刘备军汇合,两面夹击,更是势不可挡。
管承见大势已去,自知今日难逃一死。他也是个悍匪,倒提一口钢刀,带着十余名心腹亲卫,咆哮着想从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
“管承休走!”一声暴喝,关羽拍马赶到,青龙刀如匹练般斩下。
管承举刀相迎,“当”的一声巨响,火星四溅。他只觉一股巨力涌来,手臂发麻,钢刀几乎脱手。他哪里是关羽的对手,勉强支撑了三五回合,便被关羽觑个破绽,一刀将其斩于马下。
主帅一死,残余匪众彻底崩溃,纷纷跪地投降,或四散奔逃,却多被刘备预设的伏兵截住。
天色微明,蛟龙滩之战已然结束。管承匪帮主力尽被歼灭,俘虏数百,缴获粮草金银无数,更重要的是,控制了这处黄河渡口,打通了济南郡北部的商路。刘备军亦有百余伤亡,但相比战果,已是极大的胜利。
刘备下令厚恤阵亡将士,救治伤员,并命人张榜安民,宣布蛟龙滩从此恢复太平。对于俘虏,则依例甄别,青壮愿从军者编入队伍,其余则遣散回家,勒令务农。至于管承与袁绍部属勾结之事,刘备也搜到一些往来信件的残片,证实了王宇的情报,但他目前无意与袁绍交恶,只将此事默默记在心中。
肃清了蛟龙滩,刘备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自己则率主力稍作休整,准备南下,与张飞会合,彻底解决“穿林鼠”徐和。
**东路迷踪:智擒“穿林鼠”**
与此同时,在济南郡东部的章丘山林地带,张飞的追剿行动却并不顺利。
“穿林鼠”徐和,果然名不失其人。此人极为狡诈,手下虽只有三四百喽啰,却都是些惯于山林作战的亡命之徒。他们从不与张飞大军正面交锋,而是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忽东忽西,时而骚扰张飞的粮道,时而偷袭落单的斥候小队,打完就跑,滑不留手。
张飞领兵在山林中转了七八日,连徐和的影子都没抓到几次,反而被其零敲碎打地伤了十余名弟兄,气得他豹头环眼圆睁,哇哇暴叫,手中丈八蛇矛几乎要将路旁的大树都给捅穿。
“气煞俺也!这徐和鼠辈,就会躲躲藏藏,算什么英雄好汉!有种出来跟俺老张大战三百回合!”张死在临时营地中咆哮,震得帐篷顶上的积雪簌簌落下。
随军的几名宿将连忙劝解:“将军息怒。徐和惯于此道,我军不熟悉地形,贸然追击,恐中其埋伏啊。”
张飞虽勇猛,却非全无智谋。几番吃瘪下来,他也意识到这样盲目追击不是办法。刘备临行前特意嘱咐他要谨慎,若非如此,以他往日的性子,怕是早已不顾一切地冲进深山老林了。
这日,正当张飞一筹莫展之际,一名斥候飞马回报,在前方二十里外的一处名为“百丈涧”的峡谷中发现了徐和主力活动的踪迹,似乎正在休整。
张飞闻言大喜,当即就要点兵出发。一名老成的队率连忙劝道:“将军,百丈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徐和在此歇脚,恐有诈!”
张飞闻言,动作一滞。他想起大哥和三弟王宇常说的“兵者,诡道也”,徐和以狡猾著称,岂会如此轻易暴露行踪?他强压下心中的焦躁,沉吟片刻,喝道:“取地图来!”
摊开简陋的羊皮地图,张飞仔细研究着百丈涧周边的地形。他发现百丈涧两侧皆是峭壁,只有一南一北两个出口,若在此设伏,确是凶险之地。
“哼,想引俺入瓮?”张飞冷笑一声,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俺偏不进去!俺要给他来个将计就计,反客为主!”
他随即召集诸将,如此这般地布置一番。
次日,张飞亲率一百精兵,大张旗鼓地朝着百丈涧北口而去,做出要强攻的姿态。而暗地里,他却已命两名得力部下,各率一百人,携带干粮绳索,分别从百丈涧东西两侧更为崎岖难行的山岭绕道,意图迂回到百丈涧南口,堵住徐和的退路。
徐和果然在百丈涧内。他听闻张飞大军从北口攻来,心中暗喜,以为张飞这莽夫终于上当。他早已在北口内设下多处滚石擂木,只等张飞军进入峡谷过半,便发动袭击。
然而,张飞在北口外叫骂半日,虚张声势,却迟迟不肯深入。徐和等得有些不耐烦,派人出涧查看,只见张飞军似乎有些犹豫,正在安营扎寨,不像是要立刻进攻的样子。
“这张飞,莫非看出了什么?”徐和心中起疑。
就在他疑神疑鬼之际,忽然有探子从南口慌张来报:“大王,不好了!南口外……南口外也出现了官兵!”
“什么?”徐和一惊,连忙奔上高处眺望,果然见到南口方向尘土大起,隐约有旗帜晃动。
“不好!中计了!”徐和顿时明白过来,这张飞看似鲁莽,实则暗藏奸计!他这是要将自己困死在百丈涧中!
百丈涧虽险,但存粮不多,根本无法久守。徐和当机立断:“从北口突围!张飞主力在北,兵力分散,我们集中力量,或可冲开一条血路!”
