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二 人才管理工作将走向智能化的新时代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管理工作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我的判断是它将走向智能化。从人才描述到人才预测,再到人才决策的全链条,都离不开数据的应用,那将是一个与今天人才管理工作迥然相异的新景观。
请看以下三组数据:一是2018年我国共有94万台机器人,占全球机器人总量的26.9%;二是到2019年2月,我国共有745家从事人工智能研发工作的企业,已占世界人工智能企业总数(3 438家)的21.67%,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美国有1 446家人工智能企业,占比为42.06%);三是据我国教育部门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专业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供求比高达1:10,社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正在急剧上升。
以上数据足以证明,人工智能将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也将对人才管理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换言之,人才管理工作将走向“人+智能化”的阶段。未来,从事人才管理工作的不仅有人,还会有人工智能产品、机器人的参与。各种与人才有关的软件、算法、模型会大量涌现,人才管理工作将更加精准、快捷、高效。
当前,人才管理工作者最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首先,掌握大数据思维,从思维方式上适应这个新时代。
大数据思维有四个特征:一是定量,认为一切皆可测量,可描述;二是相关,认为一切皆可连接、可相知;三是实验,认为一切皆可尝试、可开拓;四是预测,认为一切皆可预测。
其次,提前认识到智能化时代对我们提出的人才素质新要求。
有国外学者指出,进入智能化时代后,人才管理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素质有以下五条:一是高度适应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时代的新环境,能使自己的情绪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二是能够高效处理信息;三是能够以跨界思维实现持续创新;四是具备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五是具有学习敏锐度,能够保持对应知、应学内容的敏感性,以及反应的敏捷性。
有学者指出,未来在人才管理工作领域将会有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品的介入。那么,与机器人相比,谁更聪明?谁更能干呢?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
(1)在工作快捷性和准确性方面,你肯定不如机器人;
(2)在工作质量上,机器人很容易超越你;
(3)在情感、抱负、想象力等方面,你比机器人有优势;
(4)机器人能够发现你发现不了的问题;
(5)机器人能够完成你完成不了的任务;
(6)你需要得到机器人的帮助,同机器人一起工作。
总之,希望你不要成为被机器人替代的人。
可见,在逻辑思维、知识记忆与信息搜索、思维的快捷性等方面,人类不如机器人;但是在想象力、同情心、意志力等方面,人类优胜于机器人。所以,如果未来人能够与机器人一起上班、协同工作,往往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智能化不仅反映在机器人的工作能力上,而且表现在更为广泛的范畴上。我的一位“海归”朋友能够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帮助任何一个区域的管理者快速绘制出那里的人才需求地图。另一位供职于著名网络公司的朋友则能够制造“数据孪生公司”,利用这个虚拟的公司探索该公司人才结构的优化之路。现在,有的组织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预测人才、规划人才,加强本组织的人才队伍建设。
今天的人才管理工作者应该明白,未来,从人才发现到人才配置、使用、培养、评价、激励、流动等人才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会发生变化。到那时,人才发现的时空压缩、人才培养的个性凸显、人才考核的及时与前置、人才流动方式的变化与通畅,都将使今天的我们惊讶不已。
大河奔腾不息,未来已经到来。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智能化人才新时代的到来!
王通讯
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人事与人才研究所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