徐和立刻集结所有匪徒,约三百余人,如一群惊弓之鸟,向着北口疯狂冲去。
张飞在北口外等的就是这一刻!他见徐和果然狗急跳墙,从北口冲出,不由得哈哈大笑:“鼠辈,你终于肯出洞了!孩儿们,给俺杀!”
他一马当先,丈八蛇矛犹如蛟龙出海,直取徐和。徐和的匪众本就军心动摇,又见张飞如此勇猛,哪里还有战心,顿时乱作一团。
然而,徐和毕竟狡诈,他深知自己不是张飞对手,虚晃一招,竟不与张飞缠斗,而是指挥一部分心腹断后,自己则带着数十亲信,拨马便往旁边一条更为隐蔽的山间小路逃窜。那条路极为难行,似乎是通往更深的山区,乃至泰山郡方向。
“哪里跑!”张飞怒吼一声,正要追击,却被断后的匪徒死死缠住。
待他杀散断后匪徒,徐和早已逃得不见踪影。而此时,从东西两侧迂回的另外两路人马也已赶到,将剩余的百余名匪徒团团包围,尽数俘虏。
“可恶!又让这滑泥鳅跑了!”张飞气得直跺脚,但看看天色已晚,山路崎岖,也不敢贸然深入追击。而且,他想起刘备的嘱咐,徐和可能与泰山臧霸有勾结,若追入泰山郡地界,恐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清点战果,此役虽未能生擒或斩杀徐和,但也成功击溃其主力,俘虏百余,缴获不少徐和藏匿的物资。济南郡东部的匪患,经此一役,已不成气候。
张飞命人将俘虏押解回历城,自己则率军在章丘一带继续清剿残余流寇数日,彻底安定了地方,方才班师。他虽对未能亲手结果徐和感到遗憾,但也明白此次能够重创徐和主力,已算大功一件,大哥那边应该不会怪罪。
**济南初定,展望未来**
数日后,刘备与张飞两路大军胜利会师于济南郡治所历城。兄弟相见,自然是分外欣喜。刘备听闻张飞未能擒杀徐和,也并未责怪,反而赞道:“四弟能以少胜多,重创徐和,已是大功。徐和此獠虽逃,但已是丧家之犬,不足为虑。当务之急,是安定民生,恢复秩序。”
至此,盘踞济南郡的三大股匪:“黄犊子”卜齐、“河上蛟”管承、“穿林鼠”徐和,或被歼灭,或被重创驱逐。济南郡境内,在刘备雷厉风行之下,治安迅速好转。
刘备随即在历城召集郡内各县官员及地方名士,宣布减免部分苛捐杂税,鼓励农桑,并大力推行屯田之策,将俘虏及招募的流民组织起来开垦荒地。他又从军中选派得力干将,协助地方官员训练乡勇,共同维护地方安宁。
历城县令程绪本就对刘备敬佩有加,见其接连扫平匪患,又励精图治,深得民心,更是倾力相助。刘琰等新投的文士也各尽其才,协助刘备处理各项政务。一时间,济南郡呈现出一派百废待兴的景象。
这日,刘备正与关羽、张飞、刘琰等人在衙署内商议春耕事宜,有亲兵送来一封来自涿县的加急信件。
刘备展开一看,正是王宇亲笔。信中,王宇首先对刘备成功平定济南匪患表示祝贺,并告知涿县那边一切安好,学堂又招揽了几位有才之士,新一批的粮草、兵甲也已起运,不日即可抵达。
随后,王宇话锋一转,详细叙述了关东诸侯讨董的最新进展。袁绍、曹操等人已在酸枣会盟,十八路诸侯齐聚,声势浩大。但王宇敏锐地指出,诸侯各怀异心,粮草调度不一,指挥难以协同,讨董联盟看似强大,实则隐患重重。他再次恳请刘备切勿急于介入,应以巩固青州基业为首要,积蓄实力,静待时变。
“子轩之见,与我不谋而合。”刘备看完信,递给众人传阅,慨然道,“关东联军虽众,但人心不齐,恐难成大事。我等根基未稳,兵微将寡,此时前去,不过是为人驱使,徒增伤亡罢了。”
关羽抚髯道:“三弟(指王宇)深谋远虑。我军当务之急,是稳固济南、齐郡,进而图谋整个青州。若能据有一州之地,方有与天下群雄争锋的资本。”
张飞这次却难得没有嚷嚷着要去讨伐董卓,他挠了挠头道:“三弟说的有道理。那些诸侯官老爷,俺老张也信不过他们。还是先把自己地盘弄明白了再说!”经过追剿徐和的历练,他也多了几分沉稳。
刘琰亦道:“主公,王先生(指王宇)所言极是。青州黄巾虽平,但地方势力错综复杂,尚有如北海孔融、东莱太史慈等名士贤将。主公若能逐步收拢人心,整合青州之力,将来必大有可为。”
刘备缓缓点头,目光投向墙上悬挂的青州地图,眼中充满了坚毅与憧憬。他知道,平定济南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也伴随着更严峻的挑战。
“传我将令,”刘备沉声道,“全军将士加紧操练,各部官员恪尽职守,务必在春耕之前,使济南郡民生恢复,府库充盈。待我军兵精粮足,再图进取!”
严冬即将过去,初春的暖阳已开始照耀齐鲁大地。刘备和他初创的基业,也如同这片土地一样,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正孕育着勃勃生机。属于他的三国之路,在王宇的远见卓识和兄弟们的齐心协力下,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延伸。
(本章约6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